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李密 王世充
相关推荐
-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二章6.几个末路英雄的结局
|作者:蔡磊| 卷一 开皇.武德初年纪事 |第二章·晋王秦王:两家皇王的崛起 几个末路英雄的结局 忘了是谁说的了,在争权夺利的官场政坛,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如 ...
-
李世民登基后,为何秦琼一病就是12年?
秦琼无论是在小时或是正史中都是一位响当当的有名好汉,早年便是来到瓦岗追随李密一同起义,后来瓦岗被打败又来到王世充帐下,但因为这王世充心胸狭隘见不得他人建功立业,便是再次辗转到唐军部队. 为大唐建立立下 ...
-
历史的底牌:人品
⬆️点我 ⬆️ 01 真小人 公元619年六月,洛阳,被废掉的隋末最后一个皇帝,杨广的孙子杨侗住处,来了一行雄纠纠的军人,为首的是 "郑国"皇帝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 杨侗知道自己的 ...
-
唐高祖父子为何要杀单雄信?
序言 作为<隋唐英雄>系列戏曲.小说.影视剧中的重要角色,本身就是史实人物的单雄信是一位在民间耳熟能详的瓦岗寨猛将,在中国古代民间也受到纪念,北宋雍熙年间,宋太宗就下诏祭祀单雄信墓. 雍熙 ...
-
隋末唐初十大诸侯排行榜:李渊第一,罗艺第十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你争我夺,展开了一系列你死我活的较量,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戏码.随着关陇贵族后人李渊在晋阳起兵,各路诸侯们也纷纷走上了败亡的道路.那么在这些诸侯中,实力最强大的是何人呢?且看 ...
-
精读系列第二十三篇:现实版的隋唐英雄
隋炀帝被杀后,天下立即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先后有李渊扶持的傀儡皇帝杨侑,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王世充拥立的杨侗,还有同萧太后一起逃亡到突厥后,被突厥扶持的后隋皇帝杨政道.天下由统一向着另一个乱世迅 ...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李勣,怎样辅佐唐朝三代帝王,建立一番伟业
2020-11-12 14:52 华人号:文史博览 <事林广记后集>:"蒲山委质,英公在东.地图兵籍,不自为功.逮事唐室,实佐二宗.义声臣节,孰若司空." 李勣,唐朝开 ...
-
《隋唐300年》第58篇:枭雄对决,李密大战王世充(2)
本文共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疫情期间,公众号每周一.三. ...
-
《隋唐300年》第57篇 枭雄对决,李密大战王世充(1)
本文共42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疫情期间,公众号每周一.三. ...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四):李渊密谋起事,李密连克王世充
导语: 公元617年,大隋王朝危机重重,身在江都的隋炀帝锐意尽失,无心北归,隋末最有实力角逐天下的几股势力都在这一年粉墨登场.负责捍卫大隋江山在与农民军作战中壮大起来的隋朝官员,镇守一方伺机而动的皇亲 ...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六):王世充击溃瓦岗,李密投降唐军
导语: 公元618年九月十二日,将援洛大军的总指挥王世充逼到绝境的李密,居然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一战而满盘皆输,李密的心情比这深秋里的寒风还要凄凉.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密,此时居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李 ...
-
杀李密、平王世充,他是唐朝的功臣,为何被李渊处死
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打的大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了李渊.但投靠了李渊,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后,李密不甘心久居人下,于是带着亲信王伯当又背叛李渊向东逃去.虽然洛阳也在东边,而且李密出逃前也放出风去, ...
-
李密率领精兵十余万,为什么打不过只有两万兵马的王世充
隋末唐初这段时间的起义军多如牛毛,但是真的要算起来的话只有瓦岗军才算是众多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军队,并且一度瓦岗军能人猛将无数,更有统一天下的气象.但是由于一场战役的失败,导致瓦岗军直接瓦解,被李渊和窦 ...
-
古战场趣事(5)战李密,王世充误判战情毁好局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兵强势雄.纵横中原的瓦岗军在首领李密率领下,攻占洛口仓(隋巨型粮仓,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巩县老城东南).李密筑起洛口城为根据地,准备西攻东都洛阳. 留守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 ...
-
隋朝历史人物——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原来是姓支的西域胡人,也是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曾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为日后占据河南称帝奠定基础.此后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公元619年 ...
-
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大将弃王世充投李唐,因李唐统一天下悬念不大
相比王世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唐政权有前途的多. 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大将不是投靠李世民,是投靠李唐政权.加入李唐政权后被分配在李世民属下作战. 王世充侥幸击败了李密,取得了胜利,大批瓦岗军将领和兵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