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36:赵括殉国 血染长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括率领的赵军,在被秦军切断粮道,重重包围之下,仍然苦苦地坚持了四十六天。这是难以想象的四十六天,是度日如年的四十六天,更是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四十六天。

在这四十六天里,随着携带的粮食越来越少,部队开始宰杀马匹,挖掘草根以勉强果腹。即便是身陷绝境之中,这将士们仍然抱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王不会这样抛弃我们,援军也许就在路上。

赵孝成王当然是不想抛弃这四十万弟兄。可是求救无门,这五国是袖手旁观,而自己呢,从各地调来的兵力也是一波一波地被打了回来,那根本是一粒粮都送不出去。准确地说,并不是赵王不救,而是无能为力到了极限。

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赵括深知这援军是不会来了。既然无望,那就置死地而后生放手一搏。他挑选了两万名精锐将士,让他们饱餐了一顿,分成四队轮番地向秦军发起进攻,他的想法就是在秦军的封锁线上撕开一个口子。然而还没等赵军靠近,那秦国人的箭矢便像风雨一般地落了下来,这顷刻之间,一大片的赵军倒下来。这几个冲锋下来,两万多兄弟是死伤殆尽,而秦军的阵地却是安然无恙。

∆ 全军出击

时间来到了当年的九月,也就是赵军被困的第四十六天。

“兄弟们,今日乃决战之日。我赵某之昏聩而导致众兄弟被困于此,此生能与众位兄弟为我赵国而战,此乃赵某之荣幸。若有来世,我赵某还要和你们并肩而战!在此,赵某拜谢了!”不得不说,赵括输在了智慧上,但是并没有输在男儿的志气上,在一番慷慨激昂地讲话之后,他带领着兄弟们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只见那赵括是身先士卒,冲在了第一线。没多久,他便被秦人的箭射倒在当场。

根据史料的记载,长平之战,秦军前前后后共斩杀赵军四十五万人。这据说呀,白起在掩埋赵军之后,命令自己的士兵搜集赵人的头颅,在山边筑起了一个台子。您可以想一想,这是何等的阴森恐怖,真是叫人不寒而栗。

那后人呢,便把这个赵军头颅筑起的台子,称其为“白起台”。而长平附近的一条河流,被赵军将士的鲜血而染红,也因此得名为“丹江”。

∆ 秦国大军

后人评论长平之战,既对白起用兵如神是赞不绝口,也对他的暴虐而深感痛恶。

根据史料统计,战国时代死亡的兵卒共有两百余万,而死在白起兵锋之下的,就有百万之人,这样的数据那无疑是恐怖的,以至于后人给白起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人屠”。

可难道白起真的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么?

在这儿,我们要强调一点,这历史从来都不是片面和刻板的,而是有血有肉,有因有果的。白起之所以扮演了一个“人屠”的角色,并不是他的性格使然,而是秦国当时的战略方针。这兼并六国,是一项十分宏大而且艰难的任务。当时的秦国,虽然是军力强盛,但是在列国当中,如果几家联手,那秦国也是难以获胜的。我们回顾之前大大小小的战役会发现,每当秦国在关键性的胜利之时,那总会有第三方介入搅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有生力量,尽量地削弱他的国力,当然这也是范雎所说的“攻人”战略。而白起呢,他只不过是战略当中的一个具体实施者。

∆ 秦军大军

长平之战,秦军抓获了大量的赵军俘虏。对于抓获赵军俘虏的数量,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即便是《史记》当中的记载,也有自相矛盾之处,有说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人,也有说长平之战总共斩杀了四十五万赵军。

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长平之战后,白起曾经说过,这长平一战,秦军死伤过半。从军队的数量上来说,秦军大致和赵军是相仿的。那么,从战争的情况来看,这秦军无疑是占领极大的优势的。然而,就算是有优势,那仍然是死伤过半,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当时的赵军,战死的兵卒应该很多。但是这样算下来,那最后被俘虏的赵军应该不超过二十万人。

对于如此多的俘虏,如何安置,那是一个问题。当时秦国举全国之力,无论是白起还是秦昭王,目的都是一个,一鼓作气拿下邯郸,是灭掉赵国。而长平此去距离秦国本土已经是相当的遥远了,这粮草运送也是不便,带着这么多的俘虏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累赘和隐患。而此时,还有其他国家在一旁虎视眈眈,那秦国只要是有一招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马服子赵括

军权更替 赵括大战白起

长平之战孤立无援 赵军危矣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

(0)

相关推荐

  • 湖北发现秦墓,揭开长平之战真相,学者:白起能杀45万俘虏并不难

    引言 <涅盘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种瓜得瓜,种李得李.'这句话和人们常说的"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人们在教育后代时,都会让其行善事,得善果. ...

  • 战国 245 诱敌深入——赵括终究中了秦国人的计谋

    来到长平前线以后,赵括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自己前任廉颇将军留下来的一些规矩通通改得面目全非:军垒--合并.各级将领--换人.免战这个规则--取消.手下的人就来劝:初来乍到的还是不要先轻举妄动,还是坚壁清 ...

  • 战国 242 反间计——赵括被流言蜚语推上了战场

    1951年4月,在我国山西省高平县釜山老背坡发现了一具古代的男性骨骼.胸膛里插有两枚扁型的三菱青铜的箭头,从箭头方向来看是从背部射到体内的,死者大概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五上下.死者的腰间右侧有一把佩 ...

  • 战国系列135:长平之战孤立无援 赵军危矣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长平之战,因赵括的战略失误,而导致赵军被白起率领的秦军一分为二,首尾不能相顾.在被秦军的包围之下,赵军只能修筑防御工事以待救援. <孙子兵法>有云:" ...

  • 战国系列134:军权更替 赵括大战白起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秦昭王略施小计,在赵国是散布谣言,竟然让赵王换走了廉颇,而送来了赵括.于是即刻任命武安君白起率领一支部队前往前线,接替了王龁的指挥权.为了不打草惊蛇,秦军对外宣称的主帅依然 ...

  • 战国系列133:马服子赵括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国向秦国求和未成,反而呢,让自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赵国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则流言在国内悄悄地传开了.这个流言意思很直白,就是前线打仗的廉颇不行,秦国怕的是赵括,赵 ...

  • 战国系列131:移师攻赵 直逼长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这韩国想要把上党郡献给秦国,然而太守冯亭却不甘心投降秦国,于是把上党连同周边的十七县一同献给了赵国.这如此一来,秦国想要进攻上党,就意味着要和赵国开战. 而上党竟会落入赵国 ...

  • 【试听】Fei话系列-长平之战话赵括

    长平一战,是赵括的人生终点,也是白起的最后一仗. 赵括真如传说中那么不堪?还是被后人泼了脏水? 纸上谈兵,其实那是一个笑话. 个人认为,赵括是被东汉后的某个自带流量的大咖黑了. 公元105年才出现了书 ...

  • 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精锐多次冲锋,为何击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说起古代的名将,战国的白起当然榜上有名,他击溃过不少名将,比如韩国名将暴鸢,魏国名将公孙喜,不过最出名的,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毕竟长平之战后,从此天下形势开始确定明朗,东方六国再无一人是秦国对手. 而 ...

  • 济西之战,一堂24年后长平之战的实战教学,廉颇领悟了,赵括没懂

    导读 济西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84年,以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与齐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五国攻齐".齐国大将触子欲借助天然屏障济水为防线阻挡五国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