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传世名画赏析(2)

明 文征明 松柏同春图 绢本设色 嘉德2012春拍 估价1500万元

文徵明继沈周之后,掌吴门画坛数十年,学者风糜,名振宇内,又高寿,为一时人望。此帧为人祝嘏而作,写松柏青葱,其后有桐木椿树相拥,桐、椿取谐音“同春”,故题为“松柏同春”,寓祝颂之意。群木之下,复作盘石灵芝,皆寿者相。画幅极大而画笔雄阔,黛青赭绿,五色纷呈,一派祥和郁茂之气扑人眉目。画上行书长诗,虽多溢美词,但气势回荡,写作俱佳。戊午为嘉靖三十八年,文征明89岁,已是极晚笔了。清初时为鉴界巨擘梁清标所藏,乾隆后归之钦训堂。殊难得。

题识:松柏同春图。  徂徕之松几千丈,老势撑天气萧爽。更有新甫柏森森,双干掩映相俯仰。下有畸人性高逸,磊砢轮轴比松柏。美材南拟翼明堂,此岂终身在山泽。不应山泽有遗贤,霜凌雪厉全天年。全天年,阴幕历,更喜缠联女萝色。女萝附长松,颜色同不改。其高或参天,阅世推千载。落落灵椿寿更悠,八千为春八千秋。亦有灵草贞而幽,树之可以忘百忧。草忘忧,椿不老,松柏相将同寿考。毛君石壁与其配。吴孺人偕寿六十,倩氏朱世蕃谋所以为庆,徵明为作松柏同春图并系此诗。戊午九月既望,徵明识。

收藏印之“钦训堂珍藏印”的主人是清宗室永璥。永璥字文玉,号益斋,别号素菊道人,理密亲王允礽之孙,封辅国公。素工书画,更精鉴别,收藏名迹甚富,世传书画,有钦训堂藏印者皆经其品定。

明 文征明 碧山听泉图 纸本水墨 香港佳士得2012春拍 估价580万元

《碧山听泉图》中, 两位诗人在雨后斜阳下的山间茅屋之中吟诗作赋,忘却光阴荏苒与世间喧嚣,绿水青山之间,高处飞泄出一道瀑布,使繁复的画面顿时清爽,幻化出可居可游的逍遥胜景。工细之中寓质朴,于沉着之中见灵动。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在熟练中见生涩,有很强的抒情意味,是文征明水墨山水画中的极精之品。

明 文征明 五月江深图 纸本设色 保利2011秋拍 成交价920万元

此幅《五月江深》,以图说杜诗为着眼,复以青绿为主调表现江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似是文徵明传世作品中比较少见的。画幅以江南岸端坐草阁中的士人为主,辅以独行桥上的和阁下烹茗欲上的僮仆,刻画一种怀远之思,即文氏自题中所谓“落木潇湘生远情”——亦即发抒自己与严宾之间情谊,颇为独到。刘如仲称:“江旁'百木之长’的松树枝叶繁茂,势铺霄汉虬曲交错,不是秋夏,乃是江南的五月。另几株双勾的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的纹路清晰可见。树干、树叶的画法十发规范,前后的层次很清楚,且能相互映衬。山石的层叠造型十分美观。江北岸的远山层次分明,树木稀疏可见,江边之石或淹没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规整美观。文徵明与子寅的深厚友情,从其题诗'落木潇湘生远情’可知,就是像潇湘之江水清深、深重。《五月江深图轴》是一幅少见的人物与山水画结合的重要作品。”可为发见。

据画上鉴藏印,可知锡山华氏是 文徵明此轴《五月江深》的首位鉴藏家。稽于各种史料,锡山华氏先祖——当即补庵居士华云(1488-1560),他并与王宠等文氏好友交相莫逆——与文徵明同一时代,是明代的古器物鉴赏家,与文过从甚密。华云早年曾为王守仁幕僚,王开罪宦官刘瑾被发配贵州,华氏受牵连回到故乡无锡隐居,在太湖边修建“真赏斋”以收藏金石书画自慰。文华二人“雅同所好”,文徵明则是“真赏斋”的常客。华氏之后,此幅入于清初著名印人、藏家夏一驹之手。夏为澄江(即江阴)人,字昂千,号一斋,又号凤凰山樵,善治印,有印癖,好藏古印;又精鉴赏,曾邀陆叔成镌《弘远堂印正》。著有《古印考略》,乾隆年间,其子夏犀、夏荦将其旧藏集成《拾古印遗》。随后,此作过于吴湖帆手,吴氏并为题签。

明 文征明 秋山觅句图 纸本设色 朵云轩2011秋拍 成交价863万元

《秋山觅句图》当为“细文”一路的典型,整幅画面用笔轻逸而不失刚健,勾线灵转而不失稳静,整体格调精细凝练、绵密工致、温厚富丽。此画以宋元山水全景式构图经营布局,主峰兀立于画的中上部,结构工稳,山腰云雾深处,寺观若隐若现,红墙黄瓦掩映于青峦翠岩之中,胜景不凡,幽闲各具,更显得古意盎然,钟声隐隐。画面下方做坡岸石堤,长松积翠,茅舍俨然,板桥横亘,曲径通幽,高士策杖赏秋,童子携卷随行,杂树丛林,用笔精细,一树一石,一笔不苟亦一笔不乱,笔笔有来历,笔笔有交待,尤其是山间崖际的苔点以文氏最擅长的胡椒、鼠足点法为之,攒三聚五,层次分明,极有节奏感,提醒画面精神。山水画技法中以点苔为难,功力不足则非脏即乱,如佛头着粪,而文氏的苔点却点得如此轻松自如,错落有致,其功力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此画作于壬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六曰,为文氏72岁时所作。晚年的文徵明不但能画出如此精细工稳的青绿山水,而且还能用如此圆润秀劲,法度谨严的小楷书在画上题跋,这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不能不说是人间奇迹。

明 文征明 松泉高逸图 纸本设色 保利2010秋拍 成交价1344万元

据款识可知,此作为文徵明1540年所作,时文徵明71岁。画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后,多日的阴雨停歇了,天空放晴,湿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宽敞的书斋中,明窗净几之下,作画的兴致和欲望油然而生,拿出偶得的古代佳楮,按照心目中时时追法的偶像元代画家王蒙的画意创作了此幅《松泉高逸图》轴。

山谷中,茂密的松柏下,一高士手拿卷轴,闲适的向远处眺望,仿佛在仰望在蓝天上闲云,抑或聆听山泉,溪水的淙淙声,又或被那林中的飞鸟吸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山石的皴法正如画家自己所言使用的正是王蒙的“牛毛皴”,繁线密点,皴擦苍莽,极得王蒙画法神髓。近景虬曲的松柏显然也是汲取了王蒙的图式、画法,并从中发展为具有文氏个人特征的风格面貌。画中高士儒雅的气质,闲适的心情,与王蒙笔下的人物也已不同,显然是文徵明个人的心性体现和自况。可见其虽言“法古”,但并不“泥古”,能够从前人的艺术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五乖五合”之说,其中“五合”为“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合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接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道及了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优秀书法作品的几个内在和外在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条件。在中国,书法、绘画一直以来是息息相通的姊妹艺术,不仅使用的工具材料相同,就创作宗旨而言,也无多大区别。因此,将“五合”用来考虑作者创作时的状态,满足这几个条件的画作也应当是令作者和观者获得身心享受和审美愉悦的雅事。而这件画作就是文徵明在“神怡务闲”、“时合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四合条件下创作而成的遣兴佳作。(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明 文徵明 曲港归舟图 纸本墨笔 115x3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山水画有粗笔和细笔两种,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曲港归舟图》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

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

明 文征明 书画合壁图卷 纸本 水墨 设色 31.6厘米×75.8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