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立规矩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文/飞鱼

俗话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家长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家庭和睦幸福是孩子首先体会到的。

孩子白纸一张,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孩子是校正他们的行为,把古人的仁义道德用现代道德观释义,规范其行为,适时纠正.。

规矩,是一种教养。教养可以弥补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却填补不了教养的空白。

严遵曾言:“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一个人做事有原则,有规矩,才能对子女言传身教,孩子也能够得到正确的认知,做一个懂原则,懂感恩的人,也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仁讲爱国爱家;团结友爱;义讲集体主义,互相帮助;礼讲文明礼仪,尊敬师长;智讲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信讲诚实守信,言行如一。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孩子会记在心里予以模仿。

父母改变观念,陪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啥人学啥人,做家长的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有异动,立刻纠正,不能放任自流,亦不可顺其自然。

给孩子划下道德法律的底线,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父母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表率示范作用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指出问题的危害和后果,明确是非界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一分为二评价他的行为,表扬肯定做得好的,批评做错了的事。要求孩子向学习好的朋友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交往,使他们成长中学有榜样,获得更多正能量和自信心。

叶圣陶说:“品德教育重在实践,不在于能说会道”。对屡教不改,顽皮的孩子施以棒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视情况而定,棒棒底下出孝子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且有饿很多成功的例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无可挑剔,但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为什么,前提是尊师重教,懂得感恩,反之,则不可。

想起之前爆出一个14岁女孩杀死自己的母亲的事件,藏于冷窖,是什么让女孩痛下杀手,我想是和父母的溺爱有关,一次不满足便心生怨恨,这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逝者如斯,我们不好去评论,但一个事实是,这个女孩子扭曲了灵魂,家长当以此为戒,切不可溺爱而对孩子的规矩教化掉以轻心。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祖国的花朵,家长首要任务是给孩子立好规矩。

《爱的厘米》中关爸爸对儿子也是过分宠爱,什么事情都想着儿子,什么东西都满足儿子,而重男轻女,为了儿子,宁可牺牲女儿的幸福,不顾女儿的感受,做出很多让女儿寒心的事情,就是想要只为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儿子。

当儿子想要结婚了,关爸爸以为儿子很孝顺,提出装修房子,然后带着他们出去外面租了一个房子先住着,却没有想到,儿子为了女方家,把父母都赶了出去,自己霸占房子,这就是不懂得感恩的孩子,这个儿子如今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因为关爸爸的溺爱而造成的,子不教,父之过,说得就是如此。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以为自己加倍对孩子好,孩子以后就可以为自己养老,其实并不是这样,溺爱出来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其实是最自私的人,根本不会顾父母。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所以,父母要纠正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过分满足他们,要让他们学会独立,不要什么事情都帮他们做,否则,就会变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了。

家有规矩成方圆,教育子女走好路。帮助孩子确立自我价值观,建立自信,学会爱与被爱,树立规矩,让他们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愿意去冒险,是每个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