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多姑娘为什么一直都没事?

本文音频:多姑娘为什么一直没出事?

红楼梦里,贾府的男子,像贾珍贾琏等人,在作者曹雪芹笔下,大多是风流纨绔子弟,到处沾花惹草,就连贾赦这样胡子一大把儿孙满眼的人,都是个老不正经。

曹公写这些男子的时候,多是批判的态度,他们就是贾宝玉所说的浊臭逼人的须眉浊物,也是警幻仙子所说的,只在意皮肤之滥淫的蠢物。

但除此之外,曹公笔锋一转,偏又写到了一个风流标致,到处留情的女子,此人几乎是考遍了贾府的男性,但却一直没出事,这人便是多姑娘。

说来也奇怪,在那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到处偷腥的时代,多姑娘简直就是个另类,她也像男子一般,虽是一介女流,身处底层,却也是处处风流,不断买欢卖笑,恣肆快活之人,且从不拖泥带水,俨然就是个风尘奇女子。

我们知道,多姑娘曾与贾琏交好,而贾琏这个一离了凤姐只要生事的琏二爷,不只是跟多姑娘有染,后文还跟鲍二家的,尤二姐,秋桐等人混到一起,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被凤姐识破并用了狠厉的手段一一处理了。

唯独一个多姑娘,在贾府考试过那么多男子,竟然一直相安无事,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稍加分析。

首先是来自内部的安定。多姑娘的丈夫多混虫,是个只要有酒有钱有肉便诸事不管的人,说白了,多姑娘在外面怎么玩,他是懒得管的。

有了丈夫的默认和许可,多姑娘自然敢撒开了欢的去玩。如果多混虫是个小肚鸡肠的男人,或者他是个正常的男子,面对妻子的频繁出轨,他怎么可能淡定怎么可能不理论呢?

说到这里,我们大约也可以推断,多姑娘的丈夫多混虫不好男女风月这一口,或者他无法满足生的有几分姿色的多姑娘,只能听之任之,所以,不甘寂寞的多姑娘,可谓是满府内延揽才俊。

曹公写她,大约也是对男性的极大讽刺吧?

其次是来自外部的“团结”。当然,这个“团结”要加双引号,原文说得很清楚,贾府中的男子,上上下下,有一半都是多姑娘考试过的。

但奇怪的是,贾府出了那么多起桃色新闻,揪出了那么多人,没有一起是跟多姑娘有关的。换句话说,那么多被多姑娘考试过的男性,竟然没有一个告发她的。

在多姑娘这件事上,似乎贾府的男性,无论主子还是奴才,都十分有默契地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他们选择了“团结一心”,严守多姑娘这个秘密。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想着还有下一次,谁不想着多占点便宜呢。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多姑娘这个人本身的因素。

除了原文明确提到的,“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棉上……”

说白了,就是多姑娘的服务好,她的表现异于常人。府里有这样的妙人儿,对那些偷腥惯了的男子而言,简直就是天上人间般的享受,谁闲着没事了,会去告发这个“大众情人”呢?若真有一人告发,那也是与其他男子为敌。

可以说,多姑娘,是贾府大多数男性共同守口如瓶的秘密,也是这些须眉浊物隐秘的快乐。

仅有的一次,与贾琏厮混后,多姑娘赠了一缕青丝,被平儿发现,险些酿出事端,但以贾琏的风流,即便被凤姐发现了,大概率他也不会供出多姑娘,而是随便找个青楼女子顶缸。

再次是来自多姑娘自身的干净利落。多姑娘这个人,我们不能因其风流,就将其打入娼妓一流,她的为人处世,是有令人赞叹之处的。

你看她跟男子的交接,是从不拖泥带水的,贾琏对她失魂落魄,她也曾有意于贾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贾琏因巧姐之病,挪到外书房之后,两人才有机会。也就是说,多姑娘是个聪明人,贾琏在凤姐势力范围内或者视线之内的时候,她是不会去招惹的,以凤姐的精明和敏感,多姑娘如果那么做,简直就是送死。

多姑娘虽轻浮,但她并非一味地贪财,只要送些东西过去,没有不允的,无论主子奴才,我们也从未见过多姑娘因钱财多寡而计较或生事。

而且贾琏和多姑娘成就好事的地点,是在多姑娘自己家里,可不是像鲍二家的那样,竟然愚蠢到敢在王熙凤屋里,还得陇望蜀,甚至干预起贾琏家事来。

多姑娘就很聪明,她只求一夕快活,额外再得些钱财钗环,给自己买头油,给丈夫打酒吃,这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她才懒得管呢。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多姑娘跟那么多男子有过首尾,从来没出过事,也是因为她的工作做得隐秘,而且她从没有因此留下过什么把柄,比如怀孕,也就是说,除了事情隐秘,她的避孕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

不会怀孕,不会去到处说道,不会去找那些男子无端索要东西,快活的时候且快活,完事之后各回各家,各归其位,这样的多姑娘,不仅不令人唾弃,反而活得有些潇洒,在那个男子主导一切的古代,多姑娘的所作所为,竟然有些令人敬服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