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喜侃爱戏“解放牛” (文/张垣)
相关推荐
-
萧雅女神最近动态 |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排练小记,后附海安大剧院演出预告
萧雅老师近日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频道开播二十周年纪念晚会,特赶赴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进行排练录制.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11),是一个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戏曲艺术为主的电视频道,于2001年7月9日 ...
-
(新书推介)郭梅:《杭州戏曲史》
<杭州戏曲史>目录 绪 言 第一章 杭州与宋元南戏 第二章 元代杭州戏曲 第一节 元代流寓杭州的曲家 第二节 元代杭州籍曲家 第三章 明代杭州戏曲 第一节 高濂 第二节 卓人月 第三 ...
-
2018年戏曲频道《戏迷家庭》封箱戏
2018年戏曲频道《戏迷家庭》封箱戏
-
反思:“老戏改”刘厚生访谈(一)
按:本文原刊载于<现代中文学刊>(沪)2011年5期第4-16页,是作者与新中国戏曲事业的管理者之一的刘厚生先生的对话,曾经的参与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对新中国近70年戏曲改造所进行的思考, ...
-
“角色”塑造成功了,“流派”就在其中
"角色"塑造成功了,"流派"就在其中 来源:解放日报2021-07-08 09:44 作者:任海杰 沪剧是我欣赏音乐与声乐艺术的起始点.尽管,后来许多年我的时间 ...
-
【郁氏文化】年关剃头仍低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年关剃头仍低价 作者:张垣 图片:网络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不知何因?从不去打听,反正过年总得剃头的,可把剃头师傅忙煞啦! 到哪里去剃头呢,小镇上有好几家,奔八的老汉我不会去赶时髦到帅 ...
-
【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 ...
-
【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 ...
-
【郁氏文化】第一李铁梅琐谈 [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第一李铁梅琐谈 [ 作者:张垣 ]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对于花甲以上年龄的中国人来讲,一听此曲都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京剧<红灯记& ...
-
【郁氏文化】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郁氏文化 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当牛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了流行家乡的一句俗话:无牛狗耕田.耕田本是牛的本职工作,狗嘛,只有看更的本领,现在要让狗儿代替老牛耕地,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
-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 作者||张垣 冬至起九,遥想少年时代,每当三九严寒光临之际,也是冰封大地之时,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无论如何厚的冰是封不住他们手脚的,因时而宜,火热的冰上活动 ...
-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 作者||张垣 已是大雪节令,我身换冬衣,头戴帽子,脖系围巾,可是我还在楼后百菜园摘得一条碧绿生青的冬瓜,为它取名"奶末头" ...
-
【郁氏文化】枇杷花香亦好吃(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枇杷花香亦好吃 张垣 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冬报到人间之际,楼后的枇杷树向我献殷勤来啦:主人呀,快点把我的花匀采一点,一来让你老人家尝个鲜,二来嘛, ...
-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 作者 || 张垣 出生于清末民初的父亲,自幼读过两年私塾,13岁上海滩打工养家糊口时,又从大世界戏台推出的南腔北调中批发到不少文化知识.后来回到故里,在同辈的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