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命名里藏着的中国式浪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还“顺便”带回了2公斤的月壤。这可把大家激动坏了,立马关心起一个重大问题,月球土壤能不能种菜?央视新闻很快给出了答案——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不能种菜。“不能种菜”仅仅用四个字,就透露出围观群众满满的失望感。不过科学家发现,长期的太阳风给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这是一种未来有可能进行“热核聚变发电”的清洁能源。

嫦娥五号▼

2020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开挂”的一年。除了刚刚提到的嫦娥五号,还有“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胜利收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等大事件。“嫦娥、北斗、天问……”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这些航天器的名字,仿佛都蕴藏了千年的诗意。这些名字都代表了哪些含义呢?螺蛳君这就为大家盘点一下!

嫦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奔月”作为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传说,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嫦娥作为“登月第一人”,她的形象表达了古人对月球的崇拜与向往。因此,现代中国人准备进行月球探测时,这一计划被毫无悬念地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这个名字拥有浪漫的历史内涵和极强的民族号召力,一听就知道是来自中华民族的大工程。

玉兔——月球车

在民间传说中,玉兔是在月亮上陪伴嫦娥的宠物,负责在月宫里捣药。因此,我国的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巡视器,顺理成章地得名“玉兔”号。同时,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因为这个名字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嫦娥四号的任务月球车继续沿用,被命名为“玉兔二号”

鹊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

中继卫星是做什么用的呢?简单来说,因为地球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一致,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一直是月球的同一面,而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我们必须发射一颗卫星,来实现与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双向通信,以及与地面的双向通信。

那为什么要用“鹊桥”来命名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呢?因为在神话传说里,每年七夕,都会有喜鹊在银河上架起桥梁,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此桥即为鹊桥。而中继卫星可以实时把在月面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就像一座“鹊桥”,将我们与宇宙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除了嫦娥系列,还有一个以神话人物来命名的卫星,那就是“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它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卫星以“悟空”命名,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寓意它正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

北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古人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直到现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的七颗亮星分别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它们在天空排列成勺子一样的形状,天璇和天枢的连线方向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所指即是正北方向。

因此给导航卫星命名“北斗”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组网部署的最后一颗收官卫星,自此标志着我们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全面建成。

鸿雁——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讯系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人们用鸿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信使。而中国正在打造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星座”,由300多颗卫星和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数据通信、导航增强等功能,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如果正式完成布局,“您拨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这句话将彻底成为历史,无论是在偏远山林、荒漠戈壁还是茫茫大海,我们的手机始终都会有信号。“鸿雁”的命名正寄托了“鸿雁传信,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墨子——量子通信卫星

量子通信是利用光子的量子状态,加载并传输保密通信中的密钥。“墨子号”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的主要职责就是量子通信的验证和试验,将地面量子通信构建的信息传输网撒向太空,有了量子秘钥,可以确保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墨子”命名量子通信卫星,理由也十分有趣。因为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天问——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天问”这一词从何而来呢?

《天问》是《楚辞》中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他在诗中一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其中,许多问题关乎宇宙,包括日月的升降,天体的形态位置等。“天问”的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咱们种花家的航天器,名字里既藏着神话传说的美好向往,还饱含了对古代先贤的崇高敬意,这大概就是独属于中国人那份含蓄而深情的浪漫情怀吧!


文案:许柔嘉 | 编辑:廖  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