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感冒 药你吃对了吗

伤风感冒药你吃对了吗

很多人伤风感冒,药店买药,买药就看适应症,治感冒的,与自己的症状类似的,买来便吃。

感冒在中医是感受触冒外邪一类疾病的统称,《中医大词典》:“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病证”,因此所有与自然季节或气候相关的外感疾病都可以看成是感冒,治疗以祛邪为主。

如今俗称的感冒,中医过去称之为伤风,多指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病机是外感风邪,侵袭肺卫,或营卫失调,或肺气失宣,有咽痛、鼻塞、咳嗽、头昏等症。治疗伤风,基本法则是疏风、解表、宣肺,具体治法用药,根据寒热虚实的病机性质,风热者疏风散热,风寒者疏风散寒,表实者发汗解表,气虚血虚则补气养血解表,总以祛邪外出为原则。

现在市面所售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相当多的没有疏风、解表、宣肺等祛邪的作用,而是清热解毒,抗病毒、抗感染,甚至有的清热凉血,不仅不能祛邪外出,有的还有引邪深入,遗留病根,导致感冒缠绵难愈,或者反反复复,或者传变形成其它顽疾的弊端。

治感冒,疏风祛邪为先,有寒散寒,有热清热,有虚补虚,有实泻实,但不离疏风祛邪外出。感冒有轻重,外邪相兼有多少,祛邪外出要根据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服药剂量和服药次数,不能机械地按照说明去服。病重者,剂量和次数适当增加,病情者剂量和次数适当减少,总以病情为准。

伤风之病,多在上焦,肺、息道,治疗用药多辛散升浮,疏风宣肺。《伤寒论》辨表、里而论发汗、攻里,《温病条辨》分卫、气而有辛凉、苦寒之别。《温热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清热解毒治在气、在阳明之里,不在卫分、太阳之表,没有疏风功效;清热凉血治在营血,若不透热转气,营血热邪很难外达。

有些止咳中成药,不分外感内伤,用罂粟壳、马兜铃、百部等敛肺止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许当时有效,就怕闭门留寇,风邪流连郁滞,壅塞肺气,传变肺胀、肾风等疾。

伤风感冒,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是基本治则,不过因兼杂的不同,具体治法用药有所不同。如风兼寒者,疏风散寒,荆防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之类;风兼热者,疏风清热,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风兼湿者,九味羌活丸之类;风兼虚者,参苏丸之类;外有风寒里有积热者,防风通圣丸之类。若是熬夜劳累,耗伤元气,可以配合感冒药,适当吃一点人参或西洋参,鼓舞正气,扶正以祛邪。

当下空气污染每多热邪,银翘解毒丸(《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的配方制成的中成药)较为适宜。但比较常见的还是寒热错杂,疏风而寒热并用,有利于提高疗效,可以用银翘解毒丸配通宣理肺丸。两种药都能疏风解表,通宣理肺丸辛温宣肺,银翘解毒丸辛凉利咽,寒热并用,向外升浮、发散,不闭邪、不留邪。供大家参考。

感冒虽然小病,但“风为百病之长”,不能留伏,更不能引邪深入。清热、解毒、凉血,以为能够抗病毒、消炎,但无疏风,开邪出路之功,不利于感冒断根,还可能留邪为患。

留邪,就是感受外邪,治疗没有祛邪,或祛邪未尽,病邪留着而导致的一类疾病,病机复杂,对健康危害较大,难以根治。要不留邪,感冒初起注意疏风,开邪出路极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