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资料

​  李清照(公元1084一约公元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母王氏,是宋代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一个文学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如此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她通晓音律,搜于诗词,工书善画。她的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主要以词的成就著称于世,由此而成为一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她的作品颇丰。但大都己流失,现仅存四十七首,后人将其铭理为《李清照集》,《漱玉集》。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如梦令》,《醉花阴》、《渔家做》、《声声慢)等。在词人济济的宋代,李清照可与苏轼和辛弃疾齐名,成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在中国灿烂文学史上,她与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潜、杜甫并论不朽。

  李清照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她能够大胆而真实地表现生活,描写真情实感成为她的词最突出的一点。在语言技巧上,她善于用白描手法直抒脚服,语言清所亮丽,鲜明准确,生动活泼,短短几句就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意境。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和难以忘怀的共鸣,真所谓“以寻常语度人音律”。

  这里举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一)可看出她词的风格:“常记溪亭日落.沉辞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仅这儿句朴实自然的语言,就把人们带人了夕阳西下,爱侣兴尽晚归的意境中。活跃的生活,成为作家进行创作的源泉。

她的词与她的个人生活和命运息息相连。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其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她的词也以她南渡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公元1101年一公元1127年,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一段幸福时期。公元1101年,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辞而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由她的词“绛峭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祷枕策凉”(《采桑子》)中可以看出,她一生中最美满的生活就是这段时期。所以,她南渡前这段时间的词也主要是以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写为主,词的语言清新明丽。

  意境优美动人,如《醉花阴·九日》:“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筒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思念爱人的心情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千古佳句。以菊花比消瘦,以消瘦来说明长期的思念之苦。包含了作者的浓浓情意,同时也衬托出李清照不同凡俗的气质与风韵。

  李清照词的写作风格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其它艺术,只有来源于生活,反映人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共鸣,带给人美的享受,才能源远流长。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无病呻吟的渔造,只能是时间上的浪费,最终,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蔡京唆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赚,致使赵家几乎遭灭门之灾。李清照夫妇也从此返回山东故居,过了十几年的隐居生活。在这段时间,李清照把主要精力放到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并协助赵明减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传写珍本秘集,分类编订目录等工作。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以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实现了她所特有的人生价值。她博学多才,而且不拘泥于个人家庭的种种琐事.潜心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她不仅给世人留下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还是中国词史上最早的词评家。她曾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在这篇作品里,她对在她以前出现的词人作出了评价,提出“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明确了词与诗间的不同,指明词作为音乐文学所应具备的艺术特性,对词的发展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她的“别是一家”之说对诗与词进行了严格分工,虽然限制了词反映生活的范围,但在词的发展史上的确是一大贡献。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这时候,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南渡到建康,二年后,赵明诚在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她的词的风格也以南渡为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前期的清爽明丽,转向沉郁凄凉,词的内容多为悲叹个人身世。

  李清照年近五十时,与军队财务人员张汝舟结婚。张汝舟的用意实属是李清照在离乱中所剩的文物,而不是李清照本人。文物到手,他就百般虐待李清照,于此,李清照毅然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他们的婚约关系。在宋朝,妻子上告丈夫要求离婚,即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判两年徒刑,但李清照宁肯被关押,也要解除婚约。如此刚烈的女子在封建社会实属罕见。这也是李清照不同凡响之处.

  与张汝舟三个月的婚姻生活结束后,她背负封建社会沉重的典论压力,又过上了一种孤独寡居的生活。她的最有名的词《声声慢》也就写于这个时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种种不幸,只身漂泊,历尽艰危的背最下写的这首'声声慢》。这首词以低沉悲郁的情调反映了她凄凉悲愤的情感。虽然写个人哀愁,但它能使人想到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正是由于他们的媚敌投降才导致了人们的不幸。因而这首词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的痛苦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愈义。

  此外,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也反映出她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和豪放之气。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此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均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李清照的爱国思想和豪放之气也可从她与赵明诚到洪州途中的一段话反映出来。

  赵明诚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以摇的故国呢?”当般队进人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就是霸王自制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

  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鸣,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场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一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这里可见其豪然之气。

  总之,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女词人,不论是词的风格,还是其人格特征,尽管都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但是她不仅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很大贡献,而且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同时,她的一些人格特征也值得当今时代人们去借鉴。

www.guayunfan.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