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6卷版(附电子版)

前几日偶然得到了十几年前香港商务印书馆所出的26卷本《敦煌石窟全集》(差4、5)的电子版,想到对敦煌感兴趣的朋友们很多,于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套书我后来查了一下,很多地方都能下载到,但是都没有第4、5卷,我这里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这还是很全的了。朋友们若是对敦煌感兴趣可以在网上自己找来看;如果自己找不到,我在文末附上了电子版下载方式


研究敦煌的书籍非常多,其中十二年前商务印书馆(香港)所出的26卷本《敦煌石窟全集》就是一套很好的研究性图录。虽然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但是这套书仍然感觉很不错,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卷书影

我本人对于敦煌也很崇敬,但是实在是知之甚少。但是敦煌学很有意思,对于做艺术史的人来说敦煌壁画尤其是精妙。我本人对于敦煌的兴趣,或许是来自于我对于宗教学、图像学的兴趣,尤其是任何和图像学(iconology)扯上关系的东西我都很感兴趣。

敦煌为代表的中国艺术或许与西欧的文化艺术也有一定的联系。我近期在做一个关于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神曲》(La Divina Commedia / Divine Comedy, 约1308年~1320年)中宇宙学图像(cosmological image)的小课题。但丁的宇宙结构(cosmography),是对于中世纪以来西欧宇宙学的继承,体现的是一种亚里士多德与圣经宇宙模型的综合(Aristotelian-biblical synthesis of cosmological model),而这种宇宙模型与敦煌壁画中对于宇宙的表现有类似性。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东征时到了印度,将古希腊的科学、文化、艺术也带到了这里,而欧洲中世纪的宇宙学则是对古希腊宇宙学的改良。某种程度上,或许我们整个欧亚大陆都共享着同一套宇宙学也说不定?当然,这点我仅仅是猜测,但是我相信人类的共性大于差异性,无论如何我们都共享着同一个天空。人类因差异而精彩,因相似而共通。或许在今天这个并不安定的世界里,思考一些人类的共性也颇有意义。

敦煌的二十八宿和十二宫

这套丛书的第23卷《科学技术画卷》有一节叫做“中西天文学的融合”,简短地介绍了东西方的交流,非常有意思。东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现在很多学者都在讨论。我对于敦煌的了解非常的少,但是在我看来地处西北的敦煌也是和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活动紧密相联的。敦煌是中国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我们了解敦煌,也要了解世界。

英国这边对于敦煌学研究的情况我不清楚。单就艺术史方面,伦敦大学联盟下属的考陶尔德美术学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有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联合的两年制硕士(MA)项目,研究佛教艺术的历史与保护,其中涉及了敦煌;这个项目每两年招生一次,今年不招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但就专门研究敦煌艺术史的学者来说,似乎不多。英国的东方学研究重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艺术史与考古学系有从事西藏艺术、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南亚东南亚艺术研究的学者,但是似乎没有专门研究敦煌的学者。其他院校和院系的情况暂不清楚。若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两个学校的官网如下:

考陶尔德佛教艺术硕士项目:

https://courtauld.ac.uk/study/postgraduate/ma-buddhist-art-history-and-conservation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学系:

https://www.soas.ac.uk/art/

国内国外都有很多研究东方艺术的著名学者,这方面的材料众多,相信感兴趣的朋友不会书荒的。同样的,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西方艺术的学者和相关著作,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也很方便,通过网络就就可以跨越万里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向。当然,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阅读仍然是不能少的,毕竟知识要读进去才是自己的。所以,祝大家阅读愉快!


敦煌石窟全集》获取办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