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魏公李密若不失误,可以得天下?

(0)

相关推荐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一):李密死里逃生,投奔瓦岗寨翟让

    导语: 隋朝大业初年,这一天,在宫廷担任禁卫武官的李密,像往常一样在殿外宿卫.隋炀帝与亲信大臣宇文述一起走向李密当值的宫殿,当隋炀帝走到李密近前时,突然放慢了脚步.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上下打量了李密一 ...

  •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寨,瓦岗五虎将并不亲密,他们其实属于三个阵营

    在<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隋末乱世中大出风头的瓦岗寨是程咬金凭借一己之力打下来的,即"三斧定瓦岗",随后,众英雄拥戴程咬金成为"混世魔 ...

  • 李密率领精兵十余万,为什么打不过只有两万兵马的王世充

    隋末唐初这段时间的起义军多如牛毛,但是真的要算起来的话只有瓦岗军才算是众多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军队,并且一度瓦岗军能人猛将无数,更有统一天下的气象.但是由于一场战役的失败,导致瓦岗军直接瓦解,被李渊和窦 ...

  • 拥兵百万, 良将成双, 却输得一败涂地, 究其何因?

    隋朝末年,各地群雄四起,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壮大.手握重兵,号称百万,粮草齐备,富谷粮仓,兵多将广,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都拜在门下,这样的顶级配置,却没有走向最终的胜利,那么作为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到底棋差 ...

  • 隋唐英雄瓦岗军领袖魏公李密传

    攻取黎阳仓.山东河南发大水,饿殍遍野,炀帝下召开黎阳仓赈济饥民,但官吏不按时赈济,每天数万人死去.徐世绩趁机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是饥饿的缘故:如果能得到黎阳仓,大业就可成功了." ...

  •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 魏 徵

    观乎天造草昧之初,有圣经纶之始,原鹿逐而犹走,瞻乌飞而未定,必有异人间出,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飙,势倾海岳,或一丸请封函谷,或八千以割鸿沟,夏殷资以兴亡,楚 ...

  • 柳公权楷书《魏公先庙碑》丢失的国宝,真的太可惜了!

    <魏公先庙碑>唐崔玙撰 ,柳公权书(852年,75岁),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一个书法家,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往往书法家晚年的作品,更加技法纯熟,让人赞叹不已! <魏公先 ...

  • 《龙文鞭影》卷一二冬魏公切直师德宽容

    <龙文鞭影>卷一  二冬 魏公切直  师德宽容 魏公切直  师德宽容 wèi gōng qiè zhí  shī dé kuān róng [注释] (1)魏公:北宋大臣韩琦,字稚圭,号赣 ...

  • 南阳魏公桥,默默讲述着曹操与张绣的战争,魏公桥因铭记曹操而建

    ​[南阳魏公桥,默默讲述着曹操与张绣的战争,魏公桥因铭记曹操而建] 公元19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感到受辱,想 ...

  • 柳公权《魏公先庙碑》

    <魏公先庙碑>(852年,七十五岁) 唐崔玙撰,柳公权书,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编>以为在咸通末(874)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韩魏公宽厚

    原文 韩魏公①知北都②,有戚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③可指,真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④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置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俄⑤为小吏误触台倒,玉 ...

  • 魏公与阎王

    明朝,一举人梦入阴司,到阎王殿旁听.见三个无德之人受审,其中一人是昔年同窗,三人因无德被判以重刑.举人醒来一打听,同窗果于昨夜亡故.当晚同窗梦中说明事由,求他相救.阎王二审时,魏公下场,论说人间世情, ...

  • 丢失的国宝——柳公权书《魏公先庙碑》

    柳公权书法,世所熟知的有: 五十九岁书<回元观钟楼铭> 六十四岁书<玄秘塔> 六十六岁书<神策军> 这些都是柳公权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的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