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割耳,逝世131周年,读懂“梵高式”艺术
提起梵高,想必即使是不关注艺术的人也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割耳朵、自杀,还有那些光怪陆离,极具个人特色的画作。132年的今天,梵高因向自己开了一枪后伤口感染不治身亡,年仅37岁。贫困潦倒,感情不顺,精神失常,路途坎坷是后人为梵高生平的总结,但或许沉浸在艺术中的他从未觉得不幸,他热爱生活、热爱作画。

梵高自画像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今天,值此梵高逝世132周年,和小K一起走进他不平凡的一生。
初见绘画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但他的工作生涯并不顺利,直到1882年跟表姐夫安东尼·莫夫学油画后,他才决定选择绘画。1885年,梵高完成了他的第一幅作品《吃土豆的人》,梵高有关艺术的所思所感,全都集中在 《吃土豆的人》中:“他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上面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梵高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无疑是一副充满张力、毫无保留的作品,梵高深爱着贫穷却质朴憨厚低阶级人民,他深刻地懂得他们的苦难与艰辛。在当时古典主义画作流行的年代,这些“丑陋”的模特简直是他们的噩梦,一些表现农场生活的作品大部分只是“无病呻吟”。所以当梵高激动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巴黎时,却得到了“背景应该是金色或黄铜色,这样的画在巴黎是卖不出去的,那里的一切都是如此明亮的......”但是梵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
人生事迹
如果说谁是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弟弟提奥是知己、亦是朋友,如今梵高的成就都应与他有关。梵高的家庭是一个文化大家,他的一生会六种语言,但对绘画却是不屑的,家中所有人都反对他,只有弟弟提奥是梵高绘画生涯中唯一的认可者和崇拜者,他死后也与梵高埋在一起。而且不得不说提奥也是一个优秀的画商,才让梵高的艺术流传至今。

梵高弟弟提奥
相信许多人都对“割耳朵”事件感到好奇,有人说他是因为摆脱烦恼,割了耳朵是为了不在听别人对他的诋毁;有人说梵高是为了一个妓院的女子,为了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痛苦,故割耳相赠。也有人说梵高的耳朵是他当时的好友高更割掉的,因为他们当时因为一个妓女起了争执,然而这些都是猜测。甚至还有人说,梵高割掉耳朵是为了他的弟弟提奥,当时弟弟是梵高唯一的支持者,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但是提奥却打算结婚,这让梵高深受打击,害怕他不再支持自己,所以便割掉了一直耳朵。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历史学家花费10年时间研究了与高更有关的一切著作和民间故事,得出了上述结论,梵高本人在失去了一只耳朵后没有对此事做任何评论。

梵高自画像
高更想必是梵高艺术生涯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同样作为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在当时比梵高有名得多。35岁的梵高与40岁的高更第1次相见是在1886年,高更欣赏梵高,梵高敬仰高更,相互成就。不过在梵高精神病严重后,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上,高更都不再敢苟同,两人很快便因性格不合散了。
作品风格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积的黄色作为主要基调,然后配以土黄色、柠檬黄及中黄色等,使观众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梵高将大块色彩装饰的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向日葵》
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

《向日葵》
以《星月夜》为例,该画作创作于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这一时期梵高的病情时好时坏,神智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因此这一时期他的画作线条更加粗野,笔意也更加随意。在这幅画面中,梵高使用生动固执的短线笔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夜空中的十颗星辰也是由流动的、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组合而成,近景的柏树形象则如同一座撕裂燃烧的哥特式教堂。画面中的夜空、星星及柏树的造型都是十分夸张、狂野、奇怪的,让人捉摸不定。此外,这种奇怪狂野的造型使人如同陷入一片黄蓝漩涡之中,油然而生一种绝望和恐怖之情。

《星月夜》
梵高的一生是纯粹的,对艺术有高度的追求和要求,他的艺术想法与成就是前卫的,这正是梵高作品在他去世后才流行的原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梵高的作品和故事,小K推荐大家读一读《梵高手稿》,聆听梵高想要传达给世人却从未能亲口说出的话,走进伟大艺术家从未被尘世击垮的美好心灵。

内容简介:
你不知道的梵高: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
梵高一生中画了很多画,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从近千封书信精心挑选150多封
撷取梵高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片段
撷取梵高对艺术、文学的独特见解
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及书信原稿作参照
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这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
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
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