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储蓄与真实储蓄不是一回事

货币储蓄与真实储蓄不是一回事
文丨 弗兰克·肖斯塔克
>>Frank Shostak<<
译:禅心云起

根据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IPA,简称“国民账户” ,是测量GDP的基本方法和框架,是一套衡量整个国家一个季度中或一年中的支出、收入和产出的情况的帐户。——译者注】数据,2021年2月份,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为13.6%,而2020年2月份的这一数据为8.3%。由于消费开支被视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有人认为,储蓄增加(意味着支出减少)显然不利于经济活动。反之,储蓄减少,意味着支出增加,被当成是经济活动的好消息。

“国民账户”框架立足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人的支出会成为另一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买方花的钱会成为卖方赚的钱,或者可以说,支出等于收入。

因此,如果人们都维持其支出,那么整体收入也将延续下去。流行的经济学认为储蓄的增加是消费支出的减少。

在“国民账户”框架中,储蓄率是按个人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来确定的。可支配收入的定义是所有个人货币总收入减去人们付给政府的税收和非税收收入。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和薪金、扣除社保税的转移支付、利息和股息收入以及净租金收入。一旦我们从可支配收入中扣除个人货币支出,我们就得到了个人储蓄。

现在,货币供应的变化影响着花钱的总量。货币供应量越扩张,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花出去的钱就越多,因此“国民账户”框架中的国民收入也就越高。这也会导致个人储蓄增加。因此,个人储蓄率与货币供应量的走势极为接近(如下图),也就不足为奇了。通过这一框架,美联储可以对个人开支实施控制,从而驾驭经济增长。

对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21年4月份的研究表明,

“美国去年12月通过的额外财政刺激方案从1月份开始提高了家庭收入和储蓄,而3月份通过的规模更大的刺激方案将实现(家庭收入和储蓄)更快的增长。”

此外,根据这项研究,

“如何让家庭从新积攒的储蓄中放手花钱,将是决定经济复苏力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经济重新开放时,如果家庭大胆地用光这些钱,消费支出将出现大幅上升。”

同样,按流俗之见,储蓄增加本身对经济增长是负面因素。然而,如果储蓄被用来支持更多的消费支出,那么经济增长就将得到增强。

储蓄与财富:

彼此是什么关系?

为了维持其生活和福祉,个人需要获得消费财货。什么让消费财货的生产得以增加?让消费财货的生产得以增加的,是一个经济体基础结构的改进。有了更好的基础结构,消费财货无论量还是质都会得到提升——可以创造更多的真实财富。

基础结构的增强和维护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有消费财货维持着忙碌于扩大和维护基础结构的各个个人的生计和福祉。

要注意到,正是消费财货的生产者向从事基础结构维护和改进工作的各个个人交付现在的财货(以换取将来的财货)。消费财货生产者付给这些个人(中间生产者)的,是他们节省下来的或未消费的消费财货产出。

请留心,当消费财货的生产者决定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时,其消费之下降被生产中间阶段的生产者个人消费之增加所抵消。这意味着总消费并没有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因为储蓄增加而下降。

是什么维持着经济活动的川流?维持着经济活动川流的,是消费财货生产者——财富创造者——将其节省下来的财富部分投资于扩大和维持生产结构。这一投资使得消费财货的生产(在未来)得以增加。因此,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实际上不是消费,而是真实储蓄。

由于真实储蓄使资本财货的生产成为可能,因此真实储蓄显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增长之核心所在。此外,一旦真实储蓄池塘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就可能通过寻求其他东西比如娱乐享受和有关服务产品比如医疗服务来增进自己的福祉。

注意,节省下来的消费财货支持着生产的所有阶段,维持着从消费财货和服务生产者到原材料和所有其他中间产品生产者的生计。

引入货币

当一名消费财货生产者把节俭所余的卖给另一名生产者以换取货币时,他就向另一名生产者提供了他省下的消费财货。这笔消费财货供应就维持着另一名生产者的生计,使他之以生产其他财货。

请注意,生产者收到的货币是完全以他未消费的产出作为后盾的。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要他认为有必要,他就可以把货币换成财货。

每当个人购买诸如机器之类的资本财货时,他们就把钱转移给受雇于制造机器的个人。

有了货币,机器制造者不仅可以选择购买消费财货,还可以选择购买各种服务。接受这笔钱的服务提供者紧接着可以获得消费财货和服务,从而维持其生计和福祉。

没有交换媒介(货币),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也就不会有劳动分工。货币使一名专业化分工者的财货可以用来交换另一名专业化分工者的财货。

借助于货币这一媒介,人们可以把真实储蓄,即未消费的消费财货,输送给其他人,这进一步让真实财富的创造过程得以扩大。

当货币存量维持不变之时,其有助于以某物交换货币,再用货币来交换别的东西。这就导致了以某物交换某物。这意味着在货币的协助之下,生产而得的财货与其他生产而得的财货之间进行交换。请注意,这些其他生产而得的财货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消费财货、服务或中间产品,它们将在未来某个时候转化为消费财货。

然而,当货币被“凭空”印刷或者制造出来时,这意味着没有生产出任何东西来交换这些货币。这就好比是伪钞。这种类型的货币启动了一种凭空换取货币(因为这里没有生产出任何可以用来获得这种货币的东西),再用这种伪钞来交换某种东西,也就是说,凭空换取某种东西。换言之,这里所发生的就是:尽管没有生产出任何东西,仍然凭空换取(别人)生产出来的财货。

印刷钞票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真实储蓄,相反会削弱真实储蓄池塘。它导致真实的储蓄从财富创造者手中转移到了“凭空虚造”的新钱持有者手中,这些人光消费而不生产任何东西。因此,这一过程削弱了真实的经济增长。

虽然央行的货币放水政策确实增加了个人的货币储蓄,但它削弱了真实储蓄池塘,因为真实储蓄从财富创造者手中转移到了新造货币的持有者手中(从而鼓励了不生产而获得财富,打击了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因此,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促进货币储蓄,可对于真实经济增长是坏消息,因为这些增加反而削弱了真实储蓄的形成过程。

真实储蓄可以量化吗?

以一个叫乔的人为例,他之前烤了12个面包,自己吃掉了2个。俭省下来的这10块面包,就是他的真实储蓄。现在,如果他用10块面包换10美元,他的货币储蓄就是10美元。

同样,一个叫鲍勃的人种出了20个番茄,他吃掉了其中10个。俭省下来的这10个番茄,就是他的真实储蓄,也就是说,以番茄的形式节省下来的储蓄。他拿这些省下的番茄换了5美元。他的货币储蓄现在就是5美元。

注意乔和鲍勃的总货币储蓄金额为15美元(乔的储蓄是10美元,鲍勃的储蓄是5美元)。尽管我们能够以货币为单位来确定乔和鲍勃的全部储蓄,但不可能确定他们的真实储蓄总额。往10块面包上加10个番茄,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总数的。

然而,可以通过审查破坏或促进真实储蓄池塘的关键因素,从质量上确定真实储蓄的总体状况。例如,很明显,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破坏真实储蓄的形成过程。相反,货币开闸放水的减少和政府支出的下降,是支持真实储蓄形成的因素。

读☄ 由于国家干预,一些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过剩,而其他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不足。为什么“公共财货”不能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 文 /Philipp Bagus | 编译:禅心云起来源 = 米塞斯研究院 使用新古典术语存在着一些危险,这会系统性地驱使人们远…

读☄ 由于国家干预,一些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过剩,而其他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不足。为什么“公共财货”不能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 文 /Philipp Bagus | 编译:禅心云起来源 = 米塞斯研究院 使用新古典术语存在着一些危险,这会系统性地驱使人们远…

合作公众号

为什么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经济学?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0)

相关推荐

  • 序列一、2财务管理系统

    ​储蓄总金额!三年之内的储蓄计划! 储蓄计划,计划每月工资的分配,每月生活支出的预算! 工作收入,储蓄预算! 问题一,去年上半年的账户,民生银行卡. 用农业银行卡收入,用民生银行卡支付! 再办理一张农 ...

  • 让保障的归保障,储蓄的归储蓄

    谈到保险,我们都熟知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同样的在谈到保险需求的时候,也必须跟这个理论紧密相扣.用大数法则来看,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进入到免于恐惧的安全需求时,也就是保险能提供保障功能之际, ...

  • 瑞·达利欧:人民币的储蓄货币地位将更强大

    在2020年11月12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在"圆桌会:打造韧性金融体系"环节发表演讲. 他指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行的时代,在作出政策判断时必 ...

  • 祝师斌:母亲的储蓄

    母亲的储蓄 文∕祝师斌 母亲在世时没有攒过钱,然而去世后,父亲却意外发现了她积攒的一笔钱. 那是母亲下葬后第一天晚上,父亲由于母亲的离世,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入睡.凌晨一点多,他恍恍惚惚地闭上眼睛,感觉 ...

  • 养成储蓄习惯对个人有怎样的帮助

    财富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并不会随着自身所处的环境而发生改变,在小时候大家对财富不在意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支柱,一个家庭带给孩子的不只是关心与爱,更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 ...

  • 2021年储蓄国债开售,3年期票面利率3.8%,值得买吗?

    投资有风险,银行存款利率又不高?在当下对于缺乏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放心且收益稳定的投资理财渠道越来越少了,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钱又不能压在箱子底下,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给它归置起来. 而国 ...

  • 澳洲家庭坐拥高储蓄 央行货币政策关注家庭如何“花钱”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5月7日讯 澳洲家庭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异常多的额外储蓄"将决定澳央行是否比预期更早地收紧货币政策. 在周五长达82页的货币政策文件声明中 ...

  • 消费还是储蓄,这是个问题吗?(日更88)

    这个问题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消费的前提是储蓄,有储蓄才有消费的资本,所以要问如何消费,还得回到个人,你赚多少钱,才能有机会花多少钱. 个人来说谁都懂这个道理,花的比挣的多,那就只能欠债,但是扩大范围 ...

  • 为了有一些储蓄,把自己压榨到最狠的时候是怎样的?

    见过两个90后,虽然收入不算低,但是为了储蓄买房,真的是把自己压榨的非常狠,平时生活上非常的节俭,但是这样也让他们在不到30岁的年龄,就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买了房子,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了. 这 ...

  • 高善文:被动储蓄没有在疫后迅速释放,原因和影响值得深究

    4月24日举行的2021·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陈元为高善文颁奖. 作    者: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发院院长) 来    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本文共计6997字数,阅读约需要11-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