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

有些人总是把这样的话挂嘴边:“不能动那天,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看他们的脸色,自行了断生命。”这种悲壮的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

并非没有勇气,而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舍不得离开最亲最近的人,所以老话才会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机能不断地下降,一场大病或意外的发生,很有可能导致他们生活不能自理。

如果老人经济充裕或儿女条件比较好,可以请个保姆伺候,如果老人手里没钱,儿女条件也一般,这样的老人该怎么办?姨姥姥的做法让我真心佩服。

姨姥姥今年86岁,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去赶集,回来时走近道,经过一条小河,当时河面已经完全结冰,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

老太太以为有雪不会太滑,结果没走几步一下子滑倒,摔伤了腰椎和脊椎,从此下肢瘫痪,再也站不起来。

姨姥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活不能自理,愁得直掉眼泪,手里没钱请不起保姆,只能依靠子女照顾,可三个孩子各有各的难处。

大女儿远嫁几千里之外,根本指望不上,小女儿住在省城,身患糖尿病,儿子虽住在附近,却常年在外打工,几个孩子家境都很一般,到底该怎么办?

三个子女经过协商,大女儿和小女儿每人每月拿800元,儿子继续外出打工,儿媳担负起照顾婆婆的重任。

婆媳平时虽没吵过架红过脸,可一旦朝夕相处,很难保证还能像从前那样相安无事。

姨姥姥陷入沉思中,以前总听人说,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儿女尽心尽力地伺候老人,而老人还跟他们发脾气,最后老人只能看儿女的脸色度日。

何况现在是儿媳伺候自己,又不同于自己的儿女,那就只有面对现实,不要乱发脾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想法是很好,可下半身失去知觉,连什么时候有大小便都不知道,一向爱干净的姨姥姥,每次看到儿媳给自己换尿不湿,擦洗身子,既心疼儿媳的劳累,又讨厌自己,偶尔发点小脾气。

每次发完脾气,儿媳就说:“妈,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伺候你真的很累,我的心情也不好,如果你再这样,就让你闺女和儿子伺候吧。”

姨姥姥流着泪道歉,她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两人都不好过,于是跟儿媳说:

“媳妇呀,妈跟你商量件事,我现在这样很难保证不发脾气,我想了一个办法,忍不住要发脾气时,就告诉你出去,你不要担心,我调整好再喊你进来。”

儿媳其实挺心疼婆婆的,一辈子要强,没求过任何人,更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她无奈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姨姥姥不跟儿媳发火,都是自行消化,儿媳心情好,对老人也就更上心,她看老太太天天捂着尿不湿,下半身都起了红疹子,即便多次清洗擦痱子粉也不管用,老太太难受也忍着。

儿媳干脆不给她穿尿不湿,下边垫上一次性床单和防尿垫,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就给换一次,然后再简单地用清水擦拭。

老太太心疼儿媳,自己偷着换尿垫,几乎每次都弄到床上,儿媳知道老太太不想太麻烦自己,但这样做是帮倒忙,她还要不停地洗床单,可说了又不听。

有一次姨姥姥有些坏肚子,儿媳并不知道,她又偷着换尿垫,结果全弄到手上和床单上,而且满屋子臭味。

儿媳带着哭腔说道:“妈,我求求你听点话好吗?你这样真是越帮越忙,我真的快被你气死。”

姨姥姥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心疼儿媳,另一方面是抱着奇迹发生,没准哪天下半身有知觉了,可以不用人伺候了。

多次的尝试失败,她才真正地接受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事实,没有了希望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绝望,发脾气的次数越发地频繁,甚至很难自己消化掉。

痛苦不堪时,孙女放暑假回来了,陪她聊天解闷,她发现孙女用手机听故事听讲座,自己也特别喜欢听,随口问了一下:“大孙儿,有没有讲老年人心情不好的?”

孙女回答:“当然有啊,我咋没想到给你下载呢?听听别人的讲解,心情肯定好,对了,再给你买个收音机。”

姨姥姥自从听了那些名人解说人生,还有看到电视中和自己一样的老年人,懂得调节了自己的情绪,并怀着一颗感谢之心,经常跟儿媳说谢谢。

还时不时地跟儿媳聊心情,聊感受,聊老年人,聊人生,五年后儿子不再出去打工,夫妻俩替换着伺候她,虽然生活不能自理,虽然没钱请保姆,但姨姥姥依然过得挺好。

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手里没钱不要怕,一定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要明知道现实不可逆转,还进行无效的抗争,这无疑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如果老人能做到以下这四点,大多数子女都会尽心尽力地伺候,很少看到他们甩脸色。

第一:调节情绪

子女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并非怕苦怕累,而是付出了苦累的同时,还要承受老人的乱发脾气和臭骂,甚至摔东西打人,试问哪个子女愿意伺候这样的老人?

生活不能自理,受病痛折磨,窝在床上确实没有好心情,可这些是子女带给自己的吗?为什么要让他们来分担你的痛苦,何况还分担不了。

情绪不好乱发脾气,以为发泄出去心情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自己的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子女被长期的负面情绪包围,心情不好,自然对老人没有好脸色,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等于给自己减寿,这是不明智之举。

聪明的老人,认清现实,不跟自己过不去,即便控制不了情绪,也绝不会发泄到子女身上。

因为他们知道照顾自己已经很辛苦,唯有不乱发脾气,才能换来更好的照顾。

第二:不帮倒忙

其实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不愿意让人一直伺候着,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子女少受点累,这种心情做儿女的都能理解,但是强迫自己做不可能完成的事,只会给子女增添更多的劳累。

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事实,接受晚年只能躺在床上的事实,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少一些不好意思和愧疚之心帮倒忙。

要懂得配合的重要性,所谓的配合就是听话,跟上子女照顾的节奏,他让你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子女也会轻松许多。

第三:感谢子女

有些老人认为,生养了子女是天大的恩德,子女就应该有义务和责任照顾自己,这是法律规定的,无论自己怎样,子女都要懂得感恩回报,老人不需要感谢子女的照顾。

话虽如此,但老人要知道法律虽然是维护老人的被赡养权益,但它是针对那些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而设立的,不到万不得已,没有老人愿意与子女撕破脸皮讨要赡养。

因为一旦通过法律,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说法律无情人有情。

不论亲情,友情,爱情都离不开感谢两个字,感谢是增进彼此感情的润滑剂,懂得感谢子女的辛苦付出,子女才懂得老人生养的不容易,懂得感谢子女的照顾,子女才更加珍视这份亲情。

这就好比父母有义务和责任,抚养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要有感恩之心,同样的道理,老人如果怀有一颗感谢之心,不仅给子女树立了榜样,还得到了子女的尊重。

第四:排解压力

老人都生活不能自理了,一直是子女在照顾,他什么都不用做,哪来的压力?

其实不然,老人越是不能动,心里压力越大,他们懊恼自己的身体不争气,咒骂自己像个废人一样躺在床上,看到子女尽心尽力地伺候,虽然欣慰但更多的是愧疚。

不管哪种压力,都会导致老人情绪不稳定,所以很多子女不明白,我对老人特别好,他为什么还总是乱发脾气?

内心承受的压力太大,又不懂得合理的排解,只能通过外力去释放得到暂时的缓解,然而这种不正确的排解方式,导致老人越来越控制不了坏情绪,从而子女和老人关系越来越僵。

子女认为老人太能作,根本不体谅子女照顾的不容易,对老人的态度也就不好。

老人看到子女态度很差,就会硬碰硬地继续发泄坏情绪,或是以软方式折磨子女,比如: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太不孝了,我命苦啊。

归根结底,如果老人懂得排解内在的压力,或是子女协助正确的排解,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恶性循环。

给老人买个收音机,搜索关于老年人的名人讲座,多让他看看关于老年人的书籍,多和老人聊聊天,内在的压力需要内在的输入才能化解。

当老人懂得合理地排解压力,消化不良情绪,他就不再乱发脾气和帮倒忙,而是欣然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子女的照顾。

这样的老人即便生活不能自理,请不起保姆,子女也愿意尽心尽力伺候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