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没有酒就没有逻辑,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总结和评判。即使儒家有那么大的影响,但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主要还是靠“悟”,这跟佛学有一比,“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恰如佛教所言,佛不度无缘人。悟性不足,就是把《论语》背的滚瓜乱熟也是白搭。无缘自度,就只好穿着长衫站着喝酒了。后人总是嘲笑孔乙己先生,其实他是个明白人,只是因为没有了科举的路子,一生的辛苦付之东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再明白事理都没实用了。至少孔先生还有钱喝酒,不像吕轻侯那个秀才,沦落到去同福客栈打工。

以前跟人喝酒的时候,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我总是提示别人注意,西方人的著作和中国人的著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句子的长短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不管论述什么想要说明什么,西方人的思维总是比中国人更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判断。所以中国人的书大都是一种自由联想,没有认真思考的价值,有悟性的能明白,悟性不足的不知所云。

说到悟性,就不能不说喝酒。不喝酒的人是没有悟性的,或者说悟性不足。前些时看了几年佛经,就突然想,和尚为什么不可以喝酒呢?后来自己喝了点酒就想明白了,和尚喝了酒就会大彻大悟悟懂佛理,小和尚们明白了就会还俗回归红尘。小和尚们都跑了,留下老和尚们怎么办?所以老和尚们是决不允许小和尚们喝酒的。读书也一样,读书人喝了酒就会豁然大明大白,也就不会再去读书了,要么弃笔从戎,要么弃笔从商,留下不喝酒的继续读书,一生就这么读过去了。孔子七十二贤学,最后真正学明白的是子贡。读书读明白的明白子贡,不明白的你给他说他也不明白。

前些时我在想,把自己这几年的思考和研究总结一下,写一篇论文,让我家美国人拿去在美国发表。当时脑子有点热,觉得很有道理。后来想着转移一下注意力,冷静的再思考一下,喝了点酒有所醒悟,有些基本概念和推理自相矛盾,于是就放弃了写论文的打算,得从头梳理自己的思想。所以还是先安心炒股票,没事就来凯迪吹牛。

人贵在自知之明,咱是在这个没逻辑的儒家思想环境中存在的,逻辑思维有缺陷,就不要想着做文人了。闲着的时候不如崇拜一下逻辑发达的人,比如有人在建模,能把秀才们的思想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喝点酒韵韵味,也不再想着去读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