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清汤”治疗前列腺炎

上海名医顾文忠:
  组成:黄柏15克,栀子15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苦参20克,金银花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瓦松30克,土茯苓30克,巴戟天20克,黄芪30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石韦30克,牡蛎30克,皂角刺10克,泽兰15克,水蛭10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温阳清热,补肾健脾,燥湿解毒,化瘀通络。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属于脾肾阳虚兼精室湿热瘀滞者。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大便软或溏薄,会阴坠痛,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道滴白,阴囊潮湿等。前列腺触诊质地饱满,局限性压痛。前列腺液镜检:WBC≥10个/HP(WBC+~++++),舌质淡红或紫黯,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细涩。
  用法:口服:每日1剂,清水浸泡1小时后连续煎煮3次,每次取汁150毫升,混匀后分早、中、晚3次服完。坐浴:将上述汤剂煎剩之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左右,煎出1000~1500毫升药汤,置于盆中,待降温至45~50时行肛门坐浴10~15分钟,每晚睡前1次。
  方解:慢性前列腺炎由于病程漫长,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整体脾肾阳气虚衰,标实为局部精室湿热瘀阻,呈现寒热错杂、虚实互现、阴阳紊乱之象。治宜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方以黄柏、栀子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共为君药;苦参、银花、红藤、败酱草、瓦松、土茯苓清热解毒,巴戟、黄芪温肾健脾,共为臣药;苍术、薏苡仁、石韦燥湿健脾、利湿通淋,牡蛎、皂角刺化痰软坚、消肿散结,泽兰、水蛭活血通络,共为佐药;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共奏温补脾肾,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
加减:若无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等阳虚表现,方中去附子、干姜;若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等阳虚表现严重者,方中附子可加重剂量(10~30克,须用开水先煎1小时),再加吴茱萸6~10克;若腰酸腰痛严重者,可加桑寄生、狗脊各20克;若会阴部坠痛重者,可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若尿道灼热刺 痛明显者,可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包煎),白茅根30克,滑石20克;若有血精者,可加大蓟炭、小蓟炭、白及、侧柏炭各15克,藕节炭、炒槐花各30克,生三七粉6克(分3次冲服)。
名医顾文忠简介:男,1945年生。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汇分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委员,亚健康分会委员。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X

慢性前列腺炎案 【草根一生】
杨某,23岁,未婚,2016年1月11日初诊。患者因尿频,尿道涩痛,左侧睾丸牵引痛4 年,近期因症状加重来就诊。现病史:病人来院诊治前5 年,开始手淫,并时常饮酒。一年后自觉尿频,夜尿次数多达2~3次,尿道涩痛,因症状轻没有在意。近期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因有左侧睾丸牵引痛,并向腹股沟部扩散,遗精每周1~2次。经肛门指检前列腺大小正常,局部有明显触痛,质地稍硬,无结节。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80%,白细胞20~30个/高倍视野。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为4.0×3.2×2.4厘米,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辨证为久病阻络,浊精阻滞所致。治以化瘀导浊,理气止痛。
处方:方选桃红四物汤和少腹逐瘀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王不留行20克,路路通20克,延胡索15克,牛膝15克,小茴香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尿急尿频,尿道涩痛,左侧睾丸牵引痛明显减轻,前方去路路通,加甲珠粉5克(分三次冲服),淫羊藿30克,7剂,水煎服。中成药:前列欣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15天~30天为一疗程。
三诊: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前列腺局部变软,触痛消失。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86%,白细胞2~4个/高倍视野。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为3.8×3.1×2.1厘米。此后又坚持用药1疗程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临床基本治愈。
按:患病之初,以西药消炎抗菌而打针输液,中医以苦寒之药而清热除湿。原则上看似没有错误,但长期使用,则可伤及阳气,使邪气入络,久病阻络成瘀,与患者未婚,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前列腺液不能正常排泄,形成浊精败精,瘀与浊精败精合而为患,阻滞前列腺的脉络,故见会阴部刺痛,痛引睾丸,以及指检见前列腺质地较硬。所以以化瘀导浊、理气止痛为法。方选桃红四物汤和少腹逐瘀汤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