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这些长得一样的草书?

元 高克恭夏山过雨图
在五体书法中,行草书最受欢迎的,因为自由挥洒更能表达性情,但自由不意味着随意,越自由的东西,其实门槛越高,从汉字的角度来讲,汉字有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而从草书上来说,草法也有其渊源,一些楷书相近的字,草法迥异,一些楷书相异的字,草法却相近,而出现的混淆就会成为作品的硬伤。
多看看下面这些在网上被疯传的“多胞胎”草字:




弃异矣毕
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载栽哉裁贼赋践贱笺师于市武岁成









秦奏奉泰集


论临


苦者




卒率



花


乖







猎绳龟秋




微疑衡术










虑驴虚据戏亏处



府辱虎


鸟乌



谨许深



感减灭





获护使双





独边遥摇



臣巨熙


后俊





兴与




觉学




欢叹


旧毁



某谋漆



恐迎悲




庆琼



万属禽显



悬县




桑杀教老





考声政世




晓尧



汉叹




总窗





众最穷泉





聚严业敢




兽献厌



寿



侍待备










满两雨






职识茂






藏体丰农



辞辨




羲义





优忧


隐

燕
广义的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
草书为了便捷书写,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