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52.松慢圆匀

松慢圆匀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太极拳是过去修道的一个手段。咱们讲北京城不是宣武就是崇文,过去的人不是习武就是学文,这就是两种手段,通过习武的手段一样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文武是一笔,是一个山的南北坡。
修道要以《老子》为本。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练太极拳就是“扔”,也就是损之又损的“损”,扔掉的是本能,是后天本能,回归的是先天本能。先天本能是不需要逻辑思维的,不需要后天的力。通过站桩,扔掉后天的本能,扔干净了,无中生有,再生出来的“妙有”,就是先天。
太极拳的核心就是一个“松”,但一般对此都怀疑,或者半信半疑,或者嘴上说松,心里耍小聪明。
太极拳难练,就是因为要走这一步,克服本能是最难的。你不把本能克服净了,后头那个生不出来。这和道家的功法是一样的,“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按,《灵源大道歌》】神不外驰,真能做到,就是回到先天的本能了。定不下来,就是后天的本能。所以“心猿意马最难收”。我们练太极拳,松难,静更难,因为它要“动中求静”,还要“静中求动”,比单纯求静又难了一层。拳论上讲“视动犹静”,“视静犹动”。你看他在动,在盘拳,但他里头要求静,你看他很静,但你又不能碰,一碰他就有反应,静中又有动。这是个辩证的关系,很不容易练。
你要带着本能的力,前面讲的“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就很难出来了。这是从“匀”里出来的东西,太极拳讲究“松、慢、圆、匀”,这个“匀”非常深,不是我动作匀了就是匀了,不是的。这个“匀”,是渗透,这很难形容的那么清楚。(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一般讲匀,就是动作慢,速度一致,再好点讲手脚相合,当然也包括这个,但真正的“匀”是:神、意、气、体无时不在,蓄而后发,但是又没有发,这个蓄又没有形。这很难形容,比如练好了,身上非一寸不是太极,挨哪儿哪有,这不“匀”行吗?这是个综合的东西。所以不能小看了拳论上一个字,含义很深。
但是太极拳还有句话,“松而不懈”。什么是不懈呢?不懈的不是力,是意,就是时刻保持警惕性,挨哪儿哪儿还,碰哪儿哪儿有。这就是“周身无处不太极”。古人怕你还不明白,后面又加了一句:“非一寸不太极。”这一寸里头还能出十个小劲呢。
这些小劲我在王子英先生、杨禹廷先生、李文杰先生、张继之先生身上都体验过。过去“老哥仨”当中的郭芬先生讲过一句话:太极推手赢也好,输也好,要问一句:我输了,我输的是什么劲?输的是太极劲,人家的手比我好,我心服口服。我赢了,我用的是什么方法赢的,是不是太极拳的劲,是太极拳的劲,我赢了高兴,要不是太极拳的劲,赢了得自己检讨。
过去我跟老先生们推手,他们都这样。我跟师爷李文杰先生推手,我的劲走对了,师爷就说:“我输了。”我说您怎么输了,您没动啊?他说,为什么说我输了呢?你的这个劲是从脚底下上来的,你拿住我的“中”了,我的劲没下去,所以我就输了。假如说你推我,我这个劲下去再返回去,那我就赢了。这才是太极的东西。人家可是师爷,人家把这个面子搁下了吧。再来一次,我被拿住了,老先生一乐:“你输了吧?”我心里明镜一样,是输了。为什么呢?我再弄就勉强了,就顶着劲了。
但是,一般人都在追求“劲”,练出了“劲”大家都舍不得放下,不光是普通人放不下,就是很有成就的人也难以放下。比如李经梧先生。
李经梧先生和王子英先生交往最多,从1953年就和王子英先生交往。他原来住西单,在那儿有个百货店,为了学拳,为了和王先生近点,到了什锦花园和孙枫秋做油布生意。只要从北戴河回来,就常在王家,我去了几乎都能碰见他。但是,看他后来的录像,王家的手法不多了,可能是受了其他家的影响。
李经梧先生八十大寿那年,北京去了不少人贺寿。做寿的时候,李经梧说,我好【喜好】了几十年这个【指太极拳】,要说这个劲的巧妙,还得是吴家的劲。这是我听翁福麒说的,他参加了。
有一年中秋节,我大概记得是中秋节,我们在王家。我那时候年轻,负责沏茶倒水。王子英先生对李经梧说,咱们都喝点酒,你把你的能耐都拿出来,我看看怎么样。我们一听就高兴了,有热闹看了。桌子收拾好,就开始推手。
…………最后王先生的评价是——总算没白练。刚说完,一眼看见温铭三了,于是叹气说“铭三啊铭三,你呀,聪明反被聪明误!你从小就在这儿长大的,别说练,看你都应该看会了!”温铭三师叔赶紧说:“二叔您别说了,我太笨,我招您生气了……”那天晚上,孙博彦等等都在。
第二天,李经梧先生回北戴河上班。他走之后,我们在王家的时候,王子英先生说,他手上要是没有那个“劲”,他的手还能更好。
可是人都是这样,好不容易练出来那个劲,他舍不得、放不下。
再者,有些名家推手进步插裆,一下子把人撂倒,王子英先生绝对不会有这种手法。他问出来的劲非常巧妙,推着舒服,看着也舒服。进步插裆这种打法很容易就把人打坏了,当然那种手法实战也许是个优点。健身找劲,玩的是个乐趣,实战是另外一个东西。
过去推手讲究定步推手,过去王家培养出来的,都是这个规矩。杨禹廷、曹幼甫……这些第三代的人,推手都这个规矩,没有插裆、撤步、揪拽这些动作,那时候找的是“精”,后来找的是“功”,现在……
有个著名武术家在武汉长春观,打了半趟街也没占到便宜。当时,他和一个卖菜的说岔了,就动了手,抄了家伙,人家抡了扁担。人家玩了命,一个老农,他也没占到便宜。别说是大活人,就是一个小猫玩了命,你也弄不住它。我们练的是武艺,不是玩命,当然真打仗是另一回事了。

附:文章分类链接

声声入心——俄罗斯歌曲MV《多想活着》

连载‖道家修炼与太极——马春敏博士学拳心得⑤

新视频‖001.龙飞师兄推手表演并讲解

新视频‖002.马春敏老师练拳推手心得

论语漫言‖004.脆弱的关键

论语漫言‖005.观过知人

番外篇‖034.太极推手的“两把尺子”

番外篇‖035.阴先动,阳后随

闲情‖024.最酷最美小萝莉

传习录‖49.推手中的“开手”

传习录‖50.双重与虚实

传习录‖51.阴阳相济

潜修集‖069. 才有梅花便不同

潜修集‖070.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读史札记‖淮海战役中的两次“背水作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⑨

读史札记‖七亘村伏击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⑩

读史札记‖井陉战场古今谈⑪

年轻时代‖01.秋日的私语

年轻时代‖57.那年秋天

年轻时代‖66.候鸟之恋

(0)

相关推荐

  • 【原创】回顾与顾留馨先生的推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 ...

  • 连载 | 我和太极拳(09)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17-06-30 父亲只给六十分是我始料不及的.原以为自己的回答一定会得到父亲的肯定,既便得不了满分,至少也会获得些称赞:怎么也想不到结果是这样! ...

  • 太极松功击人如放电(二)

    我们练习太极拳怎么来这手,首先抓住她的要点,万法归一,我们 近来太极拳界有许多人认为,太极拳没有或者不讲招法的应用,并将其贬为低级无用的,我个人以为,这是十分错误的.武术之所以产生,开始所求的就是招法 ...

  • 细品|《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

    卷中·答聂文蔚   春闲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倦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欧阳崇一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周道通书 与 卷中·答陆原静书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卷下·右南大吉录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 ...

  • 细品|《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钱德洪序 先生初归越时,朋友踪迹尚寥落,既后四方来游者日进:癸末年已后,环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诸剎,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 ...

  • 细品|《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 先生日:"是求之于外了," 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