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35:长平之战孤立无援 赵军危矣
相关推荐
-
战国 246 重重包围——白起如何用二十万大军围困赵括四十万大军?
赵括是幸运的--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蜜糖水里泡大,对于他来说他是体会不到白起的辛酸.出身名门生来就是赵家的公子哥儿,锦衣玉食.时常漫步于邯郸城内,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他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精锐尽出,在赵括的率领下,赵军被秦国名将白起歼灭了45万人,这是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全部兵力了,白起只留下240个年龄很小的赵军士兵,把这些人放回邯郸报信,白起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 1 ...
-
战国 215 赵奢的阴谋——阏与大战一触即发
"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奢说了这一句千古名言,赵惠文王也没什么好说的,一拍桌子"就是你了!"他采纳了赵奢的意见,命令他率领部下增援阏与.秦国自打发动战争以来,雄心 ...
-
长平之战中,赵军40万大军为何冲不出去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中国2100多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的战事,那就是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就是长平之战.最后的结果是赵国战败,秦国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对抗秦国. 秦国对六国采取压 ...
-
【试听】Fei话系列-长平之战话赵括
长平一战,是赵括的人生终点,也是白起的最后一仗. 赵括真如传说中那么不堪?还是被后人泼了脏水? 纸上谈兵,其实那是一个笑话. 个人认为,赵括是被东汉后的某个自带流量的大咖黑了. 公元105年才出现了书 ...
-
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精锐多次冲锋,为何击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说起古代的名将,战国的白起当然榜上有名,他击溃过不少名将,比如韩国名将暴鸢,魏国名将公孙喜,不过最出名的,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毕竟长平之战后,从此天下形势开始确定明朗,东方六国再无一人是秦国对手. 而 ...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秦国趁机想要灭亡赵国,为何铩羽而归?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 ...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 ...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
至少可以保持相持,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我想了解战国时期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 ...
-
战国系列138:出尔反尔 再次伐赵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进言,决定接受韩国和赵国的割地求和,并下令白起停止对邯郸城的进攻. 这白起正准备率领大军在邯郸城是大开杀戒,突然接到了回国修整的命令,那顿时是有些不舒服, ...
-
战国系列133:马服子赵括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国向秦国求和未成,反而呢,让自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赵国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则流言在国内悄悄地传开了.这个流言意思很直白,就是前线打仗的廉颇不行,秦国怕的是赵括,赵 ...
-
长平之战,秦军围困赵军2个多月,山东六国为何没有救援行动?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诸侯之间打归打,却很少发起灭国之战,哪怕占领了敌国的都城,只要战败国乖乖认个错,战胜国通常也就鸣金收兵了. 为啥?一是因为没有侵吞另一国的实力,二是因为其他国家不会答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