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职场焦虑,如何化解?

01

楔子

又到了年底,今年又碰上了疫情,所以各行各业就越发的艰难。作为打工人,不仅要担心年终奖的问题,还在为明年的工作岗位发愁。岗位稳固的人,骑驴找马;职位堪忧的人,急于找马。

打工人的焦虑一直存在,年头有、年底更甚;

35岁焦虑、40岁焦虑,不同年龄段的焦虑无处不在。

02

人群

职场焦虑人人都有,但仔细分析,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太忙的人,一类是太闲的人。

太忙的人

本来工作忙是岗位稳固的表现,公司需要你,老板需要你,客户需要你。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家庭也需要你,父母也需要你。你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成了这些人最大的焦虑。我就有朋友因为招商工作每天应酬、疲于应付,而无比焦虑。后来换了工作,但不知道焦虑是否有所缓解。

太闲的人

工作不忙,符合”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准则之一,本来也是美差。但是行业发展变化太快,闲着容易胡思乱想,焦虑是这类人群积极应对的表现之一。

前两年有个新闻:

“36岁高速公路收费员哭诉,除了收费啥都不会。”

这就是闲的秀逗的体现啊,没焦虑也未必是好事。不管是太忙还是太闲的人,有职场焦虑的人都还是对未来有期许,对自身有客观认识的一群人。

不焦虑的一拨人,要么是家里有“矿”,要么是“船撞桥头自然沉”的主。

03
原因
世人慌慌张张,
不过图碎银几两,
偏偏这碎银几两,
能解世间万种焦虑
这可能是多数打工人最焦虑的点——薪水。
从去年万科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到今年主管部门又出台了“三道红线”的指导政策,地产行业变得越发的“规范”,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一去不复返
盲目扩张的企业会越来越少,岗位机会也会越来越少,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降本增效的问题。而人员结构优化,用更少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了大家的共识,降薪裁员就不期而遇了。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打工人
那么你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先从降薪开始,再不行就转岗,直至“被裁员”。

所以网上有某地产公司发文说:”今年我们业绩不错,但是希望大家主动辞职“的奇葩新闻,也就不足为奇了。本质上就是对后市不看好,企业甩包袱。
如果你是一个地产老人
35岁或者40岁以上,原来没迈上领导岗位,那以后也不太会有机会了,所以你完全可以放下这部分“焦虑”。
而这部分人要担心的是“被优化”。如果你不能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或者技术大拿,对于企业来说,你是可有可无的,而你的薪资就会显得“异常”的不合理了。
一个人的薪资,很多时候不是由岗位工作量决定的,而是由岗位替代者的薪资水平决定的。勤勤恳恳未必能保证你不被公司“干掉”,如何做到“无可替代”才是打工人要思考的问题。
04
方法
不是工作需要我,
而是我需要这份工作!
对于多数打工者来说,确实是这么回事情。虽然这话看起来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既然我们需要工作,那么缓解工作的焦虑就变成工作的一部分了。
如何缓解焦虑,每个人因人而异。这篇文章也只能蜻蜓点水般的简单罗列下方法,具体是否有效,姑且一试吧。
闲人
比较闲的打工者,多数是平庸之人。这部分人可以让自己“忙起来”,主动给自己找些事情。忙起来之后,可能胡思乱想就少了,生活也就充实了。
忙人
比较忙的打工者多数是能人。工作是做不完的,只有让自己“慢下来”,多思考下方向的问题,而不要一味盲目的低头“拉车”。
具体到方法,我想罗列几点:
1.除了主营业务,你还需要建立起一门副业。
既可以和主营业务相辅相成,也可以和主营业务对冲风险的。比如我写公众号文章,就和专业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很多人选择配偶时,考虑不同行业,或者是一公一私,其实就是对冲风险。
2.保持好奇心,终身学习。
很多打工人对于岗位没有热情,对于新鲜事物也缺少好奇心,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吃“老本”,这样的工作是难以为继的,这样的公司也一定是“短命”的。
所以,个人与公司共同成长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不管哪一方跑快了,另一方都有可能被甩掉。
作为打工人,要想不被甩掉,只有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终身都在“学习”,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比别人更有竞争力,真的无以替代。

3.转移注意力,将精力放在更高回报的投资上。
《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爱好天文的区长,我觉得对“物质”需求低的打工者不妨可以效仿。发展1-2门兴趣爱好也是不错的,毕竟“精神的极乐”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学霸,让自己家的小区变成“学区房”,同样能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也许比打工挣得还要多。
这不是就有现成的案例:杭州“文鼎苑”小区为保卫房价,构建”孟母群“,让孩子和房子达到了”双丰收“的目标。
4.趋势分析,提前布局
虽然每个打工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专业背景。但是对于一部分有能力的打工人来说,预判趋势,选择赛道也是缓解焦虑很好的方式。
增量市场开发了20多年,虽未穷途末路,但后劲乏力。那为什么不考虑下存量市场呢?现在旧改、城市更新不是很火热嘛,但是五年前有人关注吗?
住宅开发的量已经达到全国人均1.1套了,是否过剩有如秃子头上的虱子。那为什么不考虑下养老地产,或者其他产业地产呢?中国的很多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这个问题靠政府很难,靠个人也很难。但是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合力,也许会有”转机“呢。
多数打工人常以”科班“出身自诩。当然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来解决,但是随着问题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实是用人要求越来越高),技术革新越来越快,固守”本专业的一亩三分地“,就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而多学科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被放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就像上图所述,很多人艳羡年薪千万,但在一些”新潮玩意“面前,你作为打工人有没有”金刚钻“才是问题的关键。

05
结束语
焦虑,人人都有,并不新鲜。而如何缓解焦虑,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不管是”自嘲“、”佛系“,还是”鸡血“,总有一款适合你。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焦虑会危害身体,但同时也是动力,能促使我们打工人奋发图强。将对工作的抱怨、对同事的不满、对上司的吐槽都化为一句“早上好,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0)

相关推荐

  • 地产最难找工作的,常常是这八类人…

    "大佬们内推下公司呗,带带小弟." 这是最近在地产君的社群里,我最常听到的声音. 但是与此同时,HR们又在群里天天招纳贤士,求财若渴. 到最后地产君发现,工作好找的还是那批人,找工 ...

  • 你的打工心态,正在悄悄断送你的前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升无望,单位的小年轻越来越多,感觉自己也有了"打工者心态"了.赶紧制定一个计划,为自己敲了一响钟,任何时候,工作都是在给自己干,万万不能放松自己,懈怠自己的工作, ...

  • 那些在公司打杂的地产人,还要继续干下去吗?

    之前我们和地产朋友CC聊天,他吐槽说,自己在公司里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专门负责给大家点外卖的角色,点一次两次还好,现在已经到了每次都由他点的地步就开始厌烦了,仿佛自己不是个地产人. 和CC相似,还有地产人 ...

  • 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可以共生么?

    记得<奇葩说>中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 "所有工作的本质,都是把别人的辛苦变成自己的辛苦,把自己的舒适变成别人的舒适." 这句话,道出了如今大部分成年人的心声. 但即便网 ...

  • 为何现在打工者,越来越不怕公司领导?原因主要有这3点!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希望孩子能考公务员,或者被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实在不行进个国营企业也是不错的,虽然这些单位薪水并不是很高,但是工作比较稳定,待遇也都很好,还能足额交纳五险一金. 不 ...

  • 地产公司升职最快的,往往是这4类人……

    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一家top10房企. 转眼几年过去,同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同届入职的校招生,有人依旧在基层混日子,也有人已经独当一面. 有人天天担心被裁,也有人猎头电话不断. 是什么造成这么大 ...

  • 21 届毕业生到现在都没找到工作,好焦虑,怎么办?

    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放任自己陷入焦虑之中,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会让人很丧气,怀疑自己. 但是事情并没有糟糕到什么都不能做的地步. 现在该做的就是调整心态! 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很正常,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努力 ...

  • 焦虑型人格如何选择职业岗位? @大五人格测试

    焦虑是指一个人对于外界事物出现不能把握,而产生情绪上困惑.紧张的情况.适当的焦虑对人不仅没有坏处,反而还有极大的帮助.但如果把握不得当,就会导致个体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会出现焦虑的 ...

  • 某20强地产招聘要求35岁以下,35岁是道坎?

    前几天,看到一则某20强地产公司的招聘信息. 对年龄23-35岁的任职要求,赫然在目. 看到这则消息的地产同学们,也在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感叹地产人的艰难. 要知道,90后都已经步入30岁. 小于35 ...

  • 武汉菜场要求菜贩年龄低于45岁,快手安装计时蹲坑?打工人怎么又被歧视了?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张尼德普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10月23日,湖北武汉. 在升级改造的胜利菜场,贴出了这样一份引发争议的告示. 在合作入驻须知里,菜场 ...

  • 从工程乙方跳槽到甲方,会钱多事少离家近?有些冷知识请趁早了解

    前段时间看到有个小伙伴说,他应聘的是地产甲方的岗位,结果入职后,又被分配到了甲方下面的一个乙方性质的子公司. 还有一个在施工单位工作多年,原本以为,跳槽到了甲方就做做管理就行,没想到,事情比原来要多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