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湿疹医案、配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形态多,易于渗出,病程迁延和有复发倾向为特征。临床上按其发作阶段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其主要症状是剧烈瘙痒。湿疹是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西医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疗效不够令人满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一定不良反应,停药后反跳现象明显。

本病属中医学“奶癣”、“旋耳疮”、“绣球风”、“浸淫疮”等范畴。乃因禀性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经实验研究证明,部分中药具有抗炎、止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对湿疹皮炎具有良好疗效,且无抗组胺药物的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无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停药后无反跳现象。五苓散利水渗湿,与祛湿药相伍,使内湿外湿俱去,则湿疹自消。

【病案举例】

1.张某,男,19岁。2003年7月12日就诊。症见: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并伴有剧烈瘙痒,口中黏腻,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滑数,辨证为素体湿盛所致,故用健脾渗湿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减:泽泻18g,猪苓15g,茯苓、地肤子、白鲜皮、滑石各20g,白术、蝉蜕、槟榔各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2次。二诊:皮疹明显减少,渗出消失,继服7剂,湿疹痊愈按: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之人,五苓散功专利水渗湿,加用白鲜皮、蝉蜕、地肤子等祛风止痒,内湿既除,外湿自止,湿去则疹自消。

2.余某,女性,23岁。2004年12月27日初诊,皮肤红色斑丘疹、丘疱疹伴瘙痒反复1年,加重泛发全身半月。外院诊断为湿疹,以中西药多次治疗未效。初予温清饮加荆芥、连翘、薏苡仁,3剂不应。二诊改用朱仁康氏乌蛇驱风汤加减,4剂,并配合抗过敏西药,仍未取效。患者遂转他医求治。给予西药数种抗过敏及清热解毒、利湿之中药,亦未得效且皮疹瘙痒更甚。四诊时,详加询问,见全身泛发红斑、丘疹、丘疱疹,瘙痒剧烈,伴刺痛四肢皮疹尤甚,伴肿胀,扪之热,略有渗液。自感微恶风,稍汗出,口干多饮,饮不解渴,身重乏力,心烦,夜寐不宁,纳差,二便尚可,月经到期未至,稍有腹胀,舌淡,苔白微腻,脉浮细稍数。此五苓散方证,遂拟五苓散与猪苓汤合方:猪苓12g,茯苓30g,泽泻12g,苍术12g,桂枝10g,薏苡仁20g,滑石15g,阿胶9g(烊化);益母草15g,香附6g.2剂。外用消炎止痒洗剂(医院自制药)外洗,不再用任何西药。2日后复诊,皮肤瘙痒刺痛及四肢肿胀均见好转,口干渴饮明显减轻。遂守前方加减调治半月而愈。8按:此案初诊、二诊均未详察,导致辨证不准。温清饮(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适用于里热盛而兼血虚;鸟蛇驱风汤适用于风热盛于表而渐入于里。而此案实表热而夹里饮之证。《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其症微冷、汗出、饮不解渴、心烦、寐不安、脉浮数等皆辨证眼目(虽无明显小便不利,但五苓散证已彰显故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取效。

3.杨某,男,54岁。1992年3月16日诊肛门部作痒已数月,伴肛周潮湿。选用祛风止痒之品治疗,时轻时重。近几日又感症状加剧,伴身微恶寒、汗出、口干。检查:肛周潮红,粟粒样疹点密布,渗液。舌红苔薄白,脉濡缓略浮。诊为急性肛门湿疹。究其病机,既是肛门湿疹,虽选用祛风止痒之品而不能中病,说明病机不是风邪为患。结合伴随症状及舌脉分析,当属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津液上行外泛,郁于肌表而发病。治拟温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茯苓15克,泽泻、白术、猪苓、桂枝各9克。水煎服,1剂后,自觉患处渗水明显减少,汗出亦减,恶寒消失,口干减轻,复进3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9按:五苓散系仲景方,能外通理,下达膀胱,通行三焦,化气行湿,正如《医方集解》中记载,可“通治诸湿肿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热,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症,身痛身重”故用本方治疗肛门湿疹,获效甚佳。

4.汪某,男,5岁,全身瘙痒2年余,抓破血溢出,随破随收,曾用氯化钙针剂静脉注射及口服息斯敏、赛庚啶等药奏效。近来两大腿内侧突然瘙痒难忍,黄水淋漓,曾诊为“急性湿疹”,用硼酸液湿敷,并给予氧化锌油外涂4天,皆无效。刻诊:两大腿内侧左右分别有7cm×8cm,、8cm×9cm红斑丘疹,呈糜烂渗出,边缘无明显界限,伴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兼有表邪。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五苓散治之: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3剂,每失,渗液明显减少,3剂痊愈。随访未再复发;2剂后,瘙痒消日1剂,水煎服。服1剂后,瘙痒减轻,渗液减按:患者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致瘙痒难忍,黄水淋漓。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化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更佐以桂枝,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诸药相合,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诸症自除。

(0)

相关推荐

  • 【五苓散】【组成】:茯苓、猪苓、白术、泽...

    [五苓散] [组成]: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服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 ...

  • 【   】五苓散儿科诸病验案:水疝 黄疸 湿疹 腹泻 遗尿 胸汗…

    五苓散儿科疑难应用 作者:林燕 刊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摘要]五苓散具有健脾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广泛用于儿科临床.笔者用其治疗前胸汗出.手足面黄.顽固遗尿等疑难杂症均获良效. 五苓散出自张仲 ...

  • 五苓散治癃闭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开水调服.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腹部急胀,严重者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严格地区分 ...

  • 张仲景的一个除湿经方,不仅能治湿疹,还能减肥,体内有热,小便不利,就可以用这个方

    张仲景的一个除湿经方,不仅能治湿疹,还能减肥,体内有热,小便不利,就可以用这个方: 五苓散的方子很简单,只有5味药: 猪苓18g,泽泻30g,茯苓18g,白术18g,桂枝12g. 猪苓+泽泻+茯苓,用 ...

  • 化气利水消肿名方(收藏)

    ​现在常见这样的"水货" 尿多, 脸肿, 看起来人还胖,水胖水胖的: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是中医言的水湿偏重. 当然还会有以下这些不适 小便不利,小便次数较多,少腹胀满: 口渴,渴 ...

  • 五苓散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配方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它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发生的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的一个症候群. 许多疾病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 ...

  • 五苓散加减治病毒性肝炎医案、配方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血液或体液传播.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常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 ...

  • 仙方活命饮加减治湿疹医案、配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 ...

  • 五苓散加减治痛风医案、配方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欧美国家较我国更为多见,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饮酒.药物. ...

  • 六神丸加减治胃癌医案配方 治食管癌医案配方

    一.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学"伏梁"."积聚"."胃脘痛"."噎膈"及"反胃"等病症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 ...

  • 五苓散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除手术外, ...

  • 五苓散加减治泌尿系感染医案、配方

    泌尿系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是其主要病机,正如<诸病源侯论·淋病诸侯>所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治宜清热通淋 ...

  • 五苓散加减治不稳定性膀胱医案、配方

    不稳定性膀胱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过度活动的疾病,是指膀胱充盈期自主地或诱发地产生一种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的无抑制收缩.既往也称不随意性膀胱.自主性膀胱.痉挛性膀胱等. 引起膀胱不稳定的因素很 ...

  • 五苓散加减治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医案、配方

    肛肠疾病手术后由于麻醉作用,使阴部感觉丧失,同时阻滞盆腔内脏神经,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且手术后疼痛,引起膀胱颈痉挛,从而造成排尿困难术后尿潴留是肛门直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