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六):王世充击溃瓦岗,李密投降唐军

导语:

公元618年九月十二日,将援洛大军的总指挥王世充逼到绝境的李密,居然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一战而满盘皆输,李密的心情比这深秋里的寒风还要凄凉。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密,此时居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李密拔出佩剑就要自刎,王伯当急忙夺过李密的佩剑,看着当众痛哭的李密,王伯当悲痛地昏厥过去。不久前还踌躇满志,以为霸业可成的李密,为何会如此绝望,胜利对于李密来说原本唾手可得,然而瓦岗军为何一战而溃不成军?王世充已经处于人困马乏的灭亡边缘,为何能在大决战中华丽逆袭?

公元618年七月十五日三更之时,一向标榜自己忠君爱国的王世充向东都洛阳的皇城发起进攻,留守官员元文都得知王世充兵变,马上安排军队保护皇宫。

天将亮之时,王世充攻入皇宫,皇泰主杨侗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他责问王世充,举兵入宫究竟想要做什么?

面对皇泰主的镇定,王世充毕恭毕敬的谢罪,称元文都等人要加害他,迫不得已才举兵入宫。王世充请求皇泰主杀掉元文都,自己甘愿受刑。

究竟在王世充与元文都等留守官员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使得王世充发动兵变,为什么王世充称元文都要加害他?要解开这种种疑问,还要从隋炀帝以悲惨的结局退出历史的舞台之后说起。

江都兵变的主谋宇文化及利用关中骁果的思乡之情发动兵变,他不得不率领将士返回关中,否则就会再次兵变。

十余万骁果,庞大的队伍,很快就面临粮草供应不足的困境,当他们来到东郡时不得不驻扎下来,伺机夺取瓦岗军的黎阳仓。

东都内的大小官员得知宇文化及大军来到中原,十分的恐慌,一个瓦岗军已经快要将东都逼入绝境,又来一个宇文化及,东都形势更加严峻。

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兵变,君为臣纲,弑君之仇一定要报。

最终,元文都等人定下计策,采用驱虎吞狼之计,以高官厚禄招降李密,利用瓦岗军攻打宇文化及。

公元618年六月,瓦岗军为了避免与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两方交战,李密接受了皇泰主的册封,率领瓦岗军东讨宇文化及。

李密诈称要与宇文化及联合,很快就给宇文化及送来大批粮食,然后双方联手攻打东都。

正为粮食发愁的宇文化及,不知是李密的计谋,让士兵放开吃粮,等着李密送来粮食。

恰在此时,李密部下有人犯法逃到了宇文化及那里,将李密的计策泄露给了宇文化及。

得知中计的宇文化及恼羞成怒,要和李密在童山(今河南浚县内)决战。双方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最终瓦岗军打退了宇文化及大军。

走投无路的宇文化及开始拷打东郡的官吏百姓,索要粮食,很多部下受不了他的做法,便投降了李密。

经过童山大战,宇文化及的实力已经对瓦岗军构不成威胁,李密留下徐世勣防备宇文化及,率领部众返回洛阳地区。

每当东都派人送来诏书,李密都是毕恭毕敬的朝北拜受,在讨伐宇文化及的过程中,频频派人向东都告捷,李密的每一个举动都符合臣子的礼节,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东都内,元文都等大臣对于能够和李密达成和解非常高兴,他们摆宴庆贺,很多大臣在宴席上起身舞蹈。

宴席上的王世充愤愤的看着眼前这一切,李密这样的人怎么会真心投降呢?元文都等人也怀疑王世充会用东都响应宇文化及,反叛自立,双方表面上一团和气,假作友好,暗地里都在算计着除掉对方。

李密战胜宇文化及的消息传入东都,王世充心急如焚,按照东都招降李密提出的条件,打败宇文化及李密就可以入朝辅政,官爵地位远在王世充之上。

王世军与瓦岗军的战斗,前前后后打死李密军士的父兄子弟难以计数,一旦成为李密的部下,恐怕王世充的部下没一个能逃脱死亡的悲剧。

元文都这些只懂办理文书的小吏必定被李密捉去,隋炀帝已死,新登基的皇泰主杨侗杨只是个十五岁少年,王世充再没有任何忌惮,兵变势在必行。

同样怀疑王世充要与宇文化及勾结的元文都等东都留守官员也在谋划,趁着王世充上朝,埋伏士兵除掉王世充。

然而一位胆小的参与谋划者,偷偷将元文都的计划泄露给王世充,于是王世充决定提前发动兵变。

面对手握重兵的王世充,皇泰主只能痛哭着,任凭元文都被带走,随即王世充下令乱刀砍死元文都,用自己的人换掉了皇宫内的禁兵。

皇泰主严厉的斥责王世充:“擅自举兵杀人,也不曾奏报,这难道是臣子的做法吗?阁下想逞武力胆敢杀朕吗?”

王世充俯身下跪,流泪谢罪:“元文都勾结李密,想要除害老臣,臣被迫求生,来不及奏报。如果陛下认为臣怀有恶意,天地明月在上,臣愿满门抄斩。”

在鬼神之所盛行的古代,王世充可以毫无忌讳的赌咒发誓,再加上他的眼泪大伪似真,大奸似忠,阅历浅薄的十五岁少年竟然被王世充感动了,皇泰主封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军机事务。

得到大权的王世充,很快就扯下了面具,他编织自己的党羽,用自己的人担任要职,很快掌握了军政大权,皇泰主杨侗完全失去了对于朝政的控制。

王世充凭借努力与眼泪接管的东都只是一个烂摊子,要不了多久,王世充的部队就会因为粮食耗尽而灭亡,王世充没有退路,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鼓舞士气,与瓦岗军展开殊死决斗。

为了使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王世充在军中散布谣言,称手下一位军士三次梦到周公,周公令这位军士转告王世充,王世充的部下必须互相协助打败李密。

出兵前,王世充在周公庙举行了一场祈祷仪式,巫师受王世充指示,称周公命令他一定要立大功,否则士兵们都要身染瘟疫而死。

王世充的部下大多来自楚地,家乡习俗相信这种谣言,人人请求出战。

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殚精竭智的王世充被幸运所眷顾,这天他的部下意外抓获一人,王世充见到后大惊,面前这人和李密长得太像了。

擒贼先擒王,有什么会比主帅被抓更能使敌军丧失士气呢?这个意外抓到的假李密将会成为压制瓦岗军士气最强有力的法宝。

得知王世充大军出动的消息,李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应对之策。

经验丰富的老将裴仁基提出,王世充全军出动,洛阳必然空虚,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要道,另外派出三万精锐进逼东都,若王世充回防,瓦岗军就撤回按兵不动,若王世充再次出兵,瓦岗军仍然袭击东都,这样王世充疲于奔命,必败无疑。

李密很赞赏裴仁基的战术,他提出东都军队的三个不可抵挡,一、武器精良;二、全军出动,决计深入瓦岗军;三、粮食快要吃完,意在与瓦岗军决一死战。

然而瓦岗军的外马军主将单雄信却提出反对意见,单雄信提出要与王世充正面交锋,攻打宇文化及时收降的江淮将领立功心切,听到单雄信的话后,立刻附和单雄信,其他将领也随波逐流,最后竟然有七八成将同意与王世充正面交锋。

裴仁基的苦苦争辩并不能说服众人,十分悲痛的叹息道:“主公日后一定后悔。”

隋唐之际,最善于进谏的魏征也提出,要不了十天半月王世充的粮食就会耗完,然而头脑发热的武将根本不把魏征这些文臣的意见放在眼里,魏征拂袖而去。

邙山决战仅有两万人马的王世充对抗李密的十万瓦岗精锐,李密率领内马军在北邙山驻扎,与偃师城旁的单雄信率领的外马军互为犄角。

第一天,李密看到单雄信营中骚乱,立刻命程咬金、裴行俨支援单雄信。

巫蛊之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王世充的士兵全都拼死作战,程咬金、裴行俨这样的名将,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负伤,退入偃师城养伤。

十二日凌晨,王世充偷袭北邙山的李密大营,战斗依然打响,北邙山上喊杀震天。

在人数上瓦岗军占有压倒性优势,王世充的秘密武器正该派上用场,王世充一声令下,假李密被捆绑至阵前,王世充的属下高呼生擒李密,王世充自己的士兵也不知道这是假李密,一时之间,双方士气此消彼长。

喷洒的鲜血使阳光普照的北邙山分外的凄惨红艳,惨烈的喊杀声在山间激荡回转,传至远山。

远处的单雄信只是听着,看着,始终没有支援北邙山。

瓦岗军最后溃不成军,从此以后,失败的阴影就始终跟随着李密。

李密率部逃往瓦岗军的大本营洛口城,在路上,李密遭受雷霆之击,单雄信率部投降王世充,在偃师城养伤的裴仁基、秦琼、裴行俨、程咬金等得利战将被王世充生擒。

单雄信的背叛并不是偶然的,早在李密杀翟让的时候,单雄信的心中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因为单雄信和翟让的私交很好,他们同作为瓦岗寨的元老,而现在瓦岗寨的开创者翟让都已经被李密处死了,这些瓦岗寨的将领们心里自然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房彦藻也曾经劝李密:“单雄信这个人轻于去就,对于忠心于谁没有原则,所以还是把他杀了比较好。”

但是李密爱惜单雄信的才能,不忍心伤害他,还把外马军交给单雄信带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

李密还没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洛口城守将献城,王世充占据洛口城。

李密提出前往徐世勣镇守的黎阳城,部下提醒李密,杀翟让时徐世勣差点被杀死,现在军队失利,徐世勣能够接纳李密吗?

到了此时,李密终于尝到了杀戮翟让带来的后果,众将士丧气颓唐,李密的心中顿时被绝望笼罩,他拔出佩剑就要自刎。

王伯当急忙夺过李密的佩剑,看着当众痛哭的李密,王伯当悲痛的昏厥过去。

就在李密无路可走之时,突然想到一直与他书信来往的李渊,四个月前李渊在关中称帝,不如归降唐军。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众将的认可,属下称李密虽然没有随李渊一同起兵,但阻隔东都切断隋军返回关中的归路,使李渊不战而取得长安,这是李密的功劳。

最终,李密听从了属下的建议,投降了李渊。

李密的失败首先是自己失去了信心,其次是单雄信等人的背叛,还有就是对徐世勣的猜忌,最重要的就是他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很多史籍中对于李密的失败还是比较惋惜的,《旧唐书》中对李密的评价为:及偃师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黎阳,任世勣为将臣,信魏徵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

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当时李密的手下还有数万将士,而且还有魏征、徐世勣等文臣武将,也自己占据的地盘,完全可以带领着这些人东山再起,与王世充继续作战,但是李密自己丧失了信心,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李密降唐之后,适逢大朝会,作为光禄卿的李密,忙忙碌碌地管着上酒上菜,曾经统领瓦岗军,叱咤大风云的人物竟然站着侍奉别人。

李密无法忍受这样的耻辱,他要回到中原,召集瓦岗将领东山再起。

李密请求李渊,派他率领自己带入关中的部众,去收抚中原,然而李渊只批准李密带领一半人马出关。

就在李密行至熊耳山(今河南卢氏县),距离瓦岗将领镇守的伊州(今河南汝州)只有百里之遥时,山谷之中伏兵骤起,箭如飞蝗。

这天是农历腊月三十,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除夕之夜而忙碌而喜悦。

李渊在为大唐建元的年号“武德”将进入第二年而高兴庆贺时,五百里之外的熊耳山,寒冬的朔风肃杀悲凉。

飞蝗一般的乱箭飞向李密,沉重的躯体轰然倒下,这一刻,他望向天边最后一抹云霞,斜阳落处,大势已去。

公元619年农历四月初五,王世充篡位称帝,国号为郑,隋朝灭亡。

一杯毒酒结束了皇泰主杨侗的性命,临死之前,皇泰主向他信奉的佛祖诚心祷告,来世不要出生在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帝王之家。

公元620年,得到瓦岗将领支持的唐军,在唐、郑的角逐中胜出,瓦岗的文臣武将为大唐效力,开疆拓土,最终使天下一统归唐,历史的页面被刷新,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华美篇章。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