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中)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院个人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和田市年度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和田地区第三届青年科技奖。2013年3月人才引进至北京藏医院,任北京藏医院中医三科主任。2016年3月正式成立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现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高级顾问,是“春播行动”专家组成员。现特邀在孔医堂、国医堂、葆德堂、行知堂、博爱堂等地限号出诊,为北京彭城堂中医馆特聘专家。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老子又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那我们学中医的人,到底是学“为道日损”呢?还是“为学日益”呢?老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叫我们学习呢,还是不学习呢?他不是说了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这是知识的累加;“为道日损”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体验,以简驭繁。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要去做,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式法。

我们学中医必须要用中医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从“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开始,我们为什么叫“别阴阳”呢,而不叫“辨阴阳”呢?我们现在都说“辨阴阳”,因为阴阳是互根的,怎么能分辨开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本为一体,怎么能分辨呢?是分辨不开的。因此,“别”的意思就是人为地去划分。古人措辞非常的严谨,“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把“色”“脉”相合才可以病无遁形。古人都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难经·六十一难》)但同时又说了“脉可通神”。因此,把望色和脉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一个地位。因此,高手看病,我个人体会,对于望诊和切诊是非常重视的,切诊不光是脉诊了。

大家看一看,我们中医时时刻刻能离开象吗?离不开的。比如说《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是阴象还是阳象?那么“象”这种思维方式是在阴阳五行之上的,阴阳和五行都要去“应象”。天有天象,地有地象,人有人象,物有物象,因此处处不离象。象思维就是中医最本质的、最原始的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中就讲,我们圣人伏羲,“上则仰观于天,下则俯察地,中看虫兽鸟兽之文”。(《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那么他是一个“观”的思路,观天、地、宇宙、自身、近处、远处,这样来认识世界的。因此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看呢?看看天是怎么回事儿?这个地是怎么回事儿?这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当中啊?因此“象”就很关键。

我们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朝医当中,把四象学说作为他们一个很重要一点,把它分为四象来进行推演。而我们的中医用“五”和“六”这两个统摄所有的东西。到“五”和“六”就能把所有的中医所要解决的问题全部就能够解决了。为什么中医会选择“五”和“六”作为它的一个完整的式法呢?因为光有阴阳,你光定性不定位是不行的。光有“二”,没有“三”参与是不行的,因此“二”和“三”就形成了“六”。如果说光是“六”,它主要对应的是什么东西?我刚给大家讲过了,“六”是地的数,它来御天可以,那么天的“五”的数来统地。因此这两个同时结合起来,那就完美无缺了。一个是外感的式法,一个是内伤的式法。只有外感的式法用“六”,那么内伤的式法用“五”,“五”和“六”结合起来,整个的所有的体系就构成了。

我们再看看河图,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你看这个“五”,天只有五个数,那么这个“五”就把所有的统摄完了。它主要讲的是气,“在天言气,在地言味,在人言气交”,或者叫本气、味和气交。

我们张仲景先生写的《伤寒杂病论》或者叫《伤寒卒病论》,他用了三阴三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后世讲的六经的方法,来把外感式法的东西完整地做了一个统摄。同时他把经方家的方子放于六经当中,使整个的外感式法达到了一个完整无缺的一个境地,圆满的一个境地。同样地,他对内伤的认知,他主要是针对邪气侵入人体之后所发生的反应作为一个侧重点。因此,它主要的方法是“祛邪扶正”。总体来说,它是以祛邪扶正为主的。因此我们看仲景的好多方子,就非常的通透的感觉,特别的灵动。为什么呢?这个气机运行变化非常的微妙。

到了金元时候的李东垣先生,到他这时候呢,他以天地阴阳四时作为他研究的一个方向。他的老师研究五运六气以后,发现用“五”的方法可以把内伤的式法讲的非常地完美无缺。他们也吸收了前辈钱乙的一些思想,后面构成了内伤式法。因此说,内伤式法是到了李东垣的时候才完美的构成了。

因此在我们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做“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明医杂著·卷之一》“故曰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医道之大全矣。”那么还有一句话叫做“热病法河间,杂病法丹溪”。这是因为到了金元的时候,刘完素先生的时候,先解表后治里这种思路方法和他当时的运气是不太相吻合的。因此这个刘河间先生,他又叫通玄处士,他有道门的传承。他是解表、清里、攻下合一的方法,解表清里的方法,最典型的防风通圣丸、双解散等等方法,表里同解,创造了一个新的一种式法,当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说,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疫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热病法河间”是有道理的。

而朱丹溪先生,叫“杂病法丹溪”,朱丹溪先生学艺于罗知悌,罗知悌是刘河间的再传弟子,同时兼修东垣之学,对张从正的东西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其实到丹溪的时候,对之前这三家有新的认识和发挥,而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疑难杂病的认知更加地到位,因此说“杂病法丹溪”。我们现在有些医家对朱丹溪先生的许多的论述颇有微词。其实,我们如果看了朱丹溪先生的著作和他一些医案,我们知道,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的合方,大家知道医案最早出现在哪里吗?据我所知,就出现在朱丹溪先生的医案当中,很明确就讲了用肾着汤合麻黄附子细辛。这是标准的一个合方治疑难的思想,是受仲景的影响,同时结合当下病人的情况来拟定的方子。如果光凭这一个医案,我们能说他是滋阴学派吗?

我们最近几年,这个火神派、扶阳学派比较兴盛。兴盛的原因在哪里呢?和我们当前的时气也是有关系的,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与古人是有区别的。那么时运不一样,我们用的这种方法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反对,说“古人是不对”的吗?我觉得这是有失公允的。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无论是郑钦安先生,还是朱丹溪先生,其实他们两个人,一个是以火立极,一个是以水立极,因此我认为把他们两个东西同时参照着研究可能会更好一些。

其实我再大胆的说一下,其实五行皆可立极。水火是阴阳的征兆;金木是阴阳之终始也;土枢四象,土为万物之母。五行皆可立极,非独火,非独水,非独金,非独木,非独土,五行皆可立极。就看你怎么用,你立极的是什么东西。

整理:韩庆利  李敏  魏赈权

校对:魏赈权  罗远黛

编辑:罗远黛

审核:黄静

(0)

相关推荐

  • 李东垣:为什么你用不好我的方?

    临床日久,我们常会遇到些要打"持久战"的患者:要么明明没啥明显症状,但三天两头哪哪儿都不舒服:要么动辄十余种疾病缠身,老慢支.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症状错综复杂,无从下手. 对于他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上)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七:浅谈中医思维(下)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七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上

    各位全国的经方爱好者,经方的高手们,同仁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这个时间段共同探讨我们心爱的中医.今天我与大家聊一聊中医之医学心悟. 我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中

    我们常说某某人喜欢用什么方子.喜欢用那个药,我觉得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而是说他对某些方子.某些药物有独特的认知,或认识比较深刻,那么这一类的病人就会去找他,那么他就越用越灵!我们要看这个医生他所治的病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下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亲身案例,我女儿小的时候换水土腹泻,我们从新疆到甘肃,从甘肃又到新疆.小孩那个时候才几个月,每到一个地方就腹泻不止,找了中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九:中医之医门正宗(上)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九期)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九:中医之医门正宗(下)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2006年10月起任新疆和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期间曾多次获和田市人民医院个人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一:中医之中观正见上

    各位中医界的同仁,各位肾病百家论坛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来共同研究中医,来学习中医,来欣赏中医的美!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咱们中医的中观正见.什么是中医的中观正见呢?我们说中观正见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一:中医之中观正见下

    各位中医界的同仁,各位肾病百家论坛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来共同研究中医,来学习中医,来欣赏中医的美! 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于我们一个想要很好的去入门的人来说,我觉得大家从方上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