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背景却找不到工作,居然是这里做错了

前两天写的《我劝你,爬也要爬去大厂》,貌似让很多人有了新的感悟。

认为去了大厂,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

可是这两天帮一个小师妹改简历的过程,作为阿里背景的她,却特别愁,找不到好工作。

腾讯、头条都没有通过简历筛选环节。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

纠正错误的观念

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有一种观念,觉得自己做什么行业的,什么岗位,就需要找到完全匹配的岗位,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例如自己做电商平台运营,像阿里这样公司的站内流量运营,也一定要投这类岗位,才能匹配目标公司的需求。

但实际上,能够拥有足够站内流量的大公司并不多,其他小公司就更少了。

所以想投完全匹配的岗位,机会是很少的,而且对方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这时候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求职的时候,只要你能看得上的岗位,实际上都是可以投递的,至于是不是合适,留给HR去判断。

当然,如果你非常在意的岗位,就需要一对一的去找自己和岗位的匹配点,尽量提高通过率。

2

HR更明白的道理

从求职的角度,大家希望找到更匹配自己经验、目标的企业与岗位,做招聘的HR何尝不是呢?

但是我们也都明白,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匹配的人选。

比如我看过一个岗位写的要求,希望人选有艺术知识积累、有课程开发经验、有幼儿教学经验。

但凡只拿一个条件来招人,要求都不高,都能找到很多人,但是把3个条件合起来招聘,要求就非常大了。

因为这3个条件,相当于是3个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市场上非常少。

这时候我们在做招聘的时候,并不会完全找到匹配的人才,而是找到符合其中1-2个要求的人,就会约面试,聊看看是不是匹配。

否则按完全匹配的要求去招聘,猴年马月都填不上坑。

3

求职=相亲

我经常把求职比喻成相亲,都是双方的选择,并且双方都会列出一大堆条件来选择。

可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最终都会妥协。

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选择漏斗。

从你能遇到的人选,到匹配的行业经验、岗位经验都是不断减少的。

即使你有非常好的条件、背景,企业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录用你,例如公司内部有人推荐,或调岗。

又或者公司看上你了,但人选可能有更好的选择,也会放弃Offer。

所以招聘的时候,很多人是希望招到最好的人选,但真正好的人选,却未必看得上公司。

这也是我为什么常说,求职,找工作,也是一个看缘分的过程,很多时候能力未必是最关键的。

只要你能够满足基本条件,都是可以妥协的,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迁移,可以学习,当你遇到完全匹配的人选,可能业务已经做不下去了。

和相亲一样,世界上可能有100个完全契合你要求的人,但你能遇到的只有10个,等你一个个挑过去,可能已经老了,对方看不上你了。

这就尴尬了。

-End-

招聘的时候,我们要的并非JD里面完全匹配的人。

业务是在变化的,说实话,负责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人,可能最后看脸就发Offer了,聊得来也可以发Offer。

只要有匹配的经验,就可以投递简历,至于能不能过,看能力,更看缘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