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均为正国级,扎根北大荒投身农业的李特特,晚年献身扶贫工作

几十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等地的支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人生理想,毅然远赴边疆,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当年他们为之抛洒汗水、奉献青春的那片荒原,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华大粮仓”。

本文将回顾一位曾经也是支援北大荒建设的有志青年的传奇人生,旨在继承其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激励新一代青年开拓进取,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此人名为李特特,她的父亲李富春曾经是国务院副总理,母亲蔡畅曾经是全国妇联主席,都是正国级的干部。

一、出身于革命家庭

一般来说,像李特特这样的家庭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永远找不到第二个。小女孩是蔡畅和李富春的独生女,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小女孩的生活就充满了荆棘。虽然是独生女,但她从未被溺爱。有一年,她去了北京郊区的农村工作。

天很冷蔡畅让人给女儿送一张棉床,此人让司机开车送他去郊区。蔡畅回过头来批评道:“你开车去,在市场上招摇,影响不好。我们的孩子太特别了,群众会怎么想?”从那时起,工作人员就没有照顾他们的孩子。蔡畅要将所有的积蓄支付党费,秘书建议她应该给孩子留一些时,她却拒绝了,她认为孩子必须自己工作才能创造生活。

二、发展为革命战士

1938年中共中央把烈士和一些革命同志的孩子送到了国际儿童院,她就是其中之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紧张,伤员被抬到后方。她被送到军队医院照顾伤员,除了帮助士兵换药,每天喂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一篮子断臂、断腿收集起来埋葬。

此时此地天寒地冻,她和莫斯科人民一起挖了反坦克战壕。在莫斯科的环境中,大地结冰比石头还厉害,挖着的同时血从棉花手套里流出来,然后干脆不戴手套,让血和泥混合在一起。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她得了伤寒,高烧持续了半个多月。幸运的是,治疗是及时的,她脱离了危险。

如果说在家的时候她是一个革命者,那么在苏联,她完全变成了一个战士。1948年她到莫斯科的Jimmy Liaoshev农业学院深造,遇到了一个俄罗斯男孩,对他一见钟情,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很快她嫁给了俄罗斯男孩,一年后她生下了一个英俊的混血男孩。

三、投身农业助力扶贫

1952年她从Jimmy Liaoshev农学院毕业后回到了祖国。当时她的父母已经是正国级干部,但她回家后没有任何特权。当她选择职业时,母亲对她说:“你一年四季都在苏联,因为对新中国的形势不太了解,一个人要了解新中国的国情,就要了解中国老百姓,去农村锻炼锻炼,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中国现状。”

因此她去了北京华北农业研究院工作。两年后当她得知国务院决定在苏联的帮助下,建造一个大型谷物农场时,她立即请求加入这项事业。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决定去遥远的北方。

当时她的父母劝她把孩子留在北京,让父母帮忙抚养,但她不愿意和儿子分开,带着只有三个月大的第二个儿子去了正在建设的友谊农场,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在北大荒时期,她理解当时父母的一些做法,也了解他们的痛苦。

她所学专业是植物生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原子能的应用从军事上扩展到工业、矿山、医药和农业。中国成立了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开始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核辐射中的应用。之后她从北大荒搬到北京,回到农业科学院工作直到离休。

就在大家都以为她要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老人用一个华丽的“把戏”把大家都吓了一跳。1988年离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后,她没有从退休中受益,而是成为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终身主任。同年她还开始访问贫困地区,开始了她一生中帮助穷人的最大事业。

扶贫工作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往往是对人的耐心以及毅力的考验,看一个人能否坚持下去。为了搞好扶贫工作,她尽了最大努力,利用与省、市领导和一些企业家的关系,介绍情况寻求帮助,为下层村民争取“利益”,帮助贫困地区修建桥梁、水井、道路、学校。

为了筹集资金,她找到父亲的下属,请他们帮忙,虽然他们是李富春以前的下属,但无论如何和别人要钱并不容易。当她求助于这些人时,有些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脸色看起来不太友好。

她从来不在意这些,毕竟已经退休了,扶贫工作是自己的最大的人生追求,能帮助多少,就做多少,若能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则自己受点委屈也值得。她家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藏品,是一些老照片,是云贵川贫困地区和长征之路的一些景象,记录了贫困地区人民的贫困状况。

几十年来,她的脚步覆盖了所有贫困地区,帮助无数人实现了脱贫的愿望。在扶贫过程中,她逐渐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初她和她的同事经常教当地人如何在贫困地区种植经济作物,但当他们走的时候,当地人并未种植经济作物,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这个问题一直让她放心不下,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已脱贫人口再次返贫,成为她晚年不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2021年2月16日,这位伟大的老人停止了呼吸。

四、总结

回顾老人的一生,她出生于共产党成立初期,成长于中国革命时期,学习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虽然家境不错,却吃尽世间的苦难,品尝世间的冷暖,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样的窘境,她始终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牢记父母亲的教诲。

她真正地做到了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北大荒艰苦卓绝的建设事业,他们边生产、边生活,着手兴办医院、学校、幼儿园,晚年又致力于推动发展国家扶贫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