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做事的斗不过会搞关系的?明白了才是聪明人【一点资讯】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可以说他是心学大师。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响彻千古,影响了数千代文人墨客。即使是现在,几百年过去了,王阳明的心学并没有过时,对现在的生活仍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王阳明曾经提醒世人:为什么会做事的斗不过会搞关系的?明白了才是聪明人

一、什么是关系?
这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客观存在。事实上,职场是一种联盟,想在职场生存,要么连横,与领导建立巩固关系。要么合纵,联合同事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关系和谋略的顺序给颠倒了。其实先有关系后有策略。说到关系,可以概括为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
非血缘关系则是我们常见的同事、朋友、客户,甚至是网友等等,大多是后天结交的弱关系。所以对于人们生活经常喊“知己难求”,想把弱关系发展成强关系,确实需要各种“机缘巧合”。

二、 爱得越深,越是信任。
有一点我们必须弄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只是爱的对象不同而已。有些人爱自己,有些人爱利益。当然也有二者兼而有之。
那么,当一个人想要和另一个人建立关系时,岂不正是因为出于“爱”吗?比如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想跟更高层的人搭上关系,想融入更高级的圈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爱”吧。
因为,“爱”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它可以转化,可以变现的。就如人们肯定会更爱某个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人。
所以,爱得越深,越信任。
三、如何搞好关系?
在历史中,大秦帝国张仪早已经告诉我们,连横更重要,如果你能得到上级,甚至老板的抬爱,那么你的工作阻力就会少很多,因为权力本就是自上而下的。职场本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谁的权力大,谁就有主动权。

但问题是,道理我们都懂,我们怎么才能和上级、领导、老板搞好关系呢?
这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其实不仅让我们烦恼。'鬼谷子'是在2500年期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例如,他说:君子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
差不多同时代的商鞅,因为没搞明白这件事,吃了不少苦头。
四、商鞅的故事
话说当年商鞅去秦国找工作。花了很多钱,终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介绍,这才得到秦孝公面试的机会。
第一次面试时,'商鞅'有点紧张,他说了很多话,但孝公时不时打瞌睡,没有心思去听。起初,秦孝公谴责景监说:你怎样找了这么个人过来,只会夸夸其谈,就会讲大道理,一点用也没有,原话是: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景监莫名其妙地被老板训了一顿,很委屈,因而私下里谴责商鞅,劝他放弃。商鞅不死心,他说:他这一次是以帝道来讲孝公,然则孝公不开悟,不感乐趣,因而塞了点钱,请景监再推荐一次。
第二次面试的情况比上一次稍微好些,但是商鞅还是没有说到孝公的心坎上。于是,孝公又把矛头指向了景监。商鞅依旧颇有信心的说:这一次是以王道来说孝公,但是孝公仍然没有听进去,于是请求景监再推荐一次。
老规矩,办事可以,先给钱。
第三次面试,看见商鞅时,秦孝公郁闷了:怎么又是你?

不过这一次情形好的多,商鞅跟秦孝公讲了霸道。《秦孝公》对这一次的评价是: 汝客善,可与语矣。
啥意思呢?嗯,商鞅这小子可以培养。很明显孝公心动了,请求景监再推荐一次。
因而商鞅顺势第四次游说秦孝公,这一次,秦孝公高兴极了,拉着商鞅的手舍不得放开,两人唠嗑唠了三天三夜,起初的结局咱们都知道了,经由商鞅的努力,他终于成了秦国的大良造。
商鞅为何三次游说秦孝公,连续吃瘪,最初却成功了呢?
五、搞好关系的方法
是商鞅的口才不好吗?
显然不是,因为前三次不符合秦孝公的需求,直到现在第四次才找准切入口 ,一举成功。如果你不明白没关系。我们来看看鬼谷子给我们的教会,看他是如何看待跟领导搞关系这件事儿的?鬼谷子的方法很简单:用志、用策、用行。

1、用志: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王阳明告诉我们,就必须要能够跟别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立场相合。之所以有人能牢牢抓住老板的心,是因为他的行为暗地里对老板有好处。
2、用策: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王阳明告诉我们,仅仅志同道合是不够的,纵横家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建言献策,所以必须要给老板提供可执行方案。这样一来,即便离开了,也会被再次聘用回来。
3、用行: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王阳明告诉我们,志同道合、建言献策的关键在于,策略可以给老板带来好处,并符合老板的意愿。这样,就会被老板日夜思念。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深入人心,并且当代众多名人、大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越发孤独。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知行合一 》+《传习录》两本书 ,不仅全方面描写了王阳明的一生,还有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
下面是购买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