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DHD的婚礼上,妈妈的眼泪甜蜜而苦涩

从来没有在一场婚礼上,看到新郎的妈妈会哭得那么深情。作为一个ADHD的妈妈,也许没有太多的人能理解妈妈近乎“失态”的情感表达,在那一瞬间,她似乎想起了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看到儿子挽起新娘的手,妈妈内心很复杂,似乎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有那么一点担心,孩子未来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吗?
认识小军妈妈很多年了,我们是一个小区的邻居,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她为孩子的付出,小军家并不富裕,夫妻都是下岗工人,但这一点不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的投入和期盼,需要上的辅导班一个没落下,需要的学习资料再贵也舍得买,但小军从小学就开始让妈妈头疼,这个孩子个子高,开学被安排在教室后排,老师上课一转身发现座位没人了,不是从后门跑出去玩,就是钻到桌底下,有时从最后一排桌子钻到讲台前,每一次,小军妈妈被老师约谈后回家就是死打,考试成绩也是在班级倒数,妈妈在小区和邻居聊天总是唉声叹气,大家总安慰她想开些,但她觉得自己和老公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下岗后太艰难,所以儿子必须好好学习才有前途。但小军一次次挑战妈妈的底线,有一次小军被打得要跳楼,结果妈妈情绪激动没等儿子行动自己从二楼阳台摔下去,幸好下面的花草缓冲,没有造成太大后果,这件事在小区影响很大,街道的人都上门劝慰她。
小军是一个ADHD,但当时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是没有几个人了解ADHD的,所以根本就不会想到去医院治疗,小军妈妈和爸爸对待孩子的办法就是责骂和殴打,就这样小军混到了初中毕业,因为妈妈一直没放弃,小军虽然没能考上县城的中学,但可以上乡镇的中学,小军妈妈为此辞掉城里的临时工作,去了四十公里外的小镇上陪读,高中的小军稍微懂事一点,不和妈妈那么对抗了,但学习依然是懈怠,妈妈始终处在焦虑中,每次假期回到城里,遇见邻居还是和祥林嫂一样反复唠叨这孩子不争气,太操心,没前途,小军在妈妈的恩威并施下参加了高考,他的成绩是上不了本科的,只能上高职,第一年妈妈不甘心,坚持要小军复读,学费很贵,但第二年还是一样的结果,妈妈只好同意小军上了高职。
小军学得是和电子有关的一个专业,毕业后自己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收入还不错,小军妈妈很高兴,不再和邻居抱怨儿子了,但是儿子不停换工作让她很烦恼,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不能在一个单位安心工作,但儿子每次换工作总是有自己的理由,人际关系和薪酬待遇,工作辛苦不能忍受等很多因素,我觉得这也不是ADHD才这样,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处在不稳定的变换中,小军在工作中的表现比学生时期出色,薪酬也是在上升。儿子的婚姻大事也是让小军妈妈操心,谈了几次恋爱未果,妈妈觉得都是小军的责任,不会沟通,但小军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自己很真诚,不会哄女孩开心也没办法,邻居们劝妈妈不要焦虑等缘分,这个新娘比小军大一岁,很稳重成熟,也特别会照顾小军的感受,小军觉得她比妈妈更理解自己,所以两人就水到渠成结婚了。
从小军成长的经历,可以总结这么几点:1,ADHD没有经过治疗,父母在其成长中会遇到很大困难,孩子不愿学习,低效率很难改变,越到高年级这种困难就越大。2,父母管理很重要,父母如果放任不管,小军在初中可能就会辍学,虽然小军最后没能达成妈妈考上本科的愿望,但结局也算不错,妈妈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3,ADHD走上社会可能比在校园出色,小军在工作中没有觉得太大难度,没有学校考试那么令他头疼。4,ADHD婚姻的另外一半需要理解接纳其一些脾气和习惯。
看着小军成家了,除了妈妈激动,连我们小区的邻居们都挺高兴的,在大家印象中,这孩子一直都不省心,学习也不优秀,同情小军妈妈,但现在大家觉得这孩子现在一切都挺好的。
一个ADHD,成长中会经历很多失败的打击,甚至还有一些嘲讽的伤害,但并不会让他们颓废,当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也会努力去工作和生活,妈妈也不必再焦虑,每个孩子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只是次数不同,程度不同而已,不必再像求学阶段那样总是追赶“别人家的孩子”,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ADHD也不例外。
ADHD,自己烦恼,也会给家人带来困扰,但时间会抚平伤口,不放弃,就会有希望,成长路上,每一滴汗水和眼泪都会是值得骄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