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证奇览】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图解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寒下剂的简单归纳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泄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 ...

  • 经方应用之大陷胸丸医案|大陷胸汤|咳嗽|结胸|大陷胸丸

    导读 结胸的又一证型.病人除热实结胸的基本症状外,突出"项亦强,如柔痉状",即指患者颈项部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同时伴有发热汗出,有如柔痉病的症状.究其原因是水热互结而病位偏上所 ...

  • 太阳变证—(六)结胸、脏结及类证

    太阳变证—(六)结胸、脏结及类证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31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

  • 中医腹诊——《腹证奇览》中柴胡汤类方的腹证

    #中医##中医学习##腹诊# 以前整理的学习笔记,删掉可惜,供大家学习. 柴胡汤类方 方剂 组成 适应症 腹证 备注 小柴胡汤 柴胡9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半夏9g ...

  • 《腹证奇览》的两篇序言

    <腹证奇览>研究仲景书为主,以腹诊的独特视角深入,值得借鉴.学习.应用.提高. 刘渡舟序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 ...

  • 【腹证奇览】十枣汤证图解

    如图73所示,心下痞硬而满,引胁下痛,心下.胁下等处以指按之,稍触即惊惧而痛,或咳则胁腹引痛,或动身举手,则应之而游动疼痛,或呼吸急迫而痛,皆属此类. 图73 此乃胸间心下有水,不能下行所致,故名之曰 ...

  • 中医类古籍善本:腹证奇览(稻叶克)

    中医类古籍善本:腹证奇览(稻叶克)

  • 腹证奇览.pdf

    作 者 :(日)稻叶克,(日)和久田寅著:梁华龙,陈玉琢,陈宝明译 出版发行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 :978-7-5132-4006-2 页 数 : 288 开本 ...

  • 《腹证奇览》越婢汤图

    此方我临床应用极多,使用对症,效果极佳.      原文:水气聚于上部,喘咳气急,一身悉肿,脉浮,自汗出或无汗:又,覆手按压胸,隔皮有热状,有如袋装热灰而按之,有伏热之感,此越婢汤之正证.<金匮 ...

  • 腹证奇览之腹证诊察方法

    令病人仰卧,两腿伸展,两手置于股侧,安定心神.医者盘坐或立于患者一侧(此乃常法,倘活动不便者,当取其便位),以右掌腹按病人心下,调息定神,稍待须臾,即专心诊察. 先于胸部左右徐徐揉动,以此便知虚里之动 ...

  • 经典探析:《伤寒论》方药解析——大陷胸丸证、小陷胸汤证

    (一)大陷胸丸证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