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隆中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汉昭烈皇帝三顾处
诸葛亮《黄牛庙碑记》第一句就写到“仆躬耕于南阳之亩……”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写到“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
以上都是诸葛亮亲自写的,明确说出“自己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
魏晋时期,蜀国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旧址“建庵祭祀”,史称“诸葛庵”“诸葛庐”;宋代岳飞“夜宿祠内”,手书《出师表》;唐代裴度的《三绝碑》记述诸葛亮“踠足南阳”;明代朝廷在卧龙岗武侯祠开启春秋两祭的“国家标准”;后世祭拜碑刻、历代诗文等等,都明确支持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这个历史事实。
一直到清末襄阳“古隆中”牌坊的出现,迎合了《草庐对》改名的“隆中对”,“卧龙先生”再无宁日。襄阳一系列的改历史,改地图,改诗词、改古文、改地名等,这些骚操作接踵而至,阿头山改名的“隆中”,地名进入国家地图;明代简王陵园改造的“古隆中风景区”荣膺5A景区;神道碑重新打磨,前面刻“草庐”,后面刻的“龙卧处”;教课书“南阳,古代郡名,在湖北襄樊一带”;一个植物园改名的崭新“卧龙岗”也即将出炉……。
一些无良文人、“专家教授”,在“古隆中”伪化、异化历史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有铲平南阳卧龙岗的气氛,正直的人遭到威胁、打压、辱骂,南阳武侯祠面临摘牌的境地。所有这一切不但是南阳隆中卧龙岗武侯祠的心痛,更是国家史学界的耻辱!
人间正道是沧桑,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欣闻“南阳市卧龙区诸葛亮文化协会成立”,心里非常高兴,内敛的南阳,不再沉默,要维护真正的历史事实,不是争,也不是抢,只是要拨乱反正,以正视听,让真正的历史有序传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