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清代白瓷梅花杯

  周忠庆

  中国的酒茶文化博大精深,古人认为,酒茶皆是提高生活品味的饮品,酒能激发热情,茶能洗涤心性,友人相聚自然少不了敬酒喝茶,推杯换盏。杯和盏虽然都是饮用器具,但是功能不同,杯主要用来饮酒,器型较小,多为高足,口沿直径与高近乎相等。而盏则是饮茶用具,敞口小足,比酒杯大。迄今所见最早的杯是新石器时代的陶杯,汉代有了青瓷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瓷制作技术日渐成熟,白瓷杯出现了,并以其洁白的色泽和温润的品格,受到历代饮者的欢迎,且精品迭出,遗传后世。慈溪市博物馆就藏有一只德化窑的清代白瓷梅花杯。

  清代德化窑白瓷梅花杯,高8.5厘米,口径14.4厘米,底径5厘米,整个器型呈马蹄形状,花式口沿向外敞开,腹部内收,外壁堆塑装饰着龙首、鲤鱼、鹿和梅花等浮雕图案,底部为圈足。这只德化窑白瓷梅花杯虽然不大,却是精巧细致,玲珑可人,惹人喜欢。

  德化窑白瓷梅花杯釉色洁白,细腻纯净,如冰肌玉骨一般,堪称白瓷杯中之精品。白瓷和青瓷、青花瓷、彩瓷一样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瓷器,它是在含铁量较低的瓷坯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然后烧制而成。早在南北朝北齐武平六年(575)的范粹墓中,就曾出土了10件白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白瓷,不过这些白瓷的釉色泛青,仍有青瓷的影子,说明其釉料中含铁量还比较高。到了隋朝,这一时期的墓葬譬如张盛墓、李静训墓、姬威墓等,出土的白瓷釉色大多较为纯净,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瓷了。唐朝形成了以慈溪上林湖的越窑青瓷和河北邢台的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格局。虽然当时的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等地瓷窑也烧制白瓷,但是,邢窑烧制的白瓷,质量上乘,最为精致,尤其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胎质细腻,胎色纯白,釉质莹润,器型丰富,有包括白瓷杯在内的白瓷盘、白瓷碗、白瓷托子、白瓷瓶、白瓷壶、白瓷罐等。唐朝白瓷杯一般为白色素面,没有装饰,到了五代,尤其宋元以后,白瓷杯中出现了雕塑、堆贴、花口等装饰方法,譬如这只慈溪市 博物馆所藏的清代德化窑白瓷梅花杯,显得更加精细,表现出愈加优雅的文人气质。

  腹部外壁装饰的浮雕图案昭示着这只清代德化窑白瓷梅花杯,是一只极具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意蕴的白瓷杯。

  腹上部所饰的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和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不仅色艳、香纯、姿美,而且品行高洁。寒冬时节,梅花敢迎朔风而怒放,愿陪大雪而迎春,傲岸刚毅,铁骨铮铮,在儒家文化的正统理念中,是君子人格风范的象征,也是文人士大夫自我修行的榜样,故有“玉雪为魂冰为魄”、“几生修得到梅花”、“人与梅花一样清”之语。梅花枝干下悠然而行的鹿,寄托着善良正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鹿文化中,鹿那优雅仁慈的君子风范,透露着人们对于圣君贤臣和清平治世的希望。鹿禄同音,又使鹿成为富禄生活和高贵人格的象征,也是清幽境界和健康长寿的标志。而龙首和鲤鱼,则和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肇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是平民百姓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而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的状元也称龙首。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就曾作《为或人赋》,讽刺投降元朝的状元丞相留梦炎:“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同样寄托着人们对于莘莘学子能够通过科举身登朝堂的希冀。

  烧制这只白瓷梅花杯的德化窑位于福建德化,是古代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外销瓷产地,宋元时期已经烧制瓷器,尤以烧制白瓷而著称。德化窑白瓷胎釉浑然,光润如玉,有“象牙白”“葱根白”“中国白”等赞誉,是宋元直至明清时期中国白瓷的代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那本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中,这样记载德化窑瓷器:“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岔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

(0)

相关推荐

  • 在福建,是什么和茶有着如此令人惊奇而又浪漫的关系?

    茶和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更是随丝路传播.影响西方社会的中国文化符号. 我们常说,有名茶的地方便有名泉和名窑.12月3日举行的首届松溪茶商大会,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松溪生态茶 ...

  • 德化窑清代白瓷梅花杯慈溪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周忠庆 中国的酒茶文化博大精深,古人认为,酒茶皆是提高生活品味的饮品,酒能激发热情,茶能洗涤心性,友人相聚自然少不了敬酒喝茶,推杯换盏.杯和盏虽然都是饮用器具,但是功能不同,杯主要用来饮酒,器型较小, ...

  • 浅谈德化窑与湖南宋元白瓷、青白瓷

    德化窑是我国南方地区生产外销青白瓷的主要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由于辽.西夏.金相继崛起,传统的"丝绸之路"受阻,从而促进海上贸易的 ...

  • 被誉称为“中国白”的明清德化窑精品鉴赏!|白瓷|瓷器|观音|何朝宗

    #德化窑造像#德化窑以生产白瓷闻名,因位于今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明代是德化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工艺.质量.品种等方面远在宋元之上.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瓷器质地洁白,烧结度高.万历十四年<泉州府 ...

  • 德化窑白瓷,让人着迷

    2019-08-21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明 高43cm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 ...

  • 德化窑以生产白瓷闻名,“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 明 高26.3厘米,底座径6.3厘米 观音跣足立于海水莲蓬之上,娉娉袅袅,仪态优雅,神情高雅,如出水芙蓉,若二八少女.她发髻高耸,脸庞丰润.略呈椭圆 ...

  • 馆藏明清德化窑白瓷赏析

    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极富地方特色,以"象牙白"声名远播,不仅深受国内人们的喜爱,还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白".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丰富,制作 ...

  • 德化窑何朝宗的白瓷观音有哪些特征

    云集了众多经典佛像造型的"连紫华瓷艺作品展"11月26日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国家一级文物"宋代自在持莲观音"的白瓷雕塑造型首次亮相,实现了对瓷塑模仿木雕技术难 ...

  • 清代德化窑青花瓷赏析

    清·青花寿纹盘 清·青花菊花纹盘 德化窑历来以白瓷著名,青花瓷器却不为人所注意,其实到了清代,这种瓷器的生产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迄令已发现这类窑址约一百八十余处.它虽不如景德镇御窑青花瓷器的典重华丽,魄 ...

  • 用之美 | 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 《博及渔人》印款,1960年代创汇出口时期

    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 <博及渔人>印款,1960年代创汇出口时期.此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像,瓷质致密,釉层温润,微微泛青,文昌帝君背后落"博及渔人"印章款,面容.神态的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