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上九岭(9)

​那天的宴席上,让人捧腹的笑话接二连三。如果说“食面包鹿背囊”的故事,似有编撰的嫌疑,那么,下面的小故事应该更加顺理成章。讲述人的昵称叫礼尚往来,是胞弟。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农村的生活艰苦,做父母的为了让餐桌丰富一点,总会节衣缩食买回一些商品菜,其中包括小小的鱼干。鱼干虽小,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农村人管小鱼干为“朱鱼干”,或叫作“目屎浪”,一听这名字就不开胃,但下饭还是蛮香的,是专门给小孩子准备的,数量有限。

比筷子的小头还要小得多的目屎浪,就算一整条送一口饭也不算“鲁粗”,可妈妈却一再吩咐两个小孩:“要省着点,送一口饭只能咬到眼珠边为止。”

妈妈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兄弟俩也不敢胡来。作为哥哥的老大听话乖巧,循规蹈矩堪为弟弟的表率。他按妈妈的吩咐咬到眼珠边就一口饭,虽然很不过瘾,但也要严格执行。猛然间他发现弟弟,几乎咬去一整条才就一口饭,他目瞪口呆,反应过来时才惊呼,赶忙叫来妈妈评理。

没想到弟弟反而在妈妈跟前说哥哥不讲理,“我也是按交带咬到眼珠边就一口饭”。弟弟振振有词地说。

哦,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怪自己没交带清楚,咬到眼珠边要从鱼头咬起。聪明的弟弟是从鱼尾咬到眼珠边的。无怪其然。

老干部德财夫妇站在家门口,我与嘞哥前去拜见老前辈。他们见到来自外乡的故乡人都十分亲热,家长里短地唠个不停。聊天中,德财的妻子突然问嘞哥,她说“大家都叫你阿嘞,至今我都不知道你的大名。”面对德财姆的询问,嘞哥笑得十分开心,没有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阿嘞”是他最地道的乳名,听说是祖母按外洋的习惯给他取的,他更愿意听家乡人叫他阿嘞。

嘞哥的家名又叫“科子”,据说是祖父赐给他们三兄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大概是寓意“开科取士中,金榜题名高居甲等”的美好愿望吧。三兄弟中分别赐予“开科甲”三个字。后来,除了大哥洪开的名字没改,其余的弟弟各有自己的官方用名。“科子”则成为嘞哥的另一条乳名。

表兄弟中,只有大哥赶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其余的弟兄们则没那么好彩,史无前例的文革让他们碰上了。客家人素有“围龙逐梦”的传统,大哥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最早走出围龙屋的那一代人。据我所知,居住在那层围屋中的十几户人家中,文革前走出围龙屋的大中专生只有三位。

大哥学的是财经专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即被安排在蕉岭食品公司工作。从“食谷”专为“食米”,而且是吃皇粮,让多少人梦寐以求。大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没过多久,即步父亲的后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

因工作单位在蕉岭,大哥是娘舅家唯一留在蕉岭的亲人,是家乡围屋的守护人,守住容膝轩、留住乡愁,功劳与苦劳等身……

(0)

相关推荐

  • 古人讲,不孝父母,天打雷劈,此话真实不虚!

    古代常讲,"不孝父母,天打雷劈." 古代有对徐姓兄弟,在龙游一带.兄弟两个人,住的地方相距才十余里路,母亲每五天轮一次,五天在哥哥这儿,五天在弟弟那儿.但是哥哥比较贫穷,弟弟稍微宽 ...

  • 莫子昊《​全职“奶哥”》指导老师:邱小丁

    全职"奶哥"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小学189班 莫子昊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如打篮球.踢足球.画画等,而我也不例外,我的特长可是万中无一的--带弟弟. 你笑什么?带弟弟可难 ...

  • 节约粮食小故事

    ​节约粮食小故事 柳河县长青小学  五年六班  刘奕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学校在这学期组织了践行光盘行动的活动.在学校吃午饭的时候,老师经常叮嘱我们,吃多少盛多少,不 ...

  • 【林毓菲】闲不住的奶奶

    闲不住的奶奶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七班 林毓菲 指导老师:刘鸿丹 我的奶奶每一天都很忙碌.早上起床,奶奶就跑进厨房开始为全家人准备早餐,煮完饭又跑去阳台开始洗衣服,洗完衣服就跑进房间叫我们起床:&quo ...

  • 我有一朋友身价上千万,因帮朋友担保,一夜之前化为乌有!如果是你,你会帮朋友担保吗?

    说下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真实例子,真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我爸爸为了给他朋友作担保,不仅让我们倾家荡产,还被警察抓走关了半个月. 为了给大爷作担保,让他们亲兄弟俩反目成仇. 我爸爸是在我们市里的一个酒厂上 ...

  • 【笔叙挚爱】李兴泽||妈做的饭香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 ...

  • 小说《缘为兵》【四一七】门前且自迎娇客

    小说<缘为兵>[四一七]门前且自迎娇客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陆军璞跟项妈妈说:"骏泽刚才跟我一块儿回来的,他要进来,我没让他进来,直接 ...

  • 第193篇:《子即鱼》之无趣的童年(2)

    小时候,爸妈整日里忙农活,明媚只能跟着哥哥们玩.明媚从来没有像其他小姑娘那样扎马尾.穿花裙:甚至连一个洋娃娃玩具都没有.明媚跟着三哥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和泥巴,跳草垛,捉迷藏,整日里灰头土脸,毛毛愣 ...

  • 心中的上九岭(7)

    ​据表兄明英哥回忆说:"阿姑回娘家时,常常会有酸李子吃:阿姑躺在床上看书的悠闲神态,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 磜背是李子之乡,酸中带甜的李子是磜背村的一张名片.我是李树下长大的那一代 ...

  • 心中的上九岭(8)

    ​关于"蜂雕李"的说辞,上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没把它的身世交代清楚.蜂雕李并非李树的品种,也许有很多人闻所未闻."雕"是蜇的意思,其实是被蜂啃食过,说成" ...

  • 心中的上九岭(10)

    ​比我年长一岁的表兄阿英哥,几年不见,发际线竟然向后撤退了不少,给人的感觉更加幽雅了.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既不失帅哥风度亦有长者温度.岁月好像不忍心在他白皙的脸庞上留下过多的印记,只是头发经秋霜轻 ...

  • 心中的九岭村

    ​古井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外婆的九岭,老娘的九岭,儿时向往的九岭,永远住在我们心中的九岭. 娘舅是打游击出身的老革命,因工作需要,从六十年代初就举家迁往梅城了:娘舅一脉离开九岭很久很久了,因之,九岭 ...

  • 心中的九岭村(2)

    外婆的九岭--我们的精神港湾,好多年没有如此一次二次地亲近她了,因特别的事情,在精神港湾的呼唤下,游子归来了!一群小伙伴重回温暖的港湾,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和风丽日.兄弟们乡音无改乡情依旧,唯有乡愁不断累 ...

  • 心中的九岭村(3)

    ​蜜蜂是比动物还低一等的昆虫,却生活在高度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它们忠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十分明确,社会秩序井井有条,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有过短暂养蜂经历的我,对勤劳的小蜜蜂略有了 ...

  • 心中的九岭村(4)

    ​眼下正是乌桕树开花季节,丰富的花源蜜源让小蜜蜂更加忙碌.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小蜜蜂就出发了.它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辞劳苦地酿造美好生活.阵阵蜜香仿佛从新盛伯的屋后边飘来,弥漫在娘舅家的屋巷中. 那天上 ...

  • 心中的九岭村(5)

    ​在上九岭,我注意到礼盛家的几间老房子维护得很好,维修的痕迹清晰可见,之前斑驳的门面已粉刷过了,老式窗棱子经过改装,装上了窗纱.配有窗帘.曾培育出两位游击战士的老房子,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稍作修整后 ...

  • 心中的九岭村(6)

    ​那天我们在外婆的寝室中共进午餐,小伙伴们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年代:我们欢聚一堂.家长里短,外婆的在天之灵,一定非常乐见这种场面.外婆去世已整整50周年了,大表哥一家迁居蕉城不觉也有30余年,这里的房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