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基金就不能当教授博导? 2024-06-19 22:51:15 来源:科学网文双春博客看最近媒体在极力推崇“90后教授博导”,又观身边不少“青椒”在为职称焦头烂额、缺什么急什么——有人说教学工作量不够,有人说没当过班主任或班导师,有人说外语还没过,有人说差基金项目,有人说论文还差一篇,……这刺激老文产生联想和怪想:高校评职称非得十八般武艺样样具备、样样精通么?像“90后教授博导”那样,仅凭论文就直接当教授和博导不行吗?是否会更好?别的暂且不论,仅就与科研相关的基金和论文而言,老文认为,无论是评教授还是评博导,都可仅看论文不看基金,这样会更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更有利于教育和科学本身的发展。当然,基金毕竟是白花花的银子,人见人爱,校长们在老师们卡脖子的关键环节适当提点要求,也可理解。首先看评教授。教授的基本职责是教学和科研,因此评教授必须有科研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做科研必须要拿基金吗?未必。爱因斯坦早期没有得到任何基金支持,但这并不妨碍他做出改变历史、影响世界的研究成果,他也是仅靠论文获得同行认可、奠定学术地位。当然,做科研也不一定必须发论文,但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独立成为一把衡量学术贡献和水平的尺子,而做科研如果不发论文,则必须为同行和评委提供另一种尺子。基金项目再多再大,从来没有被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同行作为学术贡献和水平的判据。所以,在教授的科研职责中,可以没有基金要求。从基金和论文的关系看,现在的国家基金项目,大多靠论文争取,也主要以发表论文作为结题依据——科学基金支持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但问题是否发现或解决的依据主要还是看论文——说明论文是基金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引出问题:同样发表论文,发表同样论文,一个花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一个没拿过任何公共经费,或者,一个花钱多,一个花钱少,哪个更应该值得提倡和鼓励?不拿经费做科研,这样的“雷锋”竟然活不了,少拿经费做科研,这样的“雷锋”竟然活不长,这样的评价体系有违社会的价值观。也许有人会说,拿到基金,本身就是科学思想和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的体现。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要建立在基金评审绝对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也常听说,拿到大钱更容易做出好科学。但统计显示,总体看,大项目的创新性和投入产出比不如小项目。纵观科学史,新领域大多由拿小钱或不拿钱的人开创。有人说,靠钱能解决的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因为只要挣钱或投钱就行了。钱可能制约科研规模和科研条件,但与科学本身无关。科学问题如果靠钱能解决,那么评教授看基金才是合理的。再来看评博导。许多大学按基金项目和经费多少审核博导资格、分配博士生招生指标。前不久听一位“青椒”说,一所大学的博士生招生指标按200万/个分配(工科),这基本上把年轻老师挡在了博导门外,而某个大牛教授当年如果进帐经费1000万,则可获5个指标,该大牛可把这5个指标自主分配给手下的年轻人。这位“青椒”本来想跳槽到该大学,但一了解该政策后,放弃了跳槽念头。他说他想独立工作,不愿寄人篱下受别人管制,但这样又可能一辈子带不了博士生,当老师的没有学生带,那多悲惨啊!是的,这种评博导的做法比评教授看基金更没道理,因为它相当于钱多多生、钱少少生、无钱不生的生儿育女政策,这样的政策在任何社会应该都是不允许的。从“优生优育”角度看,应该让年轻人多生,但以钱多少分配“生育”指标的政策恰恰是不让年轻人生而让老同志拼命生或让老同志有法子卡住年轻人必须帮他生。观现实,能拿钱并不意味着能搞科研,更不意味着能培养人才,能拿大钱的,又有几个还在科研和人才培养第一线?相对而言,拿基金是为眼前的苟且,写论文是追求诗和远方;看基金让人感觉在鼓励获取,看论文多少有点儿在激励产出。所以,无论是评教授还是评博导,最好是少谈点基金、多谈点论文,如果两者都要谈的话。高校在引进“90后”新人时能做到只看论文不看基金甚至不看其它一切,慷慨给教授和博导,老文坚信,这些新人的成长和发展将很快证明,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适用于全体在职在岗教师。 赞 (0) 相关推荐 美国大学教授的类型、招聘与晋升发展 转载自:"IEE"微信公众号(id:IEE-CEE) 原题:美国州立大学教授评估机制浅析 作者 | 刘同先(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院长) 从1985年赴美求学到2010年全职回国 ... 多家医院博导找人代写论文被处罚 偷来的巧往往是致命的拙 9月16日,科技部通报了9起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其中数位医院大佬被点名,轻者终止承担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重者直接撸去了科主任之 ... 发表奖励,南非在争论,中国已经结束了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418天 如何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最近,南非一项对近1,000名学术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赞成继续维持政府的"发表奖励"政策.该政策为在期刊 ... 孙晓云:有些教授博导打着“创新”名义哗众取宠! 当前,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各种思潮和理念喧嚣其上,甚至一些异端学说也充斥书法领域,令人无所适从.比如说,一些人宣传"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认为书法可以独立于汉字而存在:另一些人认为书 ... 致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张清华先生一封信 张大教授博导清华您好 首先我用最诚恳的满腔热情祝贺您,祝贺您因为酷评贾平凹之女贾浅浅的屎尿屁诗而全网火爆,引得众多网友对您是一片声的酷嘘.在牛年的岁首您真的牛啊. 那么我们就先回顾一下你是怎么大着胆, ... 武汉理工“美女老师”,30岁任职博导、正教授,名字比气质更优雅 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当中,大家总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外貌上,大家对于外貌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内在的要求. 也有人就算是拥有了美丽的外貌,但也依旧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这些人对不仅仅是想要提升自我认知,更 ...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博导秦大树教授来景德镇学院讲学(图) 大江网·景德镇频道 2018-06-07 15:18:05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肖文忠 作者:王靖淇.张灿 中国江西网景德镇讯 通讯员王靖淇.张灿报道:6月3日下午,人文系3D学术报告厅座 ... 她是中科大副教授,曾22岁读博,26岁当博导,因为太优秀至今单身 引言从小到大,相信诸位读者总会有被迫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的无奈.但令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出乎意料地优秀.在本文中,笔者要介绍的这位 ... 中科大美女教授方璐:22岁读博,26岁当博导,学生:没人敢追她 野马右儒关注2021-05-26 16:56大图模式优秀的人总是孤独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鲁迅说:"猛兽总是独行的,而牛羊才会结群排队",但有的时候也不全然都是如此.猛兽的 ... 哈佛教授:在中国的学术体系内,在发表文章和申请基金时拉帮结派,是有诸多好处的 本文转自群书学院,内容整理自科学网何毓琦博客. 本文作者何毓琦,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自动控制专家,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创导者之一. 本文节选 ... 85后美女教授,22岁读博士、26岁当中科大博导,因太优秀至今单身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 在2020届高校学生中,女生占比52.04%,男生占比47.96%,女生比男生多出4.08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男女比例一直呈现男多女少的常 ... 惊艳!80后“最美女教授”,已是双一流大学博导、院长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编辑:双一流高校 "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我从小的一个梦."这是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梁静选择进入进化计算领域的原因.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付出了十多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