严歌苓老师和我谈苦难
冯小刚拍的电影《芳华》历经一波十三折以后终于上映了,电影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演到2016年,许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会被那深深的怀旧所感动,这使我想起一位哲人的话:没有什么永恒的经典,对于个人来说,青春时唱的歌,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当我们回首这一切时,它就成了我们的经典。
看完《芳华》以后,让我又一次想起和严歌苓老师的那次见面,那是她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由张艺谋改编成电影以后,投资方想再拍一部电视剧叫做《四十九日祭》,请我去帮他们就这部电视剧写一个纪录片的脚本,同时再套写一本影片的纪实丛书,这样我就见到了严歌苓老师,同时也特别想听听她对这部纪录片和纪实书是什么意见。
第一次见到严歌苓老师,是在国际俱乐部的餐厅,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外面冷嗖嗖地刮着大风,我当时心里好笑,这是不是老天为我们见严歌苓老师安排的天气呢,因为她的的作品都是这么寒冷。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她会是一个比这天气还寒冷的人吗?我不禁这样想。
她的小说我大都看过,但是都没读完,往往是读到一半心就一揪一揪地疼,看不下去了.......
可当我见到严歌苓老师以后,她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不仅没有一点阴冷,却是非常阳光活泼,她说话纯真的表情、铃铛般的笑声,让你没法把她和她那个年龄的人放在一起,更难想象眼前这位风情万种的女性,就是那个写尽了人间沧桑和苦难的女作家。
席间我问她,你写尽了人间的扭曲、残忍和黑暗,可你怎么会这么积极和阳光?
她对我说: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只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才能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并顽强地活下来,人性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是选择提炼苦难的精神价值,还是抱怨自己命苦,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书中的人物大都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人,都是像《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书中的这样平平凡凡的小人物,但是,当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怀揣着自己坚信的那个梦想,一点点地朝前走,向我们展现着人性的美,让我们从心底会尊重他们。
有这样一个细节,是我终生不会忘记的,吃饭的时候,我送给严歌苓老师一本我写的《禁果1993》的书,我是一个没有名气的业余作者,给严歌苓老师送书,我自己都觉得多少有一点孔夫子门前卖书的味道。
严歌苓老师双手把那本书接过来,她不像有的人,你送书给他之后,他看都不看就随手放到一边,而是打开那本书,认真地翻了好一会,然后就放在膝上,在大家聊天当中,她会用两只手去抚摸一下这本书,这样的动作她重复了好几次。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