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的自述,伤感之余仍有豁达之意,试想世间有几人能做到?
相关推荐
-
解读刘禹锡《秋词》:罕见的写秋美诗,刘禹锡一改文人悲秋风格,写出积极乐观豁达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到了秋天,人们都感觉到的是苍凉.悲情和寂寥,但我说,却是秋天要好过春天.晴朗碧空下,仙鹤冲云而上 ...
-
浅谈送别诗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古人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不便,分别后短期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见证了亲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而情感则是古诗 ...
-
74岁高龄的白居易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写下一首诗句句断肠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八月,唐朝当时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溘然长逝,时年74岁,神州大地黯然失色.一位天才就此陨落,不得不让人伤感,从16岁写下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后,白居易开始在大唐 ...
-
真没想到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诗篇,原来是撩妹的敲门砖
作者:墨念 苏轼是北宋写诗最多的豪放派诗人,词坛领袖,被后世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此,现有的中小学课本里数他和李白的诗篇最多,而且都是必背书目.可是,在那些写景状物的诗篇背后,有谁知道诗人却别有一番 ...
-
苏轼晚年一首诗,诉说最向往的生活,人生的归宿,读完赞叹不已
雨点纷纷落下,把东坡清洗的十分干净,就连月亮的光辉也是凸显出清澈的一面.城里的人们此时也已经离开,这个时候也只有那山野当中还有人在那里悠闲地漫步着.千万不要嫌弃乡野之中的道路没有城里道路平坦,然而只有 ...
-
真性情、真自在、真境界,苏轼晚年的这组诗让人拍案叫绝
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了--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惠州知州方子容宣布完朝廷的诏令,心情沉重地站在那里,苏轼却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就好像收到的是一封普通书信. 要知道,这 ...
-
《丰乐亭记》碑文,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
<丰乐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在滁州任太守时.全文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滁州在北宋前期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 ...
-
直到晚年,麦克阿瑟仍未释怀:按我的计划打,朝鲜战争早打赢了
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人民还在为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事业忙得热火朝天时,朝鲜战争爆发,这场原本属于半岛上的民族内战,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插手干涉后,就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出于捍卫本 ...
-
江上邂逅,感怅不已!现存苏轼晚年最后力作高清欣赏!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现存苏轼书法的最后一件作品,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的那天,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此帖为苏轼书与故友杜孟坚的信札,言故友时隔八年,江上重逢,&quo ...
-
苏轼晚年写下的这首禅诗,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读懂了受益终身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因病逝世,古代的皇位继承讲究正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由于宋哲宗无后,只能在其兄弟中选择.当时的宰相章惇主张立同母胞弟赵似,但是被 ...
-
中国男篮6分险胜连夺3城,可喜之余仍有不足,若不重视必有后患
波多黎各不仅是北美地区的传统强队,也是中国队的老对手,作为世界杯32强之一,这支来华的波多黎各队是正牌国家队,全主力阵容,提前来到中国备战8月底的世界杯,是截止目前中国队遇到的最有含金量的一支队伍. ...
-
文艺批评 | 木叶:“全中取全后,所余仍为全”——《梵佛间》编者序
编者按 金克木先生乃一代大家,其学识根基深厚,见识高远卓越,作品丰赡广博,文章深入浅出.<梵佛间:金克木说印度>由木叶编选,汇集了金克木先生对邻邦印度的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编 ...
-
苏轼晚年绝唱:“兹游奇绝冠平生”,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豁达
苏轼,出道即巅峰,皇帝钦点的未来宰相,但是站得高摔得痛,从那之后,苏轼的一生的仕途就在被贬的路上走过,但仕途的坎坷与不幸,练就了他的乐观与豪放,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高峰,从黄州到儋州,从壮年到暮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