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常高铁之前世今生

襄常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之一的呼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襄常高铁的线路走向为襄阳-荆门-宜昌-常德(2016年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基础[2016]1536号,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该规划是国家和各地方深入研究后所做出的顶层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其中呼南高铁襄常段,也是科学研究和统筹整合了一些已有的国家文件研究项目及地方诉求与规划后,因为其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而上升到这个顶层设计之中的。

前面说到,襄常高铁是由一些原有国家文件支持的项目和地方诉求及规划整合后的产物,那么具体是哪些原国家项目和规划呢?具体来看就是宜昌至石门铁路、襄阳至宜昌城际,后者后来演变为湖北襄荆宜高铁。下面来分别说一说这三个规划项目。先来说说国家文件最早支持的宜昌-石门铁路,2011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95号),在该通知中,明确提出“规划研究宜昌-石门铁路”,五峰、石门等地全国人大代表持续多年的呼声终于有了国家文件支持,在此前的2009年,宜昌籍全国人大代表张琼就已开始向全国发声呼吁解决武陵山地区交通难题,这其中就包括宜昌经五峰至湖南境内石门(张家界、常德)的铁路。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关于宜昌至石门铁路的内容

再来说说襄阳-宜昌城际铁路及其2.0版襄荆(门)宜高铁。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二章指出“建设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此后围绕这条铁路的线路博弈就伴随而来,比如邓州新野之争、十堰襄阳之争等。在湖北境内,襄阳击败十堰取得了这场争夺战的胜利,随后,宜昌及湖北省提出兴山至襄阳段采用过境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襄阳市南漳县的线路方案,一是扩大铁路受益面,二是连通湖北的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和襄阳,三是借用郑万突破沪汉蓉客运专线中的宜万瓶颈。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襄阳市、武汉铁路局、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三峡建委等部门的支持。但由于该线路偏离了郑州至万州的最优路径,最终国家及各方一致决定郑万铁路按照襄阳—保康—兴山路径推进,同时规划研究襄阳至宜昌的城际铁路以及宜昌至兴山联络线。

彼时,根据湖北省内的高铁建设情况,位于宜昌和襄阳夹角位置的荆门市已成为湖北最后一个不通高铁动车的城市,且根据当时的国家规划情况荆门通高铁动车似乎遥遥无望,为了实现全省早日市市通高铁动车的目标,湖北省前后提出了将省级规划中的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延伸至荆门市和新规划由汉宜铁路荆州站引出修建荆荆城际铁路两个解决方案,就在此时,襄宜城际铁路出现了,经过荆门市的争取,湖北省及宜昌市决定将襄宜铁路做适当的弯曲过境荆门市,以实现湖北省市市通动车,至此襄荆宜高铁由此横空出世。

襄荆宜高铁的概念出现不久,恰逢国家启动研究编制铁路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提出修建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速铁路,湖北省和湖南省联合提出优化整合宜石高铁和襄荆宜高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呼南高铁的请求,经过国家认真研究决策,最终得到了认可,这便是呼南高铁襄阳至常德段,其中襄荆宜段为十三五规划项目,宜昌至石门至常德(张家界)段为中长期规划项目。有声音说,常德是呼南高铁的节点,事实上,常德能够这个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宜昌至石门铁路先期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原因。(题外话:倘若石门不是常德代管的县级市,恐怕这个节点就不是常德了)

2017年7月,国铁集团、湖北省、湖南省、襄阳市、荆门市、宜昌市、常德市联合启动了襄常高铁的预可研工作并获得一致通过,随后可研方案也上报待审。但是由于沿江高铁的提速,国铁集团调整了湖北境内高铁建设时序,决定优先保证沿江高铁的建设,并将襄常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和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合并为一个项目同步实施。2020年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其中明确指出宜昌东艳路过江通道为襄常高铁过江通道。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

以上便是襄常高铁的前世今生,可以看出,无论其各段项目进展如何,细节如何调整,但其宏观线路走向早已定论。

本文节选自《峡江瞭望》,作者:乘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