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汤头歌诀白话文全解总结版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474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350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九月阅读排行榜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中医】黄帝内经经典语录背诵版

【中医】黄帝内经100句经典原文集锦

【中医】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中医】沈氏妇科十二法共享版

【中医】妇科用药精髓117条珍藏版

【中医】民间验方秘方集

【中医】中医针灸学穴位歌诀背诵版

【中医】中医入门七言诀【注意收藏】

【中医】中医入门必背知识点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汤头歌诀白话文全解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汤头歌决白话解

一、补益之剂

补益之剂,即补益剂。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l.四君子汤-----助阳补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四君子①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名亦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词解】

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组成】人参(10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方析】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脾胃气虚为其主证。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所困,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

(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

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加入陈皮为异功散,以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加强化痰止呕作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重在理气止痛。临证时随症加减,变换巧妙,当细心领悟。

2,升阳益胃汤(李东垣)-----升阳益胃(《脾胃论》)

【歌诀】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组成】黄芪二两(20克) 人参 半夏 炙甘草各一两(各10克)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芍各五钱(各6克) 陈皮四钱(4克)?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各三钱(各3克)? 黄连二钱(1.5克)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3克),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祛湿。

【主治】脾胃气虚,兼感湿邪。

症见怠惰嗜卧,饮食无味,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或见恶寒,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方析】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为兼湿邪;口苦舌干,为兼有虚热之象。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为臣药。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黄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本方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

3.黄芪鳖甲散(罗谦甫) 劳热(1)(《卫生宝鉴》)

【歌诀】

黄芪鳖甲地骨皮? 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宜

【词解】①劳热:指虚劳发热。主要由气血亏损,或阳衰阴虚所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等为常见病症。

【组成】黄芪 鳖甲 天冬各五钱(各15克)地骨皮 秦艽 茯苓 柴胡各三钱〔各9克) 紫菀 半夏 知母 生地白芍 桑皮 炙甘草各三钱半(各10.5克) 人参 桔梗 肉桂各一钱半(4.5克)

【用法】每次一两(30克),加生姜煎服。

【功用】益气阴,清虚热。

【主治】气阴两虚,虚劳内热。

症见五心烦热,日哺潮热,自汗或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咳嗽咽干,脉细数无力。

【方析】本方主证为气阴两伤之劳热。咳嗽为肺肾阴虚所致的次要症状。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天冬滋肾清肺,鳖甲滋阴除蒸,共为君药。人参助黄芪大补元气;生地、知母助天冬滋阴清热;秦皮、地骨皮助鳖甲清虚热,共为臣药。半夏、茯苓、桔梗健脾化痰,宣降肺气;紫菀、桑白皮下气止咳;柴胡、白芍舒肝养血,调畅气机;少用肉桂以促阳生阴长,并防阴药过于滋腻,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4.秦艽鳖甲散(罗谦甫)  风劳①。(《卫生宝鉴》)

【歌诀】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词解】(1)风劳:指感受风邪治不及时,以致内传化热,消耗气血,日久成劳。

【组成】鳖甲 地骨皮 柴胡各一两(各10克)秦艽 当归 知母各半两(各6克)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6克),加青蒿5叶,乌梅5个同煎,临卧空心各一服。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

症见骨蒸劳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咳嗽,脉细数。

【方析】本方主治风劳病,阴虚内热为其主证。方中鳖甲、地骨皮滋阴清虚热,为君药。秦艽、柴胡、青蒿助君药解肌退热,为臣药。当归、知母滋阴养血;乌梅敛阴止汗,为佐药。诸药共用,滋阴养血,散收并用。若汗出过多,再加黄芪益气固表。

5.秦艽扶羸汤 (杨士瀛)? 肺劳(1)。(《杨氏家藏方》)

【歌诀】

秦艽扶羸鳖甲柴?? 地骨当归紫菀偕③

半夏人参炙甘草?? 肺劳蒸嗽服之谐④

【词解】(1)瀛:瀛(léi),音雷,瘦弱。

②肺劳:虚劳的一种,肺脏虚损所致。症见消瘦乏力,潮热自汗,声音嘶哑,咳嗽吐血,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③偕:偕(xié),音邪,一同。

④谐:谐(xié),音谐,和谐。

【组成】柴胡二钱(6克) 秦艽 人参 当归 炙鳖甲 地骨皮各一钱半(各4.5克)紫菀 半夏 炙甘草   各一钱(各3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清虚热,止劳嗽。

【主治】肺劳。

症见消瘦乏力,潮热自汗,声音嘶哑,咳嗽吐血,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方析】本方肺伤内热,气阴两伤为其主证。气阴亏耗,肺燥劳嗽,为其次要症状。方以柴胡、秦艽解肌热,退骨蒸,为君药。鳖甲、地骨皮补阴血,除虚热,为臣药。佐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紫菀、半夏除痰止嗽;姜、枣益气血,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按:本方与秦艽鳖甲散均以清虚热为先,故现在多归入清热剂中。

6.紫菀汤(王海藏)? 劳热久嗽。

【歌诀】

紫菀汤中知贝母? 参茯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 咳血吐痰劳热久

【组成】紫菀? 阿胶? 知母? 贝母各二钱(各6克)桔梗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各1.5克)五味子  十二粒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润肺化痰,清热止嗽。

【主治】肺气大伤,阴虚火旺。

症见久嗽不止,咳血吐痰,少气懒言,胸胁逆满,以及肺痿变成肺痈。

【方析】本方肺伤气损,阴虚有热,咳痰吐血为其主证。方以阿胶、紫菀润肺补虚,消痰止嗽,为君药。知母、贝母清肺泻火,润燥消痰,为臣药。人参、茯苓补脾益肺;五味子滋肾敛肺,助止久嗽,共为佐药。桔梗载诸药上行入肺;甘草助人参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肺痿”是指肺叶枯萎,而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的慢性虚弱疾患。多由燥热伤津,久咳伤肺,枯萎不荣所致。若治不及时,肺热渐盛,肺阴愈伤,有可能变生“肺痈”(即肺脓疡),症见口中干燥,咳吐腥臭浊痰,胸中隐隐作痛等,因病机与本方相合,故亦可用本方治疗。

7.百合固金汤(赵蕺庵)? 肺伤咳血。(《医方集解》)

【歌诀】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组成】生地黄二钱(6克)熟地黄三钱(9克) 麦冬钱半(5克) 百合 芍药? 当归? 贝母? 生甘草各一钱(各3克)元参? 桔梗各八分(各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析】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为本方主证。肺受火灼,气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百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二地黄滋补肾阴,清心凉血,重用甘寒为君药。麦冬、玄参助君药滋养肺肾,增液止咳,为臣药。贝母、桔梗润肺化痰,清利咽喉,载药上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保肺止咳,同为佐药。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肺肾同补,虚火自平,痰清咳止,实为治本为主的良方。

8.补肺阿胶散(钱仲阳) 止嗽生津。(《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①宁

【词解】①哽:哽(gěng),音梗,有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组成】 阿胶一两半(9克) 黍粘子(牛蒡子)二钱五分(3克) 甘草二钱五分(3克) 马兜铃五钱(6克) 杏仁七个(6克)糯米一两(6克)

【用法】水煎,食后温服。

【功用】养阴补肺,清热止咳。

【主治】小儿肺虚有热。

症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析】本方阴虚肺热为其主证。阴虚热盛,灼津为痰,气逆不降,故咯痰不爽,为兼证;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阿胶,既可滋阴补肺,又可养血止血,为君药。马兜铃、牛蒡子助阿胶清肺化痰,为臣药。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糯米补脾益肺,培土生金,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顾,为治肺虚久咳有效方剂。

9.小建中汤(张仲景)? 温中散寒。(《伤寒论》)

【歌诀】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①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斑劳损起沉疴②

十全大补加附子?? 麦夏苁蓉仔细哦③

【词解】①瘥:瘥(chài)音猜。病愈。

②疴:疴(kē),音苛。病。沉疴:重病。

③哦:哦(é),音鹅。吟咏。

【组成】 芍药六两(l8克) 桂枝三两(9克) 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4枚)       饴糖一升(3O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里急。

症见腹中时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方析】? 本方所治诸虚,皆以脾胃虚寒,阴阳两虚,为其主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由此化生,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血不养心,故虚烦心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治当温中补虚,调和阴阳。方中重用饴糖,补脾益气,和里缓急,为君药。白芍酸甘益阴,养血缓急,较桂枝汤中加倍使用;桂枝辛甘化阳,温阳祛寒,共为臣药。生姜温胃止呕,大枣补脾养血,合用调营卫,共为佐药。炙甘草既助饴糖配桂枝辛甘养阳,又合芍药酸甘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具有平补阴阳,调和营卫,建立中气的作用,故名建中。

按:本方在(方剂学)多归属温里剂,而就本方君药重用饴糖而论,其作用在于补脾益气,调和阴阳。而桂枝、生姜二味温中之力不如干姜,故将其归为补益剂确有其道理。

【附方】

(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小建中汤加黄芪—两半(4克),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2)十四味建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白芍 当归 川芎? 炙黄芪肉桂? 附子? 半夏? 麦冬? 苁蓉14味组成,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三钱(9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功用: 补益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 阴证发斑。症见手足胸背等部位出现稀疏淡红色斑点,高出皮肤,如蚊虫叮咬状。

10.益气聪明汤(李东垣) 聪耳明目。(《东垣试效方》)

【歌诀】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组成】黄芪 人参各五钱(各15克) 葛根 蔓荆子各三钱(各9克) 白芍 黄柏各二钱(各6克) 升麻一钱半(4.5)   炙甘草一钱(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中益气,助升清阳。

【主治】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症见目内生障,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等。

【方析】 本方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为其主证。并兼心火亢盛之证。方中黄芪、人参温补脾阳,意在治本,为君药。葛根、升麻、蔓荆子鼓舞清阳,上行头目;白芍养血平肝;黄柏清热泻火,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中气得补,清阳得升,肝肾受益,耳目聪明,故名为益气聪明汤。

增辑:

1.独参汤  专补元气。(《伤寒大全》)

【歌诀】

独参功擅①得嘉名?? 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词解】 ①擅:擅(shàn),音善,长于;善于。

【组成】 人参

【用法】 浓煎取汁。

【功用】 大补元气。

【主治】 元气欲脱。

症见突然出血不止,大汗出,面色光白,气短脉微等。

【方析】 人参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或暴脱之症皆可用之。人参专补脾肺之气,元气充沛,一身之气得,脱症自除。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本方亦可用于大失血之救急。人参用量宜大,每次30一60克浓煎。

2.龟鹿二仙胶(王肯堂)?? 大补精髓(《证治准绳》)

【歌诀】

龟鹿二仙最守真?? 补人三宝气精神

? 人参枸杞和龟鹿?? 益寺延年实可珍

【组成】 鹿角十斤(5kg) 龟板(2.5kg) 枸杞子三十两(1.5kg)人参十五两(500克)

【用法】 每晨取3克,清酒调化,淡盐温水送服。

【功用】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主治】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

症见全身瘦削,阳痿遗精,两目昏花,腰膝痉软,久不孕育。

【方析】 本方以阴阳精血不足为其主证。方中鹿角温肾阳,益精血,善通督脉;龟板补阴精,益气血,善通任脉,二药同用,可峻补阴阳,补益精髓,化生气血,为君药。人参补益脾肺;枸杞子滋养肝肾,为臣药。本方药性平和,补阴益阳,能益寿延年,生精助孕。

3.保元汤(魏桂岩)?? 温补气虚。(《博爱心鉴》)

【歌诀】

保元补益总偏温?? 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①妙难言

【词解】 ①三气:指肺气、胃气、肾气而言。

【组成】 黄芪三钱(9克) 人参一钱(3克) 炙甘草一钱(3克) 肉桂5分(1.5克)

(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

【用法】 加生姜1片,水煎服。

【功用】 益气温阳。

【主治】 虚损劳怯,元气不足。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方析】 本方以元气不足为主证。阳气偏虚为兼证。方以黄芪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为君药。人参补益脾肺,大补元气,为臣药。肉桂少量,温暖元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温补元气,气充体壮,虚损自复。本方偏于温补,故阴虚血少者慎用。

按:本方是魏氏从李东垣黄芪汤借治痘证发展而来,因加官桂以助药力,故名为“保元”。

4.还少丹(杨炎)?? 温肾补脾。(《场氏家藏万》)

【歌诀】

还少温调脾肾寒?? 茱淮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香枸?? 远志菖蒲味枣丸

【组成】 熟地黄二两(12克)? 山药? 牛膝? 枸杞子各一两半(9克)? 山茱萸? 茯苓? 杜仲? 远志? 五味子? 楮实? 小茴香? 巴戟天? 肉苁蓉各一两(各6克)? 石菖蒲五钱(3克)? 红枣一百枚(5枚)

【用法】 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次,每服三钱(9克),淡盐汤送下。

【功用】 温肾暖脾,阴阳并补。

【主治】 脾肾两虚。

症见身体瘦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饮食无味,健忘怔忡,遗精白浊,阳痿早泄,牙齿浮痛等。

【方析】 脾肾阳虚,精血不足,为本方主证。健忘怔忡,遗精白浊,为心肾不交之兼证。方以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熟地、枸杞子滋补肾阴,阴阳并补,为君药。小茴香、楮实助苁蓉、巴戟天散寒补火: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为臣药。山药、茯苓、大枣健脾益气:山茱萸、五味子固肾涩精;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以安神,为佐药。此方水火平调,脾肾双补。服药后影响食欲者,可加砂仁、木香、陈皮理气健胃,增强药力。

5.金匮肾气丸(张仲景)?? 治肾祖方。(金匮要略))

【歌诀】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淮药及山茱

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 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 专治阴虚大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 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 归芍参麦各分途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克)?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克) 桂枝附子各一两(各3克)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日2次,每服9克。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虚损。

症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胖,脉虚弱等。

【方析】 肾阳不足为本方主证。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少加桂、附助命门之火以温阳化气,乃“阴中求阳”之意,重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共为君药。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脾,化生精血,为臣药。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并可防地黄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为佐药。诸药相合,不燥不腻,振奋肾阳,气化复常,诸症自愈。

【附方】: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即本方加车前子、牛膝而成。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即本方减桂、附。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妇肾阴不足,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咳嗽发热,耳鸣咽干,以及失血失音等症。

(3)麦味地黄丸(原名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若去麦冬,名“都气丸”,治肺虚劳嗽,甚至喘不得卧。

(4)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竣痛,遗精等症。

(5)杞菊地黄丸(《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功用:滋养肝肾。

主治: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

(6)归芍地黄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而成。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

(7)参麦地黄丸(验方)即六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肾阴,益气补肺。

主治: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

按:肾气丸与寄生肾气丸均俱温补肾阳作甩,但后者加用车前子、牛膝,其利水消肿作用增强,多用治阳虚水肿、

小便不利等症。六味地黄丸是宋.钱乙在肾气丸基础上,减附、桂而成,为治疗肝肾阴虚祖方。以下六方均由此方加减而来,均俱滋补肾阴作用。其中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知柏地黄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杞菊地黄九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之证;归芍地黄丸偏于滋肾阴,养肝血,适于头眩耳鸣,两胁攻痛之证;参麦地黄丸偏于滋补肾阴,益气补肺,适用于肺肾两虚,咳嗽气喘之证。

6.右归饮(张景岳)? 温补肾命。(《景岳全书》)

【歌诀】

右归饮治命门衰?? 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 便溏阳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 附桂当除易龟麦

【组成】 熟地二、三饯(9~30克) 炒山药二钱(9克) 枸杞子二钱(9克) 山茱萸一钱(6克)? 炙甘草一、二钱(3克)? 肉桂一、二钱(3-6克)? 杜仲二钱(9克)? 制附子一、二、三(6-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 肾阳不足。

症见气怯神疲,腹痛腰痠,肢冷脉细,舌淡苔白,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

【方析】 本方主证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方以附子、肉桂温养肾阳,为君药。熟地、枸杞子培补肾阴,取其“阴中求阳”,助君药化生肾气,为臣药。山药、山茱萸补脾益肝,收敛涩精;杜仲强壮益精,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从肾气丸化裁而成,属“益火之源”的方剂。

【附方】左归饮(《岳景全书》)由右归饮减附子、肉桂、杜仲,加茯苓而成。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腰痠遗精,口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按:本方源于六味地黄丸,为纯甘壮水之剂,重在补左肾肾阴,故称“左归”。右归饮则源于肾气丸,重在补右肾命门之火,以“益火之源”,故名为“右归”。景岳原方,左归饮药味比右归少桂、附、杜仲,无龟板、麦冬,有茯苓,与歌诀有异,今据原书改正。

7.当归补血汤(李东垣) 血虚身热。(《内外伤辫惑论》)

【歌诀】

当归补血有奇功?? 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 别名止汗玉屏风

【组成】 黄芪一两(30克),当归二钱(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发热。

症弘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方析】本方主证为血虚发热。本方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意在“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为臣药。按:本方主证血虚发热与白虎汤证相似,应加区分。白虎汤证属实热,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特点;本方则属虚证,身虽热而无汗,脉虽大而重按无力。

【附方】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六两(12克)白术、防风各二两(各4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8.七宝美髯丹(邵应节)? 补益肝肾。(《医万集解》)引

【歌诀】

七宝美髯①何首乌?? 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 专益肾肝精血虚

【词解】 ①髯:髯(rán),音然,胡须。

【组成】 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各18克) 菟丝子 牛膝当归? 枸杞子? 茯苓各半斤(各9克)? 补骨脂四两(6克)

【用法】 上药碾细,炼蜜丸,每丸重lOg,早、晚各服1丸,淡盐温水送服。

【功用】补肾水,益肝血,乌须发。

【主治】肝肾不足。

症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痠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方析】本方主证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方中重用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为君药。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助君药益肝肾,补精血,为臣药。牛膝、补骨脂温肾阳,强筋骨,固肾精;茯苓渗湿运脾,使诸补药不碍气机,补而不滞。本方以补益精血为主,但又兼顾其阳,使其“阳生阴长”,常服此方,则肝肾强壮,精血充足,须发秀美,故有“美髯”之名。

9.天王补心丹   宁心益智。(《道藏》)

【歌诀】

天王补心柏枣仁? 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 劳心思虑过耗真

【组成】 生地四两(12克)? 柏子仁? 炒枣仁? 天冬? 麦冬? 当归? 五味子各一两(各9克)? 人参? 元参? 丹参? 桔梗 远志? 茯苓各五钱(各5克)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温开水送。亦可水煎服。

(一方无五味子,有石菖蒲四钱(4克))。

【功用】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

症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析】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为本方主证。失眠健忘,为血不养心,是次要症状。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清热,生津除烦,为君药。天冬、麦冬、元参助君药养阴清热,为臣药。当归、人参益气养血;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远志交通心肾;五味子益气敛阴;丹参清心活血;朱砂镇心安神,兼顾其标,共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入心,为使药。本方滋阴治本为主,治标安神为辅。若用菖蒲去五味子,而取其通心气,与远志配合有助于交通心肾。

10.虎潜丸(朱丹溪)? 脚痿。(《丹溪心法》)

【歌诀】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板姜归知芍柏? 再加羊肉捣丸尝

【组成】 熟地黄三两(90克)? 龟板四两(120克)? 知母? 黄柏各三两(各90克)? 虎胫一两(30克)? 牛膝? 陈皮? 白芍各二两(各60克)? 锁阳? 当归各-两半(各45克)? 干姜一两(30克)                                                      (春夏秋不用)

【用法】 共研细末,用羯羊肉(被阉公羊)煮烂,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淡盐汤送下。

【功用】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 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筋骨痿弱。

症见腰膝痠痛,筋骨痿软,腿足消瘦,步履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

【方析】 本方主证为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方用熟地、龟板滋阴养血,生精补髓,为君药。黄柏、知母滋阴降火,以防重伤阴精,是本方特点所在,为臣药。当归、白芍、羊肉养血补肝;虎骨、牛膝、锁阳益精润燥,健骨强筋;陈皮健脾理气,以防滋腻;干姜温中健脾,以防寒凉太过,共为佐药。诸药合用,益肝补肾,滋阴降火,标本兼顾,筋骨健强。

【按语】虎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方中虎骨用豹骨、狗骨代替,用量宜大,一般为1.5一2倍量。

11.河车大造丸(吴球)? 大补真元。(《诸讧辫疑》)

【歌诀】

河车大造膝苁蓉? 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 真元虚弱此方宗

【组成】 紫河车一具? 牛膝? 淡苁蓉? 天门冬? 黄柏五味子? 锁阳? 当归各七钱(各21克)? 熟地黄二两(60克)? 生地黄? 枸杞子各一两五钱(45克)? 杜仲一两(30克)

【用法】 共研细末,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克),温开水送下。

【功用】补气养血,滋阴益阳。

【主治】真元虚弱,精血衰少,虚损劳伤。

【方析】气血精气不足为本方主证。阴阳两虚为其兼证。方用紫河车(即胎盘)补气、养血、益精,为君药。熟地黄、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为臣药。天门冬、枸杞子清肺滋阴;杜仲、锁阳、牛膝、苁蓉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五味子滋肾涩精,敛肺止咳;黄柏清泻相火,为佐药。诸药相合,益气养血,阴阳双补,寒热并用,为大补真元之良方。

12.斑龙丸补益元阳。(《医统》)

【歌诀】

斑龙①丸用鹿胶霜? 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 玉龙关下补元阳

【词解】①斑龙:鹿又名斑龙。

【组成】鹿角胶? 鹿角霜? 茯苓? 柏子仁? 菟丝子? 补骨脂? 熟地黄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末,用酒将鹿角胶溶化,和药作九,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6一9克),温酒送下。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元阳虚损,肾亏阳痿。

【方析】肾虚阳痿为本方主证。兼见肾精不足。方中鹿角胶、鹿角霜益肾助阳,补精养血,为君药。补骨脂、菟丝子助君药补火壮阳,涩精止遗,为臣药。熟地黄滋补肝肾;柏子仁养心补脾;茯苓渗湿健脾,养心安神,为佐药。常服本方则元阳充盛,精神倍增。阴虚火旺之人忌服

二、发表之剂

  发表之剂,即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表证。表证,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体表,而出现的以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舌苔薄,脉浮等为主的证候。根据病因的寒热不同,体质的虚实差异,表证还有表寒、表热、表实、表虚,及虚人外感的区别。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解表剂又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种,在分析方剂时应注意区别。

1.麻黄汤(张仲景)寒伤营无汗。(《伤寒论》)

【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麻黄三两(9克) 桂枝二两(6克) 杏仁七十个(6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症弘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析】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因风寒外束,汗孔收引,肺失宣降,故见喘,为其主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发汗,开宣肺气,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汗,助麻黄发汗之力,使之成为发汗峻剂,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宣降并用,增强平喘之功,为佐药。炙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可防止麻、桂发汗太过,损伤正气,为使药。本方发汗力强,不须啜热稀粥。

2.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伤寒论》)

【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方功

【组成】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 大枣12枚(3枚)

【用法】水煎服。少顷,饮热稀粥以助药力,使其微微汗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症弘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析】风寒表虚为本方主证,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其辨证要点。方中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表,为君药。白芍益阴敛营,助桂枝调和营卫,为臣药。生姜助君药发表散邪,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生津,助白芍益血养营,姜枣相合,助桂、芍调合营卫,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助桂枝辛甘以化阳,合芍药酸甘以化阴,为使药。本方为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重在调和营卫,发汗力缓,药后需喝热稀粥助药力,有扶正解肌之功。

按;桂枝汤与麻黄汤虽同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但桂枝汤用桂枝配白芍,意在助卫和营,解肌发表,适用于外感风邪偏重,汗孔开泄,汗出而恶风,脉浮缓的表虚证。而麻黄汤则以麻黄与桂枝相合,意在发汗散寒,为辛温解表重剂,适用于外感寒邪为主,汗孔关闭,无汗而喘,脉浮紧的表实证。

【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桂枝一两十六铢(4.5克)? 芍药? 生姜? 炙甘草? 麻黄各一两(各3克)?    大枣四枚(2枚)? 杏仁二十四枚(3克)。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等症。

3.大青龙汤(张仲景)? 风寒两解。(《伤寒论》)

【歌诀】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组成】麻黄六两(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二两(6克)? 杏仁四十粒(6克)? 石膏如鸡子大(18克)? 生姜三两(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方析】外感风寒表实重证为本方主证。风寒不解,卫阳闭郁,始见化热,为其兼证。方中重用麻黄六两,为麻黄汤之一倍,可见发汗力增,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为臣。石膏佐助麻黄兼清里热,又可制约其发汗之力,使之辛温有度;生姜,大枣益气和中,顾护正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较麻黄用量加倍,既可调和药性,又可缓和麻黄峻烈之性,为使药。从中可以看到仲景在重用麻黄的同时,又配用了清热大寒的石膏,同时用姜、枣,重用甘草保护胃气,面面俱到,实为学习的典范。本方发汗力强,风寒表虚自汗者,切不可用。

4.小青龙汤(张仲景)?? 太阳行水发汗。(《伤寒论》)

【歌诀】

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①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词解】①哕:哕(yuē),音约,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五味子半升(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方析】外感风寒表实为本方主证。痰多而稀,痰饮喘咳,舌苔白滑,为内兼痰饮之证。方中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意同麻黄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5.葛根汤(张仲景)? 太阳无汗恶风。(《伤寒论》)

【歌诀】

葛根汤内麻黄襄? 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 有汗加葛无麻黄

【组成】葛根四两(12克)? 麻黄三两(9克)? 桂枝二两(6克)? 生姜三两(9克)? 炙甘草二两(6克)?   芍药二两(6克)? 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濡润筋脉。

【主治】外感风寒,筋脉失养。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方析】外感风寒,经气不利为本方主证。本方证较麻黄汤多项背强几几,而无喘症,方中重用葛根解表祛邪,濡润筋脉,为君药。麻黄、桂枝助葛根发汗解表,为臣药。芍药助桂枝调和营卫,并可缓和麻黄之性;姜、枣和中益气,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6.升麻葛根汤(钱仲阳)? 阳明升散。(《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升麻葛根汤钱氏? 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疼? 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①与阳斑? 豆疹已出慎勿使

【词解】①时疫:某一时令流行的某种传染病,

②阳斑:即阳证发斑,症见头面胸背四肢出现红色斑点,高出皮肤,轻者各自分清,重者连成一片,

【组成】升麻? 干葛? 芍药? 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痛,无汗口渴,以及阳斑、发疹和时疫初起等。

【方析】麻疹初起,疹发不畅,为本方主证。方用升麻升散阳明,解毒透疹,为君药。芍药和营泄热,为佐药。炙甘草与芍药,酸甘以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若疹出顺畅者禁用此方。

7.九味羌活汤(张元素)? 解表通利。(《此事难知》引)

【歌诀】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 加减临时再变通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各5克)? 细辛五分(1.5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甘草各一钱(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痕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湿邪重浊,故肢体酸楚疼痛;火性上炎而伤津,内有蕴热,故口苦而渴,均为兼证。方用羌活散寒除湿,发汗解表,为君药。防风、苍术助羌活发汗祛湿,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除各部位头痛,并助君药解表;黄芩清上焦在里之蕴热;生地黄清热生津,既可清血分之热,又可防止方中燥药过多伤损津液,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既可散寒,又能除湿,并可清泄里热。

8.神术散? 散风寒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神术散用甘草苍? 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 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①神术即平胃? 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②神术苍防草? 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 太阳有汗此方良

【词解】①太无:即罗太无,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

②海藏:即王海藏,名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先生。

【组成】苍术二两(6克)? 川芎? 白芷? 羌活? 藁本? 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散寒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身体疼痛,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外邪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故头身疼痛,为次要症状。余症可随主证而解。方中重用苍术芳香燥烈,外可解表发汗,内可健脾燥湿,故泄泻可止,为君药。羌活助苍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入少阴经,川芎入少阳经,藁本入膀胱经,白芷入阳明经,合而用之可除诸经头身疼痛,又可助君药解表;生姜、葱白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按:本方用药与九味羌活汤相近。而本方纯用散寒祛湿解表,用苍术为君,可兼治脾虚泄泻;九味羌活汤除解表祛湿外,又内兼里热,故用黄芩、生地清气凉血之品,二方同中有异,用药变化灵活准确。

【附方】

(1)太无神术散(〈医方考〉)? 苍术? 厚朴各一钱(各3克)? 陈皮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半(4.5克) (上4味即平胃散)菖蒲藿香各一钱半(4.5克)。水煎服。

功用:祛湿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时行不正之气所引起的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头面轻度浮肿。

(2)海藏神术散(《阴证略例》)? 苍术? 防风各二两(6克)? 炙甘草一两(3克), 加葱白、生姜同煎服。

功用:散寒除湿。

主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恶寒无汗等。本方较麻黄汤发汗力缓。

(3)白术汤? 若将上方白术换苍术,不用葱白,名为“白术汤”,内治伤冷饮,外感风邪,发热有汗之症。因苍术可发汗,白术能止汗,用时酌情选用。

9.麻黄附子细辛汤(张仲景)? 少阴表证。(《伤寒论》)

【歌诀】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阴反热曷①能康

【词解】①曷:曷(hé),音何,何时。

【组成】麻黄二两(6克)? 附子一枚(9克)? 细辛二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方析】外感风寒为本方主证。少阴阳虚为兼证。少阴病本为阳气虚寒证,应不发热,今反发热,为外有表邪之象。但表证脉又应浮,今反见沉脉,知病在少阴。方用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细辛入少阴肾经,能解少阴风寒,为臣药。附子顾护肾阳。诸药相合,发中有补,使表解,而阳气不受损害,可见仲景之匠心。

10.人参败毒散(朱肱)  暑湿热时行。(《类证活人书》)

【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  加入消风治亦同

【组成】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桔梗 茯苓各一两(各98) 甘草五钱(5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二钱(6g),入生姜、薄荷煎。

【功用】发汗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

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疫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咳痰胸闷,为兼痰邪;脉按之无力,为兼气虚。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为君药。柴胡、川芎发散解肌,行气散风,为臣药。桔梗、枳壳并用宣降气机;前胡、茯苓化痰止咳;人参扶正祛邪,散中有补;薄荷、生姜助解表透邪之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治四时感冒有良效。

【附方】

(1)败毒散若病人体质不虚,可减去人参,名为“败毒散”。

(2)消风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与消风散(弘祛风之剂)同用,名为消风败毒散,主治基本相同。

11.再造散(陶节庵)?? 阳虚不能作汗。(《伤寒六书》)

【歌诀】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 阳虚无汗法当谙①

【词解】①谙:谙(dn),音安。熟悉。

【组成】黄芪二钱(6克)? 人参? 桂枝? 芍药? 熟附? 细辛羌活? 防风? 川芎? 煨生姜各一钱(各3克)? 甘草五分(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助阳益气。

【主治】阳虚虚弱,外感风寒。

症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方析】本方虽见阳虚气弱,但外感表寒应是主证,外邪除后方可扶正,此时解表为先。阳气虚弱当为兼证。方中羌活、细辛、桂枝散寒解表,为君药。川芎、防风助君药散风解表,活血行气,为臣药。黄芪、人参、附子补气助阳,鼓邪外出,并防阳随汗脱,此时扶正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煨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气血,资助汗源,为佐药。甘草益气安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扶正不留邪,发汗不伤正,恰到好处。

12.麻黄人参芍药汤(李东垣)? 内虚感寒。(《以脾胃论》)

【歌诀】

麻黄人参芍药汤? 桂枝五味麦夂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 虚人外感服之康

【组成】人参 麦冬各三分(1克) 桂枝五分(2克) 黄芪? 当归身? 麻黄? 炙甘草? 白芍各一钱(各3克)? 五味子五粒(1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散寒解表,益气养血。

【主治】脾胃虚弱,外感风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见吐血者。

【方析】外感风寒表证为本方主证。气血不足,内有郁热,皆为兼证。方以麻黄发汗散寒,为君药。桂枝助麻黄通达营卫,发汗祛邪,为臣药。人参、黄芪补中益气;当归、白芍补血敛阴;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外散表邪,扶正解表。

13.神白散(朱端章)? 一切风寒。(《卫生家宝万》)

【歌诀】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葱淡豉与相参

一切风寒皆可服? 妇人鸡犬忌窥探

肘后单煎葱白豉? 用代麻黄功不斩

【组成】白芷一两(9克)? 甘草五钱(3克)? 淡豆鼓五十粒(6克)生姜三片(3克)? 葱白三寸(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方折】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轻证。外邪束表,经输不利,故弘头痛,为次要症状。方以白芷散风止痛,为君药。葱白、淡豆豉通阳解表,助君药外散风寒,为臣药。生姜散寒和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至于歌中“妇人鸡犬忌窥探”一句,纯属旧时对妇女的蔑视,为无稽之谈。

【附方】葱豉汤(《肘后备急方》)葱白一握(6克),淡豆豉一升(6克),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等症。

14.十神汤时行感冒。(《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歌诀】

十神汤里葛升麻? 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 时邪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十四两(12克)? 升麻? 陈皮? 炙甘草? 川芎紫苏叶? 白芷? 麻黄? 赤芍药? 香附各四两(各6克)

【用法】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发表,理气和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加,无汗头痛,囗微渴,心烦,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方析】感冒风寒化热为本方主证。外邪不解,兼见肝胃气滞,症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方用葛根、升麻解肌发表,升津除烦,为君药。麻黄、苏叶、白芷散表邪,止头痛,为臣药。香附、陈皮疏肝理脾:赤芍药清热和营;姜、葱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配合,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兼清里热,调畅气机,配合巧妙。

增辑:

1.银翘散(吴鞠通)? 温邪初起,(《温病条辩》)

【歌决】

银翘散主上焦医? 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仁渴花粉? 热甚栀芩次第施

【组成】银花 连翘各一两(各15克)? 苦桔梗? 牛蒡子薄荷各六钱(各6克) 荆芥穗四钱(4克)?     淡豆豉? 甘草各五钱(各5克)

【用法】鲜芦根煎汤,水煎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初起。

症见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析】外感风热表证为本方主证。无汗,或汗出不畅,为兼寒邪之象,寒主收缩,毛窍开阖不利而致。风犯上首,首先犯肺,故咽痛咳嗽,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助君药疏散风热,利咽止咳,为臣药。荆芥穗、淡豆豉开汗孔,透毛窍,散表邪;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载药L行,宣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桔梗利咽,共为使药。若肺热痰多,气逆咳嗽,可加杏仁、贝母降气化痰。热盛津伤,而口渴者,可加天花粉清热生津。热邪入里,可加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上述加减用药临床上可因证而用。

2.桑菊饮(吴鞠通)? 风温咳嗽。(《温病条辩》)

【歌诀】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组成】 桑叶二钱半(8克)? 菊花一钱(3克)? 杏仁二钱(6) 连翘一钱五分(5克)? 薄荷八分(2.5克)? 桔梗二钱(6克)? 生甘草八分(2.5克)? 苇根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症见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脉浮数。

【方析】外感风热轻证为本方主证。温邪犯肺,失于宣降,故咳嗽较为明显,为次要症状。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君药。连翘、薄荷助君药清热利咽,为臣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生甘草助桔梗利咽化痰,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辛凉轻剂,

既可疏风清热,又可止咳。若肺胃热盛,可加知母、石膏清肺胃热。

按: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可用治风温初起,组成中同有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5味药。但前者用银花、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透邪,清热解毒力强,称为辛凉平剂;而后者有桑叶、菊花、杏仁宣肺止咳之功略强,各有侧重。

3.防风解毒汤(缪仲淳)? 风温痧疹。

【歌诀】

防风解毒荆薄荷? 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 风温痧疹①肺经多

【词解】①痧疹:即风痧,因其形似“沙子”而得名。冬春季流行,多见小儿。初起类似感冒,轻度发热,咳嗽,特殊皮疹细小如沙,预后良好。

【组成】防风? 荆芥 薄荷 大力子(牛蒡子)? 生石膏 竹叶? 甘草? 桔梗? 连翘? 知母? 木通? 枳实(原书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透疹,清热泻火。

【主治】大人小儿一切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

【方析】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为本方主证。热邪内侵肺胃为其兼证。方用荆芥、防风透疹,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连翘助君药辛凉透疹,疏风解毒,为臣药。石膏、知母内清肺胃;竹叶、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实宣降气机,化痰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透疹解表为主,兼清里热,以防温邪逆传心包。

4.竹叶柳蒡汤(缪仲淳)小儿痧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歌诀】

竹叶柳蒡干葛知? 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 初起风痧此可施

【组成】西河柳五钱(6克)? 荆芥穗? 干葛?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各4.5克)? 蝉蜕? 薄荷? 知母? 甘草各一钱(各3克)?玄参二钱〔6克〕 麦冬三钱(9克)? 淡竹叶三十片(1.5克)?甚者加石膏五钱(15g)? 粳米一撮(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躁烦,咽喉肿痛等。

【方析】麻疹初起,风寒外束,疹出不畅,为本方主证。邪热内侵为其兼证。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牛蒡子、竹叶清泄上焦为君药。荆芥、葛根、薄荷、蝉蜕助君药散风热,开腠理、透疹邪,为臣药。玄参、石膏、知母、麦冬清里热,生津液;粳米加强石膏和胃清热之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西河柳发泄力强,用量不宜大,疹点已透则不可用。

5.华盖散? 风寒致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华盖麻黄杏橘红? 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风寒力最雄

【组成】麻黄? 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陈皮各一两(3克)? 炙甘草半两(l.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者。

【方析】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为本方主证。痰气不利,为兼痰邪。喘咳为次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桑白皮、苏子、杏仁泻肺降气,止咳平喘;陈皮、赤茯苓健脾理气,渗湿化痰,为佐药。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肺为诸脏之华盖,故名为“华盖散”。

【附方】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石去节否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水煎服。

功用: 宣肺解表

主治: 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 四肢拘倦,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等

三、攻里之剂

攻里之剂,即泻下剂。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消积的作用,用以治疗里实便秘证的方剂。便秘是一种症状,指排便困难,和排便时间延长于正常。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有热结便秘、冷积便秘和虚性便秘的区别。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泻下剂又有泻热通便(寒下)、温阳通便(温下)、润肠通便(润下)的不同分类。泻下剂易伤胃气,故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1.大承气汤(张仲景)?? 胃腑三焦大热大实。(《伤寒论》)

【歌诀】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四两(12g)? 厚朴八两(24克)? 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若便通则停服第二次。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

症见身热汗出,心下痞塞不通(痞),胸腹胀(满),大便干燥(燥),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实),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

【方析】阳明腑实,胃肠热结为本方主证。燥屎不通,腑气不畅,故见痞、满,为次要症状。此时当急下热结,以救阴液。方中大黄苦寒泻热,荡涤通便,以祛其实,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助君药润燥通便,以除其燥,为臣药。厚朴苦温下气,消除胀满;枳壳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为佐药。四药配合,荡涤与润燥相伍,除痞与消满相合,泻下行气并重,共凑峻下热结之效。本方急下热结,使之不再伤耗阴液,故有“急下存阴”之说。《伤寒论》有数条讲此用法。

2.小承气汤(张仲景)? 胃腑实满。(《伤寒论》)

【歌诀】

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风闭实可消详

【组成】大黄四两(12克) 厚朴二两(6克)? 枳实三枚(9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若便通停服第二次。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方析】阳明腑实证为本方主证。痞、满仍为热结不通阻塞气机而致的次要症状。较大承气汤证本方无燥坚现象。故方用大黄泻热通便,为君药。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除痞满。而不用软坚润燥的芒硝。

【附方】

三化汤(《活法机要))本方加羌活组成。水煎服。

功用:通便散风。

主治:类中风外无表证、内有二通不通者。但体壮之人方可服用。

3.调胃承气汤(张仲景)? 胃实缓攻。(《伤寒论》)

【歌诀】

调胃承气硝黄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好

【组成】大黄四两(12克)  芒硝半升(10克)  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水煎温顿服。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

【方析】阳明腑实为本方主证。本方只见燥实,而无痞满之现。故方用大黄攻积泻热,为君药。芒硝软坚润燥,为臣药。甘草与大黄同煎,既可调和药性,又可保护胃气,为使药。

按:以上三方俗称“三承气”,均用大黄荡涤结热为君,主治阳明腑实证。而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俱备,方中芒、黄、枳、朴同用,功在峻下;小承气汤仅有痞、满、实三症,故减去芒硝,功为轻下;调胃承气汤有燥、实而无痞满,故硝、黄并用,而大黄、甘草同煎,其功缓下。“三承气汤”虽然均可用治阳明腑实证,但由于症状的细微变化,而随之增减药物,使其攻下作用有峻缓之别。

4.木香槟榔丸(张子和)  一切实积。(《儒门事亲》)

【歌诀】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①用咸宜

【词解】①食疟:疟疾的一种,由饮食不节,营卫失和所致,症见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大善呕,寒热交作等。

【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莪术)黄连各一两(各3克) 黄柏 大黄各三两(各6克) 香附子 牵牛各四两(各10克)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6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用】攻积泄热,行气导滞。

【主治】痢疾、食积。

症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析】饮食积滞内停,生湿蕴热,肠胃热结,或痢疾,为本方主证。大便不通,气机阻滞,故脘腹胀痛,或里急后重,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大黄、黑丑攻积导滞,泄热通便,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燥湿止痢,为臣药。木香、槟榔、青皮、陈皮、香附行气导滞,消除胀满或里急后重,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滞,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下、清热、行气、活血并用,共奏泄热攻积,行气导滞之功。

5.枳实导滞丸(李东垣) 湿热积滞。(《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①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词解】①攘:攘(rǎng音壤) 排除。

【组成】大黄一两(9克) 枳实 神曲各五钱(各9克)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三钱(各6克)? 泽泻  二钱(6克)

【用法】研为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和药末做成梧桐子大药丸,每服五十至九十丸(6—9克). 温水送下。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

症见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析】湿热食积,阻滞肠胃,为本方主证。积滞内停,气机壅滞,故脘腹胀痛,为次要症状。食积不化,湿热内停,也可见泄泻下痢。方中大黄攻积泻热,使积滞从大便出,为君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臣药。枳实行气导滞,消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积导滞,清热祛湿,诸证自愈。本方泄泻、下利,为“通因通用”法。

【附方】

木香导滞丸枳实导滞丸加木香、槟榔而成,可治兼有后重气滞的湿热积滞证。

6.温脾汤(孙思邈)? 温药攻下。(《备急千金要万》)

【歌诀】

温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大黄五两(15克)?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

症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析】寒积停滞为本方主证。脾阳不足,难达四末,故见手足不温,为兼证。方用附子温补阳气,祛除寒邪;大黄攻积泻下,二药相合,共成温下之功,为君药。干姜助附子温中祛寒,芒硝助大黄泻下攻积,共为臣药。当归、人参益气养血,顾护正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为攻下冷积之良方。

7.蜜煎导法(张仲景)? 胃腑实满。(《伤寒论》)

【歌诀】

蜜煎导法通大便? 或将猪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 阳明无热勿轻攻

【组成】食蜜七合(140克)

【用法】将蜂蜜放在铜器内,用微火煎,时时搅和,不能发焦,等煎至可用手捻作时取下,稍候,乘热做成指

粗,两头尖,长二寸左右的锭状物。用时塞入肛门。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液不足,大便燥结。

【方析】津伤便秘为本方主证。一味蜂蜜润肠通便。对于内无热邪之虚性便秘,可用此法,免伤胃气。

【附方】猪胆汁导法,是将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另用一细竹管修削干净,并将一端磨滑,插入肛门,然后将已混合好的胆汁灌入肛中,可润燥通便。增辑

1.芍药汤(张洁古)? 痢下赤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芍药芩连与锦纹①?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词解】①锦纹:大黄之又名。

【组成】芍药一两(5克)?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各9克) 大黄三钱(6克)? 木香? 槟榔甘草各二钱(各5克)? 官桂一钱半(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调纠气血。

【主治】湿热痢。

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弦滑数。

【方析】湿热壅滞肠中为本方主证。积滞不通,气机不畅,故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中,气血不和,故下痢赤白,均为次要症状。方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苦寒止痢,治湿热成痢之本,为君药。臣以大黄泻热祛积,清肠除瘀,为“通因通用”之法,助君药止痢。芍药调和气血,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当归、肉桂行血则脓血自愈二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祛,气血和,积滞除,痢疾自愈。

按:本方为清肠止痢常用方,故现在《方剂学》中多归入清热剂中。

【附方】

导气汤(《证治准绳》)是本方去甘草、肉桂,加入枳壳三钱(9克)而成。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脘腹作胀 弋滞较重者。

2.香连丸(杨士瀛)? 赤白痢。(《兵部手集方》)

【歌诀】

香连治痢习为常? 初起宜通勿遽①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 秦皮连柏苦寒方

【词解】①遽: 遽(jàu),音距,急,仓猝。

【组成】黄连(用吴茱萸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二十两(600克)木香四两八钱八分(145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或按比例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脓血相兼,里急后重

【方析】大肠湿热,积滞内停,为本方主证。方用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

【附方】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二两(15克)? 黄柏? 黄连? 秦皮各三两(各12),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3.更衣丸? 津枯便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团

【组成】朱砂五钱(15克)? 芦荟七钱(21克)

【用法】滴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3-6克),温水送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肠胃津伤。

症见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

【方析】肠胃燥结为本方主证。肝火偏旺,故心烦易怒,为其兼证。方用芦荟苦寒润下,兼泻肝火,为君药。朱砂性寒下达,清心安神,为臣药。

【附方】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二升(20克)芍药半斤(9克)? 枳实半斤(9克)? 大黄—斤(l2克)? 厚朴一尺(9克)杏仁一升(9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四、涌吐之剂

  涌吐之剂,即涌吐剂。是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方剂,用于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涌吐剂主要使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从口中吐出,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涌吐剂作用迅猛,易伤胃气,应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孕妇产后当慎用。

1.瓜蒂散(张仲景)? 痰食实热。(伤寒论)

【歌诀】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 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子豉? 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 一切积滞功能奏

【组成】瓜蒂一分(1克) 赤小豆一分(l克)

【用法】将二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一3克,用豆豉9克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

症见胸中痞硬,懊侬X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方析】痰涎、宿食停于上脘为本方主证。方用瓜蒂味苦,善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祛湿除烦,为臣药。佐以豆豉煎汤调服,宣解胸中邪气,并可和胃。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伤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若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必须涌吐时,可用人参芦一、二钱(3—6克)? 研末,开水调服催吐。

【附方】

(1)三圣散(《儒门事亲》)

防风 瓜蒂各三两(5克)? 藜芦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3克),研成细末,每次用热水煎服五钱(l克) 取吐。还有一方瓜蒂、郁金共研细末,用韭汁调服后,再用鹅翎探吐。

功用: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者。

(2)栀子豉汤(《伤寒论》)? 栀子? 香豉各三钱(9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除烦。

主治:身热懊浓X,虚烦不眠,胸脘痞满,按之软而不硬,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红,苔微黄者。

(3)乌附尖方? 乌头和地浆水(在土地上掘一坑,将水倒入,搅拌后澄清,取上层清水即得,有解毒作用)煎服。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寒痰食积,壅塞上焦者。

(4)烧盐方(《备急千金要方》)?

食盐。将盐用开水调成饱和盐汤,每服2000ml,服后探吐,以吐尽宿食为度。

功用:涌吐宿食。

主治:宿食停滞,或干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心烦满者。

2.稀涎散(严用和)?? 吐中风痰。(《济生方》)

【歌诀】

稀涎皂角白矾班? 或益藜芦微吐间

风中痰升人眩仆? 当先服此通其关

通关散用细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还

【组成】猪牙皂角四挺(15克)? 白矾一两(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2--3克温水调下。

【功用】开关涌吐。

【主治】中风闭证。

症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发,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除滑实有力者。

【方析】中风痰厥为本方主证。方用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白矾能化顽痰,二药合用,具有显著稀涎作用。

【附方】

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用皂角、细辛共研细末,吹入鼻中。

功用:通关开窍。

主治:突然昏倒,气闭不通的实证。

五、和解之剂

  和解之剂,即和解剂。是采用调和方法,用以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证的方剂。和解剂原为张仲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时,不可发汗,不可泻下,不可涌吐,而只可用和解一法表里同治而得名。后世认为肝脾不和与寒热错杂证,用药治疗必须多方面照顾,故也归入和解剂。中医有“疟属少阳”之说,故治疟方也纳入本剂。和解剂虽然用药较为平和,但终为祛邪而设,辨证认病有一定标准,切不可盲目使用本类方剂。

1.小柴胡汤(张仲景)? 半表半里和解。(《伤寒论》)

【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半斤(12克)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弘少阳证者。

【方析】邪入少阳为本方主证。胆热犯胃,失于和降,故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为次要症状。方用柴胡疏邪透表,轻清升散,为少阳经专药,为君药。黄芩苦寒泻火,善清胆经,与君药相配,一治半表之邪,一清半里之热,为臣药。人参、生姜、大枣益胃气,和营卫,扶正祛邪,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胃,为使药。诸药合用,清透同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是一首代表方剂.

2.四逆散(张仲景)? 阳症热厥。(《伤寒论》)

【歌诀】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 敛阴泄热平剂扶

【组成】炙甘草? 柴胡? 芍药? 帜实各十分(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证热厥,手足厥逆,但上不过肘,下不过膝,久按则有微热,脉弦。

(2)肝脾不和,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方析】热厥乃由热邪入里,阳气被郁,不达四肢而致。或肝气内郁,阳气不得发越,亦可成气厥,症见手足厥逆。本方也常用于肝脾不和,泄利下重之证。方用柴胡升阳透邪,舒肝解郁,为君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同用以升降气机,调和肝脾,为臣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用,照顾肝之本性“体阴用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去邪解郁.肝脾调和,清升浊降,气血畅达。

3.黄连汤(张仲景)? 升降阴阳。(《伤寒论》)

【歌诀】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组成】黄连? 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各3克)? 人参二两(3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方析】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为本方主证。胃失和降,故见呕吐,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连泻胸中之热,为君药。干姜、桂枝温胃中之寒,与黄连同用,使寒热调和,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和中,升降复常,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寒散热消,升降复常,诸证自愈。

4.黄芩汤(张仲景)。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伤寒论》)

【歌诀】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兼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组成】黄芩三两〔9克〕 芍药? 甘草各二两(各 6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痢。

【主治】泄泻或下痢脓血,身热不恶寒,心下痞,腹痛,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数。

【方析】湿热痢疾为本方主证。湿热阻滞,气血不和,故心下痞,腹痛,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芩清热燥湿,为君药。白芍、大枣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为治疗热痢腹痛之良方,有“治痢祖方”之称。

【附方】

(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是本方加半夏三钱(9克)? 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止利,降逆止呕。

主治:黄芩汤症兼见呕吐痰水者。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6克)。

功用:缓急止痛。

主治:胃气不和腹中痛,或误汗后脚挛急等。

5.逍遥散?? 散郁调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劳奇? 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 当归? 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各9克)炙甘草半两(4.5克)

【用法】加烧生姜一块切破, 薄荷少许,水煎服。亦有丸剂,每日2次,每次6一9克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脾虚血虚。

症弘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囗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析】肝郁血虚为本方主证。脾虚不运,故神疲食少,脉虚无力,为兼证。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配用,补肝体养肝血,助肝用行气郁,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烧生姜健脾益气;薄荷助柴胡散肝郁,透郎热,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肝血得养,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附方】加味逍遥散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丸”,或“丹栀逍遥丸”,临床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以及经期吐衄等。

6.藿香正气散(丸)? 辟一切不正之气。(《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歌诀】

薷香正气大腹苏? 甘陈苓术朴洱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风瘴并能驱

【词解】岚瘴:岚瘴(lná zhàng)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一两(各5克)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各二两(各10克)藿香三两(15克)? 炙甘草二两半(12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如作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1)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脘痞满闷胀,舌苔白腻。

(2)霍乱以及感受不正之气。

【方析】暑季感寒为本方主证。内伤湿滞,脾胃不和,故胸脘痞闷,苔腻,为兼证。方中重用藿香辛温解表,芳香化湿,升清降浊,为君药。紫苏、白芷既助君药表散风寒,又可理气化湿,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半夏曲、陈皮、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和胃止呕,畅中除满;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解表化湿,升清降浊,为夏季常用方剂。

7.六和汤? 调和六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六和藿朴杏砂呈? 半夏木瓜赤茯苓

术参扁豆同甘草? 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 伤寒伤暑用须明

【组成】缩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 炙甘草各一两(各5克) 赤茯苓? 藿香叶? 白扁豆? 木瓜各二两(各10克) 香薷厚朴各四两(各15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祛暑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暑湿外袭,脾胃失和。

症见霍乱吐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头目昏痛,身体困倦,恶寒发热,口微渴,舌苔白滑者。

【方析】暑湿感寒为本方主证。湿伤脾胃,故胸膈痞闷,霍乱吐泻,为兼证。香薷为“夏季麻黄”,辛温发汗,芳香化湿,方中重用,可见暑季伤寒较重,为君药。藿香、厚朴化湿和中,外散表邪,为臣药。半夏、砂仁和胃止呕;人参、白扁豆补气健脾;赤茯苓、木瓜去湿渗湿;杏仁宣肺利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药性,为使药。

按:六和汤与藿香正气散均为化湿和中,解暑发表之剂,现在方剂学多归入祛湿剂中。

8.清脾饮(严用和)? 阳疟。(《济生方》)

【歌诀】

清脾饮用青朴柴? 苓夏甘芩白术偕

更加草果姜煎服? 热多阳疟此方佳

【组成】青皮? 厚朴? 柴胡? 黄芩? 半夏? 茯苓? 白术 草果? 甘草各等分(各6克)

【用法】加生姜3片,于发作前2小时水煎服。

【功用】健脾祛湿,化痰截疟。

【主治】疟疾湿痰内遏。

症见热重寒轻,口苦心烦,胸膈满闷,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数。

【方析】疟疾痰湿内遏,热重寒轻,为本方主证。痰湿内遏,气机不行,故胸膈满闷,为次要症状。方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除往来寒热,为君药。草果既能化湿痰,又是截疟要药,为臣药。青皮、厚朴理气宽胸;半夏、生姜、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治生痰之源,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燥湿化痰,调和肝脾,和解少阳。

9.痛泻要方(刘草窗)?? 痛泻。(《景岳全书》)引

【歌诀】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泻并用理肝脾? 若作食伤医更错

【组成】白术三两(9克)? 白芍二两(6克) 陈皮一两半(4.5克)? 防风二两(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泻肝。

【主治】痛泻。

症弘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两关脉弦而缓。

【方析】肝郁脾虚为本方主证。白术健脾燥湿止泻,为君药。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为臣药。陈皮理气健胃,防风升清止泻,为佐药。四药相合,健脾燥湿,柔肝缓急,痛泻自愈。

增辑

1.何人饮(张景岳)? 虚疟。(《景岳全书》)

【歌诀】

何人饮治久虚疟? 参首归陈姜枣约

追疟青陈柴半归? 首乌甘草正未弱

若名休疟脾元虚? 参术归乌甘草酌

四兽果梅入六君? 补中兼收须量度

更截实疟木贼煎? 青扑夏榔苍术着

【组成】何首乌三钱至一两(9-30克) 当归二、三钱(6-9克)人参三钱至一两(9克-30克) 陈皮二、三钱(6-9克) 煨生姜3片

【用法】疟发前二小时水煎服。

【功用】益气养血,治疗虚疟。

【主治】气血两虚。

症见疟疾发作日久不愈。

【方析】气血两虚之久疟为本方主证。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截虚疟,为君药。人参、当归助君药益气补血,为臣药,陈皮、煨生姜健脾理气,温散中寒,以防补药腻膈,为佐药。诸药配合,补气养血,扶助正气,为治虚疟专方。

【附方】

(1)追疟饮((景岳全书))

何首乌一两(30克)当归三钱(9克)甘草三钱(6克) 半夏三钱(9克)青皮三钱(9克) 陈皮三钱(9克) 柴胡三钱(9克)。水煎服。

【功用】:养血截疟。

主治:久疟不止,气血不甚虚弱者。

(2)休疟饮(《景岳全书》) 何人饮去陈皮,加白术三钱(9克) 甘草一钱(3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养血,治疗虚疟。

主治:疟疾使用发散剂过多,以致脾气虚弱者。

(3)四兽饮(《易简方》)是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生姜、大枣组成。水煎服。

功用:补脾祛痰截疟。

主治:脾虚痰湿之久疟。

(4)木贼煎(《景岳全书》) 方用木贼? 厚朴各三钱(各9克)? 苍术一钱(3克) 半夏五钱(12克) 青皮五钱(9克) 槟榔一钱(3克)。水煎服。

功用:散风解郁,燥湿化痰。

主治:体质强壮,多湿多痰之实疟

2.奔豚汤(张仲景)? 腹痛气上冲,(《金匮要略》)

【歌诀】

奔豚汤治肾中邪? 气上冲陶腹痛佳

芩芍芎归甘草半? 生姜干葛李根加

【组成】李根白皮一升(l5克)? 葛根五钱(15克)甘草川芎? 当归? 芍药? 黄芩各二两( 6克)? 半夏四两(12克)生姜四两(l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心气,平冲逆。

【主治】奔豚。

症见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方析】心气虚、肾中寒、气上冲为本方主证。方中重用李根白皮,为治肾水犯心奔豚之专药,为君药。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为臣药。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半夏、生姜降逆止呕,专下逆气;葛根生津止渴;黄芩清泻肺热,清水之上源,为佐药。诸药配合,降冲逆,补心血,为治奔豚的专方。

3.达原饮(吴又可)?? 瘟疫初起。(《温疫论》)

【歌诀】

达原厚朴与常山? 草果槟榔共涤痰

更用黄芩知母入? 菖蒲青草不容删

【组成】常山? 槟榔各二钱(各6克)? 厚朴? 知母黄芩、菖蒲、青皮各一钱(各3克) 草果?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水煎,午后温服。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

症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者。

【方析】达原饮原治温疫初起,邪伏膜原的要方。所谓膜原,是指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附近于胃,表里之分界,半表半里之处。痰湿阻于膜原为本方主证。烦躁,脉数,为兼热邪之象;痰湿阻碍气机,故胸闷呕恶亦为兼证,方中常山、草果宣可去壅,善开痰结,为截疟要药,为君药。槟榔、厚朴助君药行气化痰,燥湿化痰,为臣药。菖蒲、青皮清上焦膜原;黄芩、知母清温疫之热,又可防方中香燥药物伤阴,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原书达原饮又名“达原散”,由槟榔三钱(9克) 厚朴知母 芍药 黄芩各一钱(3克) 草果、甘草各五分(1.5克),7味药所组成。今歌中多常山、青皮、菖蒲,无芍药,与原方有出入,故附注说明。

4.蒿芩清胆汤(俞根初)? 清胆利湿,化痰和胃。《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

俞氏蒿芩清胆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芩枳壳兼碧玉? 湿热轻宣此法良

【组成】青蒿钱半至二钱(4.5-6克) 黄芩钱半至三钱(4.5-9克) 半夏 枳壳 陈皮各钱半(各4.5克) 竹茹 赤茯苓 碧玉散各三钱(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热盛,胆热犯胃。

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方析】少阳热盛为本方主证。胆热犯胃,气逆不降,故吐苦吞酸,呕黄粘涎,干呕呃逆,为次要症状。方中青蒿清透少阳,黄芩清泄胆热,共为君药。半夏、陈皮、赤茯苓、枳壳、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和胃降逆,宽胸畅膈,清利湿热,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少阳得清,胃逆得平,痰湿祛除,气机调畅。

六、表里之剂

   表里之剂,即表里双解剂。凡以解表药配合泻下、清里、温里的药物为主组成,用治表里同病的方剂。在临床对于表证未除,而里证又急者,若仅用解表,则里邪难除;若仅治其里,则表邪不解,里证难愈,或变生他证。因此,就有必要使用表里双解剂,兼顾表里,使内外同消。表兼里证有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表里俱热、表里俱寒、表里俱虚、表里俱实,千变万化,当仔细辨证,认真选方用药。

1.大柴胡汤(张仲景)? 发表攻里。(《金匮要略》)

【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柴胡芒硝义亦尔?? 仍有桂枝大黄汤

【组成】柴胡半斤(15克)? 黄芩? 芍药各三两(9克)? 枳实四枚(9克)? 大黄二两(6克)? 生姜五两(l5克) 大枣十二枚(5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X块,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方析】少阳、阳明合证为本方主证。阳明热结,腑气不通,胃热上逆,故心下痞块,呕不止,为次要症状,.方中柴胡、黄芩为和解少阳要药,为君药。大黄、识实泻阳明热结,除心下痞鞘X,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生姜、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和生姜调和营卫,为佐药。诸药配合,外解少阳,内泻热结,表里双解。

【附方】

(1)柴胡加芒硝汤(《伤寒论》)由小柴胡汤的三分之一加芒硝三钱(9克)组成。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小柴胡汤证,而有腹中坚,大便燥结之症。或治大柴胡汤证误用泻下,肠津已伤,而里实未解者,

(2)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 桂枝汤加重芍药三钱(9克)大黄二钱(6克)组成。水煎服。

功用:外解太阳,内泻热结。

主治:太阳病误下后,邪陷太阴,表证未罢,腹满疼痛,大便燥结者。

2.防风通圣散(刘河间)? 表里实热。(《宣明论方》)

【歌诀】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草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科疡毒总能消

【组成】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白芍 黑山栀 大黄 芒硝、白术各五钱(各15克) 石膏黄芩 桔梗各一两(各30克) 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为粗末,每次9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次6克,日服2次。或作汤剂,按原方用量比例,水煎服。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方析】外有风寒化热,内有里热结实,为本方主证。方中防风、荆芥、麻黄发汗解表,使邪从汗解;石膏清泻肺胃;大黄泻热通便,共为君药。薄荷、连翘助君药疏风解表;黄芩、栀子助石膏清上焦热;芒硝助大黄破结通便;共为臣药。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白术健脾燥湿;桔梗载药上行,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汗不伤表,攻不伤里,内外分消,表里并治。

3.五积散? 发表温里。(《太平息民和剂局才》)

【歌诀】

五积散治五般积? 麻黄苍芷归芍芎

枳桔桂姜甘茯朴? 陈皮半夏加姜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 熟料尤增温散功

温中解表祛寒湿? 散痞调经用各充

【组成】白芷 川芎 炙甘草 茯苓 当归 肉桂 芍药 半夏各三两各(90克) 陈皮 枳壳 麻黄各六两(各l80克)苍术二十四两(720克) 干姜四两(l20克) 桔梗十二两(360克)

厚朴四两(120克)

【用法】研成粗末,每服三钱(9克),加生姜3片,葱白三茎同煎热服。或按用量比例水煎服。

【功用】解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气血不和,

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

【方析】本方为治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故而得名。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为本方主证。痰湿内停,气血不和,故胸满恶食,呕吐腹痛,或月经不调,均为兼证。方中麻黄、白芷、苍术发汗祛湿解表;干姜、肉桂温里祛寒,共为君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健脾,理气化痰;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调经止痛;桔梗与枳壳同用,升降气机,消除痞满,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熟料五积散:若将前方中去肉桂、枳壳、陈皮,余药炒成黄色,研为粗末,叫做“熟料五积散”,更具温散之性。

4.三黄石膏汤(陶节庵)? 发表清里。(《伤寒六书》)

【歌诀】

三黄石膏芩柏连? 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 表里三焦热盛宣

【组成】石膏一两(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二两(各6克) 香豉一升(9克) 栀子十枚(9克) 麻黄三两(9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细茶叶一撮,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

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数或发斑。

【方析】表证未解,三焦热盛,为本方主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石膏、黄芩清热除烦,为君药。黄连、黄柏、栀子助石膏、黄芩清三焦实火;香豉助麻黄祛除表邪,为臣药。生姜、大枣、细茶调和营卫,益气和中,为佐药。

5.葛根黄芩黄连汤(张仲景)? 太阳阳明解表清里。(《伤寒论》)

【歌诀】

葛根黄芩黄连汤? 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 喘汗自利保平康

【组成】葛根半斤(15克) 炙甘草二两(6克) 黄芩三两(9克) 黄连三两(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热。

【主治】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

【方析】表证未解,里热已炽为本方主证。方中重用葛根既可解表清热,又能升阳止利,为君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6.参苏饮(王海藏)? 内伤外感。(《易简方》)

【歌诀】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 内伤外感此方推

参前若去芎柴入? 饮号芎苏治不差

香苏饮仅陈皮草? 感伤内外亦堪施

【组成】人参 苏叶 葛根 前胡 半夏 茯苓各七钱半(各6克) 陈皮 甘草 桔梗 枳壳 木香各五钱(各4克)

【用法】加姜3片,枣3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方析】虚人外感风寒为本方主证。内兼痰饮,故咳嗽痰白,胸膈满闷。方中苏叶、葛根外散风寒,解肌透邪,为君药。半夏、陈皮、茯苓、前胡、桔梗、枳壳化痰理气,升降气机;木香醒脾畅中;人参益气扶正祛邪,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附方】

(1)芎苏饮(《澹寮集验秘方》) 本方去人参、前胡,加川芎、柴胡,用姜枣同煎。水煎服。

功用:理气解表,散风止痛。

主治:感受风寒,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内有咳嗽吐痰等。

(2)香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附? 紫苏叶各四两(各l2克)? 炙甘草一两(3克)? 陈皮二两(6克)。加姜葱水煎服。

功用:理气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或兼内伤,胸膈满闷,暧气,不欲饮食等。

7.茵陈丸(王寿)?? 汗吐下兼行。(《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茵陈丸用大黄硝?   鳖甲常山巴豆邀

杏仁栀豉蜜丸服?   汗吐下兼三法超

时气毒疠①及疟痢② 一丸两服量病调

【词解】①时气毒疠:具有急性传染性的致病因素。

②疟痢:指疟疾和痢疾两种疾病。

【组成】 茵陈? 芒硝? 鳖甲? 栀子各二两(各6克)? 大黄五钱(1.5克) 常山? 杏仁各三两(90克) 巴豆一两(30克)? 豆豉五合(60克)

【用法】研成细末,用白蜜做成梧桐子大丸剂,每服一丸。药后或吐,或下,或汗,即停服;若服后无效,可酌加用量。

【功用】攻下涌吐,泄热荡实,发表散邪。

【主治】时行黄疸、疟疾、赤白下痢等,属里实兼表证者。

【方析】湿热内停,实热内结,外兼表邪,为本方主证。方中茵陈利湿清热,是治黄疸要药;常山引吐截疟;芒硝、大黄攻下实热,共为君药。杏仁、豆豉解肌发汗,为臣药。鳖甲滋阴,退阴血热,合常山可截疟;巴豆攻除脏腑冷积;栀子和豆豉可配常山吐疟痰,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汗吐下兼备,尤以涌吐、攻下为甚。本方药力峻猛非实证者慎用。

8.大羌活汤(张元素)? 伤寒两感。(《此事难知》)

【歌诀】

大羌活汤即九味? 己独知连白术暨①

散热培阴表里和? 伤寒两感③差堪慰

【词解】①暨:暨(ji),音既,与、及、和之意。

②伤寒两感:既伤寒阴经与阳经同时俱病,实为表里同病。

【组成】防己? 独活? 羌活? 黄连? 苍术? 炙甘草白术? 防风? 细辛? 黄芩各三钱(各9克)? 知母 川芎? 生地各一两(各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养阴。

【主治】风寒湿邪外感,兼有里热。

症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其主证。入里化热伤阴,故口干烦满而渴,为其兼证。方中羌活、独活同用,散寒祛湿,为君药。防风、苍术、防己、细辛、川芎助君药发汗解表,为臣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知母、生地清热滋阴;白术健脾益气,顾护中焦,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表里同治,汗不伤正,燥不伤阴.

七、消补之剂

  消补之剂,即消导剂。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治疗饮食停滞, 癓积痞块的方剂。由于食积痞块有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成;有因脾胃素虚,失其健运所致;或积滞日久,耗伤正气,故消补之剂有消重于补,或补重于消,或消补并重,或以消为补,或以补为消的区别,应用时应根据具体证候选用。

1.平胃散??? 利湿散满。(《火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①? 调胃诸方从此扩②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③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词解】①瘴岚:瘴(zhèng),音丈。岚(lán),音兰。瘴岚,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气。即指南方山林中湿

热蒸郁产生的一种病邪。

②此扩:此,指平胃散。扩,即扩充、扩展。

③堪:堪(kān)音看,即可以。

【组成】 苍术五斤(15克) 姜制厚朴 陈皮各三斤二两(各(9克) 炙甘草三十两(4克)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每次服用二钱(6克),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去姜枣,饭前服。或生姜、大枣煎汤送下;或6味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

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泄泻,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懒嗜卧,舌苔白腻

而厚,脉缓等。常服可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分析】湿滞脾胃为本方主证。宿食不消,痰饮,或感受风寒瘴岚四时非节之气均为其兼证。故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药。厚朴助君药燥湿运脾,且行气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苍术、厚朴之功;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助脾健运,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多归属祛湿剂,为治湿滞脾胃的主方。临床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易宿食不消。服用本方可燥湿健脾,以助脾运,消化宿食,故将其放入消补之剂。

【附方】

(1)平陈汤(《病因脉治》)即本方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水煎服。

功用:燥湿健脾,理气化痰。

主治:痰湿中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咳嗽等。

(2)胃苓汤 (《丹溪心法》)即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水煎服。若做成丸药就叫“胃苓丸”,每次服6~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湿,停饮夹食,浮肿泄泻的实证。

(3)加味平胃散 (《丹溪心法》) 即本方加麦芽、神曲,水煎服。

功用:燥湿散满,消食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宿食不消,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

(4)柴平汤(《景岳全书》) 即本方合小柴胡汤,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疟疾夹有湿邪的病证)。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等。

(5)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本方加藿香、半夏,等分为末,每次服三钱(6一9克),用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去滓,食前稍热服。

功用: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霍乱吐泻等证。

按:平陈汤原书名为“二陈平胃散”。

2.保和丸(朱丹溪)? 饮食轻伤。(《丹溪心法》)

【歌诀】

保和神曲与山楂? 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 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 消中兼补效堪夸

【组成】 山楂六两(180克)? 神曲二两(60克) 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克) 陈皮 连翘炒 莱菔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7味研成细末,用神曲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七八十丸(6-9克),用炒麦芽煎汤送下。也可将麦芽一两(30克) 研末,和在丸药内。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一切食积。

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分析】食积内停之脘痞腹胀,恶食嗳腐,舌苔厚腻,脉滑为本方主证。若舌苔黄,为食积化热,是本方兼证。呕吐吞酸,大便泄泻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重用山楂,以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药。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长于消谷面之积而下气,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因食阻气机,胃失和降,故用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又食积易于生湿化热,用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而散结,共为佐药,用麦芽煎汤送服,则又增强健脾消食之功。

按: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此病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由于本方药力较缓,故适用于食积轻证。

【附方】大安九(《丹溪心法》)即本方加白术二两(60克)。用法如保和丸。

功用:消食健脾。

主治:饮食不消,气虚邪微,以及小儿食积兼脾虚者

按:大安丸较保积丸多白术一味,消中兼补,即消食中兼有健脾之功,适用于食积兼有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用之尤宜。而保和丸但消不补,宜于食积内停,正气未伤者。

3.健脾丸?? 补脾消食。(《医才集解》

【歌诀】

健脾参术与陈皮? 枳实山楂麦蘖①随

曲糊作丸米饮②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

枳术丸亦消兼补??? 荷叶烧饭上升奇

【词解】①麦蘖:蘖(niè),音聂。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麦蘖,即麦芽。

②米饮:即米汤

【组成】人参 土炒白术 陈皮 炒麦芽各二两(各60克)山楂一两半(45克) 炒枳实三两(90克)

【用法】上6味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钱(9克)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

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体倦少气。 

【分析】脾胃虚弱,饮食内停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以补脾虚;用麦芽消食积,健脾开胃,共为君药。以白术助人参益气健脾;山楂、神曲助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共为臣药。又佐以陈皮理气健脾和胃;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痞。诸药相合,共成消补兼施之剂,使脾健食消。因本方君药有人参,故又叫“人参健脾丸”。

【附方】枳术丸(《脾胃论》)引张洁古方)枳实一两(30克) 白术二两(60克) 二药同研为极细末,用叶裹包陈米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十丸(6~9克),白开水送下。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症见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按:本方亦为消补之剂,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用荷叶烧饭为丸,是取其养脾胃而升发清气,助白术健脾益胃,增强消化功能。荷叶与枳实相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使脾健积消。

4.参苓白术散 补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薰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山药 炙甘草各二斤(各1000克) 白扁豆一斤半(750克) 莲子肉 砂仁 薏苡仁桔梗各一斤(各500克)

【用法】上11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用大枣煎汤送下。本方做成丸药(水丸)即“参苓白术丸”,每次服6一9克,每日2次,用枣汤或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补肺。

【主治】脾胃虚弱夹湿。

症见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便溏,或泻,或吐,形体消瘦,胸脘闷胀,舌苔白腻,脉细缓或虚缓等。

【分析】脾胃虚弱为本方主证,夹湿为本方兼证。故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健脾为君药。白术、茯苓、山药助君健脾益气,且白术可燥湿,茯苓渗湿,使湿有去路,共为臣药。莲子肉、白扁豆补脾止泻;薏苡仁渗湿健脾止泻;砂仁、陈皮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且补气而不壅;桔梗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可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祛湿,又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气,所以方歌说“桔梗上浮兼保肺”。用大枣煎汤送服,也是因它有补养脾气的功能,均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方剂。其组成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陈皮、桔梗而成。方中无一消导药,而重在益气健脾,是以补为消,脾胃一强,饮食自然正常。由于本方兼有渗湿止泻及补肺之效,故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之证,亦可用治兼有肺气虚,短气咳嗽者,为“培土生金”法中常用方剂。

5.枳实消痞①丸 (李东垣)? 补脾消痞①。(《兰室秘藏》)

【歌诀】

枳实消痞①四君②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清热破结补虚痊③

【词解】①痞:痞(pǐ),音匹。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本方所消之痞,乃是心下痞满(即胃脘部堵闷不舒)。

②四君:即指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③痊:痊(quán),音全。即痊愈。

【组成】 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克) 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克)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麦芽各二钱(各6克) 干姜一钱(3克) 厚朴四钱(12克)

【用法】上10味共研细末,用汤浸蒸饼成糊与药末和匀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七十丸    (6一9克),温开水送下,日二次。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调等。

【分析】中脘气滞痞满为本方主证。常因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无形之寒热中阻,则气壅湿聚,痰食交阻而成。故方中以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为臣。君臣相配,加释消痞除满之效。黄连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温胃化痰,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三药相合,辛开苦降,调其寒热,助枳、朴行气消痞。麦芽消食去滞;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兼有调和诸药之用。制丸用蒸饼,乃因其是用面发酵后制成的,能养脾胃,助消化。诸药相合,有消积除满,清热破结,补虚的功效。

按:本方所治之痞满,乃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之证。故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意在行气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临证可依据虚实寒热程度不同,酌情调整用量。因方中枳实、厚朴用量大,气滞是主证,故有的(方剂学)将本方归入理气剂,是有一定道理的。

6.鳖甲饮子(严用和)?? 疟母①。(《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

鳖甲饮子治疟母①? 甘草芪术芍芎偶

草果槟榔厚朴增??? 乌梅姜枣同煎服

【词解】①疟母:疟疾久久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出现结块(多见于左胁下),名为疟母。类似久疟后脾脏肿大的病证。

【组成】醋炙鳖甲 土炒白术 川芎 酒炒白芍 槟榔 煨草果 厚朴 陈皮 甘草各一钱(各3克) 炙黄芪一钱半(5克)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乌梅少许。

【用法】水煎服。

【功用】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消癥。

【主治】疟母。

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结块,胁腹胀痛。以及癓积结于胁下,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疲乏无力等。

【分析】疟母为本方的主证。由于本证因疟邪久留不去,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聚而方中以鳖甲为君,咸寒入肝,软坚散结消癥,又滋阴补虚清热。用川芎行气活血;槟榔行气攻积;草果燥湿散寒,除痰截疟;陈皮、厚朴燥湿除满,下气消痰,共为臣药。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使气旺以促血行;白芍益阴养血柔肝;加姜、枣调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少许乌梅,与芍药、甘草相配,可酸甘化阴,又能引药入肝,以除瘀结,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气畅血行,湿去痰消,攻邪而不伤正,扶正以助除疟母。

7.葛花解酲①汤(李东垣) 酒积(《兰室秘藏》)

【歌诀】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词解】①酲:酲(chéng),音程,即喝醉了神志不清。解酲,能解除酒醉。

【组成】葛花 砂仁 白豆蔻仁各五钱(各15克) 木香白茯苓 猪苓 人参 陈皮各一钱五分(各5克) 青皮三钱(9克)白术 神曲 干姜 泽泻各二钱(各6克)

【用法】上13味共研极细末和匀,每次用白开水调服三钱(9克)。

【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

【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

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饮食减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或泄泻。

【分析】饮酒过度,酒湿停积为本方主证。脾胃虚寒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甘平无毒能解酒的葛花为君药,使燥热从肌表而出。用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仁行气醒脾和中、开胃消食;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热从小便去,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使酒湿从内外分消。又佐以陈皮、木香、青皮理气化滞;干姜温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

按:本方善治脾胃虚寒,中阳不振,饮酒过度之证。故方歌说:温中利湿酒伤珍″。若湿热盛而见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证,又当减去辛燥之品,改用清热祛湿之品。

八、理气之剂

  理气之剂,即能调理气机,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周行全身,温养内外,以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因情志失常,或寒温不适,或饮食失调,或劳役过度等因素,均可使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气病。概括归纳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等证。其治疗分别运用补气、行气、降气、升陷、开闭等方法治之。气虚证的治法与方剂,已见于补益剂中,理气之剂多以理气药为主组成,治疗气滞、气逆等证。因此,理气剂主要分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 补气升阳。(《脾胃论》)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①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归术??? 调中益气畅脾神

【词解】①内伤: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

【组成】 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15~20克) 炙甘草各五分(5克) 人参 白术各三分(9克) 橘皮 升麻 柴胡各二分或三分(6克) 当归身二分(9克)

【用法】上8味药切碎,水煎一次,去渣,空腹稍热服。亦可照本方做成蜜丸或水丸,即“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一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

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发热。

症见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尚可见头痛恶寒,动即气喘。

(3)气虚下陷。

症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

【分析】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均为本方的主证。头痛恶寒,气喘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药。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助君药补脾益肺固表,共为臣药。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且使补气不壅,共为佐药。使以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炙甘草益气调药。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诸证自除。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方剂,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虚弱而致发热,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口渴多汗及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邪,可以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解表药,乃有益气解表之功。方歌中言:“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即是此意。本方为李东垣“甘温除热”之方,此热就是气虚发热,时发时止,通过甘温益气可解除。

【附方】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即本方去白术、当归身,加木香6克.苍术9克,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调中祛湿。

主治:牌胃不调,胸满短气,饮食减少,四肢倦怠,口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

按:本方加木香可升可降,善行脾胃气滞,兼能健脾消食;苍术燥湿健脾,故更适于脾胃气虚,湿阻中焦、气机阻滞者。

2.乌药顺气汤(严用和)?? 中气①。(《济生方》)

【歌诀】

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

僵蚕炙草姜煎服? 中气厥逆②此方详③

【词解】①中气:中(zhòng),音众,作中伤解。中气,此指因怒动肝气,气逆上行所致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等症。

②厥逆:即四肢逆冷。

③详:即周密完备。

【组成】乌药 橘红各二钱(各6克) 麻黄去根节 川芎 白芷 炒枳壳 桔梗各一钱(各4克) 炮姜 僵蚕 炙甘草各五分(各2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顺气、祛风、化痰。

【主治】中气证。

症见突然昏厥,不知人事,牙关紧急,四肢逆冷,脉沉伏等。或中风而见遍身顽麻,骨节疼痛,步履艰难,语言謇涩,口眼喎斜,喉中气急有痰者。

【分析】中气证(大怒引动肝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中风有痰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乌药通调气逆,为君药。陈皮、枳壳助君药理气,以调顺逆气;麻黄、桔梗宣通肺气,与枳壳相配,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共为臣药。白芷散风;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气逆会生痰,故用僵蚕祛风化痰散结;炮姜温经通阳;生姜大枣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顺气祛风化痰之功。

按: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中未见此方。而《和剂局方)》有载,各药用量有不同。

3.越鞠①丸(朱丹溪) ) 六郁②。(《丹溪心法》)

【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词解】①越鞠:鞠(jǖ),音居,同“郁”。越鞠,即发越郁结之气。

②六郁: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组成】川芎 苍术 香附 栀子 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每次服三钱(6一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药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分析】气郁为本方主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均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即助香附行气解郁,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共为佐药。痰郁多由气郁而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诸郁有关,诸药合用,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痰郁自除。

按:本方为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灵活加减。如气郁甚的,可再加木香、槟榔。食郁甚的可再加山楂、麦芽、砂仁。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痰郁甚的可加南星、半夏、瓜萎。火郁甚的可再加青黛、黄芩。湿郁甚的可再加茯苓。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祛寒。

【附方】 六郁汤(《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川芎醋炒香附 赤茯苓 橘红 制半夏 山栀各—钱(各 3克)苍术 砂仁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诸药切细,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祛湿化痰。

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4.苏子降气汤?? 降气行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①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②

【词解】①下虚上盛:又称下虚上实。下虚,是指肾阳虚乏;上盛,是指痰涎上壅于肺。

②合机:即符合病机

【组成】紫苏子 制半夏各二两半(各9克) 川当归 橘红各一两半(各6克) 前胡 厚朴各一两(各6克) 肉桂一两半(3克) 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6~9克), 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照本方制成的水丸,即“苏子降气丸”,每次服3一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

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分析】上实(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为本方主证。下虚(肾阳虚乏)为本方兼证。故方中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降逆化痰;厚朴、橘红、前胡皆可下气消痰,降逆除满,4药合用,助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以治上实,共为臣药。肉桂温肾壮阳,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本草经》又谓当归“主咳逆上气”;加生姜可散寒祛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诸药相配,上下兼顾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喘咳自平。阳气太虚者,可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但量宜小。

5.四七汤 (陈言)?? 开郁化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歌诀】

四七①汤理七情气②?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③

又有局方各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

【词解】①四七;方由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七情病,所以叫四七汤。

②七情气:即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

③纾:纾(shǖ),音书,即缓和,解除。

【组成】制半夏五钱(15克)? 姜制厚朴三钱(9克) 茯苓四钱(12克) 紫苏叶二钱(6克)

【用法】4药切碎,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

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

【分析】气郁为本方的主证。痰涎结聚为兼证。或咳或呕或喘均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开郁,且又可和胃止呕,厚朴下气除满,两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助半夏化痰祛湿,为臣药。苏叶质轻辛温,芳香疏散,可宽中散邪解郁,与君药相配,则升降并用,有利于气机条畅,更增强宽胸畅中,行气解郁之功。加生姜可助半夏降逆和胃止呕,辛散化痰结。大枣可助茯苓健脾,且又可养血柔肝,皆为佐药之用。

【附方】局方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肉桂 炙甘草各一两(30克) 制半夏五两(150克)

用法: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9克),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

功用:温中解郁,散结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虚冷上气。症见心腹绞痛,不思饮食,膨胀喘急等。

按:本方原名“七气汤”,以治七情气郁证,故名之。因气郁日久,正气不足,故用人参、补气健脾;肉桂辛热,散寒疏气止痛;郁久生痰,半夏、生姜辛散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又助人参补气健脾,所以本方更适合郁结偏寒兼有气虚的证候。若绞痛过甚的,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

6.四磨①汤(严用和)? 七情气逆。(《济生才》)

【歌诀】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②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词解】①四磨:方中四味药非久煎不能出性。但煎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疗效减弱,因此采取四味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故名四磨汤。

②实者:指身体壮实人。

【组成】人参 乌药 槟榔 沉香各等分。(各3克)

【用法】四药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沸,温服。

【功用】行气疏肝,降逆宽胸,兼益气。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逆不降。

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等。

【分析】肝气郁结,气逆不降为本方的主证。病人体弱气虚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沉香、槟榔都能降气,配合君药调逆气,共为臣药。又恐三药耗损正气,又佐以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气不伤。

按:本方是以行气降逆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是邪正兼顾,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犯上逆诸证。若为体实气足的人,可不用人参而用枳壳,以加强行气降逆之功。此即

方歌所言“实者枳壳易人参”。

【附方】五磨饮子(《医便》) 即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各等分(3克), 用白酒磨汁服。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即因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证” ),或七情郁结等。症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按:本方与四磨汤均能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证。但四磨汤有人参益气扶正,兼顾其虚。本方全用行气破结之品,力猛势峻,故仅适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证。

7.旋覆代赭汤(张仲景)?? 痞硬①噫气②。(《伤寒论》)

【歌诀】

代赭旋覆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词解】①痞硬:此指胃脘部胀闷难受,如有物堵住。

②噫气:噫(yī),音衣。噫气,又称“嗳气”。即饱食之息,其症状为胃中似有气上冒,微有声响。

【组成】旋覆花三两(9克) 代赭石一两(6克) 人参二两(6克) 半夏半升(9克) 炙甘草三两(6克) 生姜五两(12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代赭石打碎先煎(20分钟),再放入余6味药,旋覆花布包煎,用水煎服,分3次温服。

【功用】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舌苔白滑,脉弦而虚等。

【分析】痰浊内阻,胃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弱为兼证。故方中旋覆花性味咸温能下气消痰涎,降逆以除噫,软痞硬为君药。代赭石苦寒,体重而沉降,善镇逆气上冲,助君降逆面止呕噫;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消痞,和胃降逆止呕,共为臣药。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共为佐药。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使痰浊得消,胃虚得补,气逆得降,则心下痞硬得除,噫气自止。

按:本方又名“旋覆代赭汤”。

8.正气天香散(罗知悌)顺气声经。(《绀珠经》)

【歌诀】

绀珠①正气天香②散? 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 气行血活经自匀

【词解】①绀珠:绀(gàn),音干。绀珠,即罗知悌所著(绀珠经)的简称。

②天香:天,指天台乌药(天台为产地,天台产者为佳)。香,即香附。因本方的君药为乌药与   香附,故方名“正气天香散”。

【组成】香附八两(240克)乌药二两(60克) 紫苏叶 干姜 陈皮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次服五、六钱(15一l8克),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女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心胸之间。

症见胁肋刺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分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为本方主证。血行不畅,月经不调为兼证。方中重用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乌药行气散郁止痛,为君药。陈皮助君药理气解郁,为臣药。紫苏助香附理血分之气;干姜温中散寒,通经活血止痛,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气行郁解,气行则血行,月经也就恢复正常。

按:本方以行气为主,兼有温胃散寒之效,故适用于气滞寒凝诸痛。

9.根皮竹茹汤 (严用和)?? 胃虚呃逆①。(《济生方》)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茯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加辟

【词解】①呃逆: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

【组成】橘皮 竹茹 半夏 枇杷叶 麦冬 赤茯苓 各一两(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12克),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逆止呃,清热和胃。

【主治】胃虚有热。

症见口渴,干呕呃逆等。

【分析】胃热呃逆为本方主证。胃虚为本方兼证。方中用橘皮理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降逆止呕,共为君药。枇杷叶助竹茹清降胃热,降逆止呕呃;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呃(生姜为呕家圣药),共为臣药。麦冬养胃阴,清虚热;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虚和胃;赤茯苓降心火而清虚热,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

按: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的基础上加枇杷叶、麦冬、赤茯苓、半夏而成。二方均可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逆之呃逆证。但《济生》橘皮竹茹汤更适用于胃中气阴俱虚之胃热呕呃证,临床多治久病虚X赢,虚火上逆之呕逆。若是虚寒性和实热性干呕呃逆,均不宜使用。

本文来源于临床整理

免责.声明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清热剂(一)

    方剂学——清热剂(一)

  •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 方剂学——祛暑剂 温里剂

    方剂学——祛暑剂 温里剂

  • 【中医】圆运动图文全解

    圆运动图文全解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可以做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 ...

  • 【中医】中医基础名词解释全解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1.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 ...

  • 【中医】经络按摩全解

    九月阅读排行榜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中医]黄帝内经经典语录背诵版 [中医]黄帝内经100句经典原文集锦 [中医]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中医]沈氏妇科十二法共享版 [中医]妇科用药精髓117条 ...

  • 汤头歌诀白话精解,汤头歌诀全文

    目录 一.补益之剂>l.四君子汤__一.补益之剂>2,升阳益胃汤__一.补益之剂>3.黄芪鳖甲散__一.补益之剂>4.秦艽鳖甲散__一.补益之剂>5.秦艽扶羸汤__一.补 ...

  • 经方叠用医案 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经方叠用医案 风心病合并房颤(水肿.心悸)--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 冠心病频发室早(心悸)--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桂枝加黄芪汤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悸)--当归四逆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 关于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中医的现代科学猜想全解

    关于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中医的现代科学猜想全解 yesoili 2020-07-15 15:03:53                       本文链接:http ...

  • 汤头歌诀白话精解(1)

    一.补益之剂 l.四君子汤__一.补益之剂 2,升阳益胃汤__一.补益之剂 3.黄芪鳖甲散__一.补益之剂 4.秦艽鳖甲散__一.补益之剂 5.秦艽扶羸汤__一.补益之剂 6.紫菀汤__一.补益之剂 ...

  • 汤头歌诀白话精解(2)

    二.发表之剂 1.麻黄汤__二.发表之剂 2.桂枝汤__二.发表之剂 3.大青龙汤__二.发表之剂 4.小青龙汤__二.发表之剂 5.葛根汤__二.发表之剂 6.升麻葛根汤__二.发表之剂 7.九味羌 ...

  • 汤头歌诀白话精解(3)

    三.攻里之剂 1.大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2.小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3.调胃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4.木香槟榔丸__三.攻里之剂 5.枳实导滞丸__三.攻里之剂 6.温脾汤__三.攻里之剂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