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君王谱】罗马帝国(二十八):戴克里先1
11.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称帝后,将元首制改为君主制。君主头戴皇冠、身穿名贵丝袍、浑身上下金银珠宝,臣民需对君主行跪拜礼。另外,君主被当作神来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称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里先实行四帝共治,东西部各有两帝,一为正职,称奥古斯都;一为副职,称凯撒,最高权力属戴克里先。并且规定,副职为正职的养子和女婿,正职在位20年,须让位给副职。由于北方战乱频传,因此经常由两位副帝管理蛮荒之北地,而正帝则可身居安全且富饶的南方。就这样,东方奥古斯都戴克里先驻帝国东南隅尼科米底,统治色雷斯、东方、亚细亚、埃及和本都,东方凯撒伽列里乌斯驻东北角塞萨洛尼基,统治马其顿、默西亚。西方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驻西南方米兰,统治意大利、雷蒂安、诺里克、伊利里亚和阿非利加,西方凯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驻西北处特里尔,统治不列颠、高卢和伊比利亚半岛。戴克里先还缩小联邦的规模,划分了100多个联邦,并设立了行政区,十几个联邦为一行政区,地方总督不任军职。其在位期间最值得一提的一件事就是在297年入侵依兰沙赫尔并于298年占领泰西封。

戴克里先改革军事,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边防军用于抵抗外部入侵,巡防军用于镇压人民起义和造反的军队。他还缩小军团规模,增加军团数量,以便调度,由于戴克里先四分帝国,每个皇帝都有大量士兵,这大大加重了帝国的经济负担。所以,戴克里先又实行新税制,人头税方面,规定成年男子为一头,女子为半头,土地税方面按粮田或果园的类型以及面积征税,城市人民方面按各种行业征税,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隶免税。为了保证税源,戴克里先颁布法律,不许农民自由迁徙以及手工业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规定必须子承父业。戴克里先还改变币制和调整物价,但都不成功。在公元300年,罗马统治下的人口只有4000万人。
戴克里先在位20年后,于305年退位,同时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颠去世,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时只占不列颠和高卢,其余地区在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击败了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西方。在东方,伽列里乌斯在311年去世后,即位的李锡尼乌斯击败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亚洲领土的马克西密努斯·代亚,统一了东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乌斯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两人爆发了冲突,未分胜负。323年,两人再战,李锡尼乌斯战败,君士坦丁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1)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244年-312年,拉丁语: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结束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其改革使罗马帝国对各境内陆区的统治得以存续,最起码在东部地区持续了数个世纪。

①背景
在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狄奥克莱斯(即戴克里先)崛起为罗马执政官(译注:此时的执政官实为皇帝)。其于284年11月20日被罗马军队推举为执政官以取代刚驾崩的努梅里安成为罗马帝国共治者,在285年夏的马格斯战役(Battle of the Margus)中戴克里先击败另一位皇帝卡里努斯,后者被叛将刺杀后,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惟一的皇帝,此时其正式改名为戴克里先。
此前,在235年至284年间,罗马接连出现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两至三年。
戴克里先在284年至298年间让人感觉步上前数任短命皇帝的后尘,为保卫帝国的疆域不断挑起战争,使帝国平民不断起义。然而,在298年,戴克里先成功阻止日尔曼人横渡多瑙河与莱茵河,使其无法进侵罗马帝国本土,又制止了波斯帝国对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的进犯,并打败了其国内的政敌,这使得他成功地稳住帝位。
②改革
戴克里先在稳住权位后便开始着手改革罗马帝国,因为他认为罗马帝国内部在经历了长达五十年的不稳定时期后,已濒临崩溃,无法支撑下去。他展开一系列的改革以防止帝国再度陷入无政府状态,并维持帝国的生命力。这包括将帝国一分为二以便于管理、设立新的皇位继承系统、加强中央集权与彻底将罗马共和国(译者注:此前罗马帝国有帝国之实,却无帝国之名,仍保持罗马共和国之称谓—— 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的外表剥去,并作出针对当时出现的极度通货膨胀的经济改革。
罗马帝国向来实行军事独裁,但在外表上却是君主立宪制。这使其合法性受到众多复杂的头衔与惯例所制约,削弱了皇帝对军团与禁卫军的控制。这可以由皇帝的称谓最高统帅(Imperator)看出来,而皇帝的称谓亦由此而得。这些称谓虽然笨拙,但却在公元头两个世纪被众多罗马皇帝沿袭下来。然而,由卡拉卡拉承接帝位开始,统治者开始摒弃或简化众多共和国头衔与法制,并加强中央集权,使君主立宪制形同虚设。而共和遗留下来的这些程序亦在暗地里破坏了政府的基础与合法性。戴克里先认为皇帝头衔应该更为全面,而非只是建基于武力,其应更具认受性与稳定性。所以他寻求建立新法规,重新确认皇位的合法性,将皇帝描写成半神的化身与最高祭司。这时共和国时期的旧头衔最高祭司(Pontifex Maximus)即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皇帝的头衔,并变得十分重要。
戴克里先为自身选取了一个新的头衔,称自己为「主与神」(Dominus et deus)。这与此前的罗马皇帝十分不同,此前的皇帝通常自称为罗马元首或第一公民,以示表面上的平等与民主。戴克里先在其头衔上移除了所有的虚称,自命为最高君主。其不再出现在平民面前,如果有人,欲陛见皇帝时,则需五体投地于地上,不可直视皇帝,以示隆重,且只被允许轻吻皇帝的外袍底部。由此,其创造了一个神权政治的专制政府。

③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由其统治头九年里帝国不断出现战乱的经验总结出帝国过于庞大,不便于一位皇帝独自管治;而且仅只一人亦难于抵抗蛮族由莱茵河至埃及边境一带的不断侵扰。其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将帝国一分为二,在地图上画一直线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结果来说,此举使罗马帝国永久地一分为二。
罗马帝国帝位承继问题从来未曾解决;其没有明确的帝位承继方法,结果经常导致兵变、暗杀和内战。早期的皇帝倾向采用过继法,即其收养一位儿子并让其继承帝位。其后的军人皇帝并不喜爱过继法而倾向家族继承法,即由皇帝的儿子继承帝位。罗马元老院则认为其应该拥有推选新帝的权力。所以最少有着三种,甚至更多的帝位继承方法。
为了解决帝位继承问题,并定出帝国东西两部的新皇帝,戴克里先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即是帝国东西两部分别由两位主皇帝统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辅政。在罗马皇帝众多的头衔里,奥古斯都最为重要,所以将其授予两位主皇帝,而两位副皇帝则获授较次要的称谓凯撒。戴克里先有意让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时,由副皇帝继承,而继位的主皇帝则任命新副皇帝,以解决帝位继承问题。
在286年,戴克里先任命自己为东部帝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为西部帝国主皇帝。皇帝权位正式一分为二。两帝分别建立新都,无一人以罗马为都。罗马元老院的权力被削减至只局限于前首都罗马境内。在293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位凯撒,即副皇帝,分别为加莱里乌斯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洛卢斯,并正式任命凯撒为继承人。然而其并不只是继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统治着四分之一的帝国。四帝共治制自此成形。
与戴克里先继位前半世纪,罗马帝国内部的混战相比,戴克里先所创位的四帝共治制并非特别优越,因为如果任何一位皇帝有私心的话,则此制度便会瓦解。结果,罗马帝国帝位投机取巧的特性使四帝共治制很快便瓦解,而帝国亦重回只一人称帝的局面。在305年,戴克里先退休(而其西部帝国的拍档亦宣布退休),两位凯撒按计划成为主皇帝,但当选择新凯撒时,军队与罗马元老院介入并各自提名候选人。在306年,君士坦丁一世在西部帝国发起内战,并在312年获胜,其后在324年占领东部帝国,以帝国复归一统直至其于337年驾崩。然而,在395年,帝国再度分裂为两部份,而这次则再没有复归一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