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相关推荐
-
杜甫晚年的一首诗,描述了自己的人生境遇,最后10字令人感慨万千
李白和杜甫好像一个事物的两面,有光明的一面,有暗淡的一面.李白浪漫,代表了大唐盛世的璀璨光辉,杜甫深沉,代表的是盛世背后的人间疾苦.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光鲜亮丽,也要看到暗淡无光,而杜甫正好弥 ...
-
格律诗的一些规律
律诗有一般的结构规律,也有特殊的结构规律. 格律诗包括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和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这里说格律诗的结构,是指绝句和八句律诗的结构.概括地说,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其结构一般都有四部分,即起 ...
-
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炼字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 ...
-
李白和杜甫的千年王者之争,看看两人写滚滚长江的诗,一决高下
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李白和杜甫的诗坛王者之争,却从未停止过,这正是斯人已不在江湖,但是关于他们的传说却从没停止.或许如李白这样潇洒睿智的天才,如杜甫这样的李白小迷弟,都不会 ...
-
格律诗谋篇四部曲
一.谋篇的含义 史上绝大部分格律诗理论探索者,将整体谋篇概括为"起.承.转.合"四部曲,当然,也有不少佳作不按该四部曲的. 二.起.承.转.合 1.起,即一首诗的首句.往往有交待时 ...
-
五律知识
一:下面举例第一种五言律诗格式 1: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步高先生语:盛唐的人写五言律诗的时候,经 ...
-
古诗词日历 | 杜甫《旅夜书怀》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河岸边,微风吹拂着细草,小船上,孤独的夜与桅杆做伴. 星空低垂,平野更显辽阔:月随波涌,大江疾驰东流. 名声哪是因文章而著名呢?做官应是年老多病而罢官. 飘 ...
-
苏东坡在坎坷的官场中,写下一首诗,说出了多少中年男人的辛酸
到苏轼的名字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作为我国宋朝最为出名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在各方面都有着非常杰出的造诣,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经典佳作,是最受大家喜爱的几位古代诗人.词人之一.尤其是他的诗与词,毫 ...
-
55岁的杜甫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千秋律诗的鼻祖”,令人叫绝
晚唐的诗人李商隐有着"七律圣手"之称,他的无题情诗水平之高,后世无人能及. 但是我一直觉得杜甫的七律,才是唐朝律诗的巅峰. 他的一首<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
-
杜甫晚年写下一首千古绝唱,让人读后忍不住落泪
听唐诗宋词 Official Account 欢迎您前往赏唐诗宋词 古代郁郁不得的文人比比皆是,仕途和文学成就很难都达到极致. 假如李白官居高位,或许成不了令人膜拜的诗仙:假如柳永不写"忍把 ...
-
杜甫写下这首诗一年后就去世,仔细读来句句凄苦悲伤
诗圣杜甫出生于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少年的他生活优渥,意气风发,然而,个人的命运因为国运的衰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权相李林甫上演的一场闹剧让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落榜,杜甫也不例外,他只能去投靠权贵, ...
-
孟浩然中年漂泊,在江边写下一首千古名作,道尽人生的辛酸与无奈
点击播放 GIF 盛唐诗歌,很注重诗人内心直接的感发,并将这种感发与大自然的景象结合起来:此外,这些感发往往不是思索出来的,而是由大自然的景象自然而然引起的,是诗人内心的一种自发感动.可以说,整个盛唐 ...
-
杜甫晚年外出散心,写下一首千古绝唱,让人读后忍不住落泪
古代郁郁不得的文人比比皆是,仕途和文学成就很难都达到极致.假如李白官居高位,或许成不了令人膜拜的诗仙:假如柳永不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凭借过人才华,考取功名并踏入仕途,也就 ...
-
一位二流词人不服气柳永,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今成经典!
在中国文化史上,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唐朝诗歌的辉煌成就无需多言,此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无人超越.只是到了宋朝,由诗入词,题材为之一变,也由此成就了宋词的繁荣. 而在写词上,宋词的柳永独树一帜 ...
-
词人暮年回首,洗尽铅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给人大彻大悟之感
在南宋初期词坛,有一位特别长寿的词人,不仅活到了80岁 ,据史料记载,他还非常清高狂傲. 别的文人士子往往要历经千磨万难,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展露头角,获得一官半职.然而,他却两次三番拒绝皇帝授予的高官 ...
-
李白陪友人登楼,随手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沉醉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用文字抒情达意这件事上,普通人和诗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人说:是情感.因为普通人的情感没有诗人丰富:也有人说:是才华.作为普通人,肯定是比不上诗人的博览群书:还有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