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科举高考,这一届无可匹敌!
相关推荐
-
欧阳修都举荐了哪些人,才被称为“千古伯乐”?八大家提携了5个
欧阳修是四川人,出生的时候,家境不错,父亲是军官,所以他也是个官二代.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欧阳修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到湖北投靠叔叔. 欧阳修失去了官二代的地位,但是他还没有一无所 ...
-
苏轼:拿我跟李白比,不会吧?请问李白参加过高考吗?
宋神宗有一次问大臣:历史上谁的才华堪比苏轼?大臣回答:李白.宋神宗说:不对,李白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 李白 很多人以宋神宗的评价为依据,说苏轼是"千古第一才子",六步今天想 ...
-
(宋史连载130)欧阳修一榜收尽天下英才。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五章 一代文宗 千年第一榜 欧阳修参加科考时曾经因为文风不和考官口味而吃过大亏,而世事多变,到了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自己当上主考官,负责主持当年的礼部贡举 ...
-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深度:39岁才中进士 曾巩为何能列八大家?
如果要评选唐宋八大家中谁最才华横溢的话,肯定会众说纷纭.但若是问,八人中谁最没存在感,答案差不多会一致,那就是曾巩. 辽宁大学教授王向峰在新中国成立前念过私塾,他说曾巩被今人忽视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 ...
-
千年科举,这一届无可匹敌
十载寒窗,锦鲤跃龙门! 又到每年的高考季.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科举,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这一年,震铄古今的"唐宋八大家"有五位与这科有关,其中三人金榜题名!上榜 ...
-
上千年的科举(高考)制度对中国当今社会的长期影响!
邮箱:econometrics666@126.com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丛的do文件, 微观数据库和各种软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关于高考,可以参看:1.温度与高考分数: 来 ...
-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大图模式苏轼青年作<媳妇上问帖>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
-
集十余年的经验,送你和你孩子一份价值五千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意见
高考结束了,分数出来了,孩子轻松了,家长却紧张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句话叫"考得好不如高考志愿报得好",毕竟啊,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似乎是个决定一生的事情,所以大家都特别特别的重视. ...
-
说说考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宋代科举
▲宋朝科举考试情景 宋朝基本延续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并把在唐朝首创的一些科考举措加以完善和制度化.宋代科举的一些定制规范一直沿用至明清. 宋太祖赵匡胤对科举选士非常重视.即使在宋初战事频发,局势不稳的情 ...
-
提高一分,刷掉千人,高考倒计时99天,赠你三个黄金复习法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2月2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考生们最需要的直线学习书>. 这本书是由日本司法考试业界的 ...
-
你想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是什么吗?清代最后一届科考试题
古代科举考试一共考三场,每一场考三天.无论乡试.会试都是这样,可以说比现在的高考更烧脑,有的考生考完就晕倒了:但一旦考上就咸鱼翻身了,朝廷直接分配工作,而不像现在的高考考上才能读.下面是清朝最后一界科 ...
-
古代“高考”: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是怎样一种荣耀?
在古代,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寒门子弟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几乎可以说是读书人走向仕途.实现人生抱负的唯一途径.今天的高考跟古代科举考试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首先说人数,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每 ...
-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新鲜出炉,多得一分超越千人!
答题顺序 学科的答题顺序是先答选择题,后答非选择题.答好选择题不但是理综答卷的良好开局,对稳定情绪,答好全卷有重要作用. 第一:高考理综试卷到手后,用5-10分钟时间(一般用发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