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观 | 李唐的传人·南宋萧照特展

十二世纪中叶,跨越两宋的巨匠李唐谢世,刘松年、马远等后继者尚未成名,在这段似乎空白的时间中,南宋画坛活跃着一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实力派画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即是萧照

萧照,字东升,出生于山西阳城,生卒不详,大约活跃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1127-1162)。擅画山水,“尤喜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他早年的画风传袭自其老师李唐,造型严谨、墨气凝重;中期自出机杼,热衷截取式的构图与浓淡相宜的气氛;后期则完全显露雄逸简放之气。

不仅如此,萧照拜师李唐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更备受宋高宗赵构赏识,于李唐之后引领画院风气,本期「大观 | 萧林晚照·南宋萧照特展」,即以其出身、师承与同帝王之间的密切关系切入,呈现萧照的艺术。


 萧照《关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4.2 x 26.2 cm  |  绢本 设色

改变整个中国历史的“靖康之难”,发生于公元1127年,置身这一庞大历史背景之下,萧照亦成为其中的角色之一,留下传奇般不同寻常的经历。

据庄肃《画继补遗》、夏文彦《图绘宝鉴》等古代画史记载,靖康年间,随着汴京城破,大批北宋遗民南渡,李唐也在其中。他行至太行山时忽遇匪盗,后者劫掠其所携带的行李财物,发现不过是笔墨纸砚。

匪盗问其姓名,得知是名手李唐,当即金盆洗手,拜入李唐门下,随之一同南渡。李唐则“感其生全之恩”——即感谢后者的不杀之恩,将画技倾囊传授。

这位别具慧根的盗匪即是萧照,可能正是他在太行山中被迫落草为寇的经历,以及随其师父李唐逃难的旅程,展现在他的传世画迹《关山行旅图》中。这幅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册页,正描绘出真实的太行山山形地貌,而其中向远处蠕动的行旅人马,则正暗喻北宋遗民逃难的历程。

靖康中,中原兵火,(萧照)流入太行山为盗。一日,群盗掠到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粉奁画笔而已,遂知其姓氏。照雅闻唐名,即辞群贼,随唐南渡,得以亲灸。
——庄肃《画继补遗》
萧照,濩泽人,颇知书,亦善画。靖康中流入太行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粉奁画笔而已,叩知其姓氏,照雅闻唐名,即辞贼随唐南渡,得以亲炙。唐感其生全之恩,尽以所能授之,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赐金带。
——夏文彦《图绘宝鉴》

 萧照《山腰楼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9.3 x 112.7 cm  |  绢本 设色

作为李唐的嫡传弟子,萧照早期的画风几乎完全来源于李唐山水。不仅面貌与技法高度一致,其展现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也如出一辙。

作为北宋宣和画院的遗臣,李唐的画风以《万壑松风图》为代表,气势雄厚、笔墨劲健,以犹如斧凿之迹的“小斧劈”皴法与密不透风、充满压迫感的画面空间著称。

 李唐《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87.5 x 139.8 cm  |  绢本 设色

与此同时,上承范宽、郭熙的光芒,李唐也忠实于中央主山式的画面构图,哪怕其南渡之际所作的《江山小景图》,依然能在画面中较为重要的位置找到主山所在。

 李唐《江山小景图》

(请将屏幕向左翻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9.7 x 186.7 cm  |  绢本 水墨

萧照完全继承了李唐的技法与审美,但它在构图上产生了新的变化——例如其留下款署的杰作《山腰楼观图》,画中主山被偏置画面的一侧,而将更多空间留于笔墨简淡、意境悠远的隔岸烟景,极大拓展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显现南宋“半边式”构图变革的滥觞。

萧照《江山楼观图》中的半边式构图

另有几件不具款署的画作,同样可能源于萧照之手。它们一类体现出与《山腰楼观图》极其接近的画风与构图思路,在再现李唐面貌的同时,加入南渡后期画师对于山水的新理解,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山红树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林飞瀑图》。

 佚名《秋山红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197.8 x 111.8 cm  |  绢本 设色

 佚名《秋林飞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81 x 99.5 cm  |  绢本 设色

这两件作品很可能出自萧照之手,与《山腰楼观图》并列,“点画间透露出萧照刚劲鲁直的笔法与沉厚浓重的墨法”(余辉《李唐与后李唐时代的山水画》),尤其可以从水流、窠丛、点叶见出三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皴法同出于李唐,但更强调笔势,且收笔处下压笔锋,令人想起归入李唐名下的另一件画作《仿范宽溪山独钓图》

 李唐《仿范宽溪山独钓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32.4 x 85 cm  |  绢本 设色

另一类则为李唐画风的发扬,即运用李唐的技法,以及其开创的融合人物、山水的复合型画格,表达新的主题、创作新的画面。例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濠梁秋水图》,以及它的复本《秋林观泉图》。

 佚名《濠梁秋水图》

天津博物院藏
22.7 x 104.72 cm  |  绢本 水墨

 佚名《秋林观泉图》

故宫博物院藏
24.7 x 112.3 cm  |  绢本 设色

萧照与李唐南渡后,在江南共同度过一段“早知不入俗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艰难岁月,随后李唐重归画院,引领一时风气。萧照也于绍兴中叶补迪功郎,跻身画院待诏。

李唐南渡已逾花甲,漂泊十年重见高宗赵构时更近耄耋之年,随着李唐辞世,他年轻的弟子萧照很快代替了老师的位置,成为宋高宗赏识与信赖的画师。

据叶绍文《四朝见闻录》记载,高宗曾命萧照于西湖孤山凉堂画素壁四堵,萧照领命后,请帝王赐酒四斗,时间每过一更,萧照即饮酒一斗,随之画成一壁,四更过去,四斗酒尽,四壁已然画完。可见其不凡的画技与同帝王间密切的关系。

即便在禅让帝位之后,赵构依然欣赏萧照,在他的授意之下,萧照留下著名的《中兴瑞应图》,以绘画记录宋高宗赵构不算光芒耀眼、但也跌宕曲折的一生。

 萧照《中兴瑞应图》

龙美术馆藏
34.5 x1463.3 cm  |  绢本 设色

同时,萧照后期趋于简逸的画风,亦展现于一些南宋常见的团扇形制之中,如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红树秋山图》团扇,即以轻快灵敏的笔墨,描绘秋日山涧觅渡之景,很可能出于当时宫苑审美风气使然。

 萧照《红树秋山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26.7 x 27.2 cm  |  绢本 设色

而另一件《秋江暝泊图》团扇,采用与前幅几乎一致的笔法与构图,大约也是萧照笔下不具款署的画迹之一。其上正留有其知音赵构的题跋:“秋江烟暝泊孤舟”,成为帝王与画师间一段佳话的见证。

 佚名《秋江暝泊图》

故宫博物院藏
23.7 x 24.5 cm  |  绢本 设色

更多阅读

Ps. 公众号做了改版,不像以前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推送了,如果大家不希望错过我的推送,可以经常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0)

相关推荐

  • 大 观 | 清尘拂林·巨然绘画特展

    ❀ 建都于金陵的南唐王朝,由10世纪割据江淮的李昇建立,是五代十国中最具艺术气质的王朝之一.其著名的南唐画院中聚集众多光耀后世的名手,例如<江行初雪图>的作者赵干.<韩熙载夜宴图&g ...

  • 宋代山水画100幅

    艺无止境2020-06-12阅读 676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雪景寒林图 范宽 范宽-群峰雪霁图(71.5x78厘米) 范宽-山水(39x61.2厘米) 范宽-烟岚秋晓图卷(绢本,设色 ,40 ...

  • 大 观 | 「百花之王」——牡丹图特展

    ❀  「人间富贵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是,能担得上"人间富贵花"这个称号的怕是只有牡丹了.究竟是谁对其冠以"花王"的称号已难以考证,但牡丹的富丽大气.活 ...

  • 大 观 | 大唐余音·唐代绘画珍品特展

    ❀ 唐代,诗意风雅,词章纵横,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璀璨.亦最开放包容的时代.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唐代孕育无数杰出的书法与诗作,自然也诞生出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唐代绘画,与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相应 ...

  • 南宋大画家李唐的徒弟萧照,曾是盗匪,后成一代名家

    历史的风云变化莫测,王朝兴替必引山河动荡,而每逢家国破碎兵荒马乱之时,劳苦的百姓最是经受战乱纷扰的.近代有蒋兆和<流民图>触目惊心,而在南宋,也有一位画家,以一幅山水画的形式将人民流离失所 ...

  • 大 观 | 允迪清芳•南宋李迪特展

    2021-06-16 15:22·爱宋画 [中华珍宝馆] ❀ 公元1138年,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为重振宋室,于西湖东南的凤凰山下兴建皇城.作为翰林四艺局之一,南宋画院随之复兴,成为宋画艺术新的起点. ...

  • 大 观 | 临安梦华——两宋绘画的地理变迁主题特展

    *本次展览将于2021年5月20日-5月25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公元1138年,南宋绍兴八年.金兵撤离江南,宋高宗定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随着政权稳固,作为翰林四艺局之一的翰林书画院复置于凤凰山下 ...

  • 李唐的传人萧照

    ❀ 十二世纪中叶,跨越两宋的巨匠李唐谢世,刘松年.马远等后继者尚未成名,在这段似乎空白的时间中,南宋画坛活跃着一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实力派画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即是萧照. 萧照,字东升,出生于山 ...

  • 大 观 | 「溪山行旅图」8K高清影像

    201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为镇院之宝--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制作视频短片--<笔墨行旅·溪山行旅图> 片中,台北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方式,结合实境.音乐.舞蹈的共同呈现, ...

  • 大 观 | 画中牡丹

    [中华珍宝馆] ❀ 「人间富贵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是,能担得上"人间富贵花"这个称号的怕是只有牡丹了.究竟是谁对其冠以"花王"的称号已难以考证,但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