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十 北魏郦道元

(0)

相关推荐

  • 卷五(3/3)

    中牟易魏,故<地理志>曰:赵南至浮水繁阳,即是渎也.故渎东绝大河故渎,东迳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矣.京相璠曰:今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城,今属顿丘县.浮水故渎又东南,迳卫国邑城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辉县、浚县等考略

    如<志>之言,钜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水土之名变易,世失其处,见降水则以为绛水,故依而废读,或作绛字,非也.今河内共北山,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降读当如郕降于齐师之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石家庄等地域考略

    A6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 ...

  • 卷五(2/3)

    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者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迳鹿鸣城南,又东北,迳白马县之凉城北.<耆旧传>云:东郡白马县之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 ...

  • ​《水经注》卷十九 北魏郦道元

    卷十九 译文 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 渭水径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而北入于渭.渭水又东北径黄山 ...

  • 《水经注》卷十八 北魏郦道元

    卷十八 译文 又东过武功县北,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 ...

  • ​《水经注》卷十七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七  北魏郦道元 卷十七 译文 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径首 ...

  • 《水经注》卷十六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六  北魏郦道元 卷十六 译文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 ...

  • ​《水经注》卷十五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五  北魏郦道元 卷十五 译文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遭举山,<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 ...

  • ​《水经注》卷十四 北魏郦道元

    卷十四 译文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 ...

  • ​《水经注》卷十三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三  北魏郦道元 卷十三 译文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 ...

  • ​《水经注》卷十二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二  北魏郦道元 卷十二 译文 圣水出上谷,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谷郡.王隐<晋书地道志>曰:郡在谷之头,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更名朔调也.水出郡之西南圣水谷 ...

  • ​《水经注》卷十一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一  北魏郦道元 卷十一 译文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