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兆言访谈 | 理性眼光:编造 · 真诚 · 通联 · 能力
相关推荐
-
胡盼:引语,导语,自然引导。
考试,是每个学生最不想也最期待做的事,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命运要通过考试来决定.这其中,试卷是最被关注的,试卷的质量决定考试的质量.如果学生在考试时能遇到一份让自己赏心悦目的试卷,那必然会是最大的乐事. ...
-
2020年第132篇:技术作文视角下的“引用”
2020年第132篇:技术作文视角下的"引用"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了刘卫平老师发表于<语文月刊>2020年第5 ...
-
2020年第136篇:文本细读的教学回归
2020年第136篇:文本细读的教学回归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由于读研时期的文艺理论专业背景,我到一线教学后,立刻将"文本细读"的方法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最初是给学生讲<林冲 ...
-
叶兆言:要打通自由写作与应题写作之间的“隐秘通道”
看点 提到写作,往往面临自由写作和应题写作的纷争.前者意味着更随心所欲的创作:后者,则是饱受诟病的命题作文.考场作文,是每个孩子不得不面对的考验.作家叶兆言认为,自由写作和应题写作不是一回事, ...
-
对话作家叶兆言 | 在文学中,体验人性的至善与至痛
作家张爱玲有一部名篇<金锁记>,脍炙人口,夏志清教授甚至说,这部小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故事很压抑.年轻的曹七巧嫁给大户人家的残疾儿子作妻子,欲爱而不 ...
-
新刊 | 叶兆言《寒风中的杨啸波》
<寒风中的杨啸波> 叶兆言,男,1957年生,南京人,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 ...
-
名家谈写作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 ...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
我觉得,作家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犯人一样,被关在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单地写作,不知疲倦. 1 写作的时候,时间不是时间,空间也不是空间,头昏脑胀,神魂颠倒,天天跟自己生气.有人问写作的诀窍是什 ...
-
叶兆言:旧式的情感
在纪念祖父叶圣陶一百周年诞辰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 ...
-
叶兆言:麻姑山与麻姑碑
我的反应比较迟钝,理解能力常会慢半拍,信奉笨鸟先飞,遇到喜欢的古诗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懂不懂,是否弄明白,先背下来再说.近几年睡眠不好,倒头能睡,半夜醒了很难入眠,生活质量大有影响.睡不着无聊,非常 ...
-
小说推荐 | 叶兆言《落日晚照,为谁温柔》
小说讲述了郑敏及其父母两代人的婚姻:父母的婚姻看似恩爱有加,实则貌合神离:郑敏本人与小学同学鲁强烈曾经相爱多年,后鲁强烈出轨与同事结婚,离婚后的郑敏虽不缺男人甚至有众多性伙伴,却一直单身.母与女,两代 ...
-
《十月》·浓香风雅(第5期)∣叶兆言:酒是高粱写的诗
叶兆言,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 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 ...
-
叶兆言丨才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写够100万字
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 --叶兆言谈写作 文 | 叶兆言 郭慕清 来源 | 转自公众号 慕清阅读 壹 一个作家能够长久地保持写作状态,已经谢天谢地,我就像运动员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