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路106号,北外滩这两栋建筑的百年守望


从中山东一路跨过外白渡桥,就来到虹口地界。从桥北堍往东拐,进入一条不那么起眼的小马路——黄浦路。在城市改造和更新的热潮中,它仍旧保持着一些昔日的韵味。在黄浦路天潼路口,有一幢红色和一栋灰色的建筑,很容易被人忽视,而其背后还藏着更多的故事。

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01

黄浦路106号,可能是虹口北外滩一线最为“低调”的历史保护建筑。相关资料中,对于它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更为有趣的是,它其实是由两栋风格迥异、且落成时间不同的建筑组成。
在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中,有如下记载:
而从《上海外事志》等相关地方志书和史料中得知,日本领事馆初建于1871年六月,地址北扬子路1号(今扬子江路),原名“出张所”,后称“日本公馆”,1873年改称日本领事馆。

1887年外滩公园东望

其中就有早期的日本领事馆建筑(箭头所指)

图片来源 |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1911年,在黄浦路25号A(即黄浦路106号)建新馆。该馆占地面积3670平方米,建筑面积9422平方米。建筑物坐西朝东,入口面向黄浦江,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中部屋顶为长方形平面的双尖拱顶。南立面底层为弧拱门窗,主入口上楣有精美的石雕山墙花。二、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檐口、柱头、勒脚、栏杆等细部有精致石雕装饰。为清水红砖墙的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建筑。

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

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黄浦路和扬子路
20世纪初,日本发行的“上海名所”系列明信片中的日本领事馆影像
图片来源 | Kobori,Rintarō 小堀倫太郎,
Natsukashi no Shanhai: shashinshū / 懐かしの上海 : 写真集 (1984)

02

可以比较确定的是,此处早在20世纪之初就已经出现了两栋主体建筑:一栋靠近江面(扬子江路)、一栋临近黄浦路。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释1941年建成的那栋黄浦路106号现代风格建筑,也就是我们现今俗称的“灰楼”,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原有地块(或者说是原有建筑)基础上翻建而成。
这栋外观简洁、厚实的建筑,坐南朝北,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呈现出早期现代派风格。平面为正方形,立面为竖线条构图,特别是北立面中部饰置六根有凹槽的巨柱式壁柱,直接贯通至四楼。两侧立面细部用花岗岩石饰面,层间窗洞口较小,略显低调。

1947年苏州河口黄浦江岸线航拍影像

黄圈内就是黄浦路106号两幢楼

图片来源 | 上海测绘院 天地图.上海

1945冬季从和平饭店北楼远眺虹口一线
黄浦路106号两栋建筑(箭头所指)非常醒目
图片来源 | University of Bristol - 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

03

“灰楼”真正进入公众的视线,要从它与联合国的关联说起。
许多的联合国机构在二战结束后陆续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战后中国以及远东尽快复兴。起初,这些机构分散在上海各处办公,后陆续搬入黄浦路 106 号大厦内办公。1948 年 1 月,将该大厦正式定名为“联合国大厦”。
当时的联合国驻沪机构共有10家,以下为基本介绍:
1、联合国上海办事处。
2,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
3,联合国劝募及救济难童组织远东局。
4、国际儿童紧急救济基金中国办事处。
5、国际劳工组织远东分局。
6、联合国国际难民组织远东局上海署(简称“上海署”)。
 
7、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东方科学合作馆。
8、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特别顾问团办事处。
9、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团办事处。
10、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
1946年,由联合国捐助的救济粮从南美运抵上海
图片来源 | 联合国官方档案库 Archives.un.org
1947年,联合国捐助的联合收割机
在上海闵行田间进行展示
图片来源 | 联合国官方档案库 Archives.un.org
1947年,医生们正在为上海儿童做X光胸片检查
该设备由联合国捐助
图片来源 | 联合国官方档案库 Archives.un.org
1973年,图中右下角,黄浦路106号两幢楼的各种细节十分清晰
图片来源 | UWM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
1935年与2016年的苏州河河口航拍对比图
历史风貌区的沧桑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左上角的黄浦路106号则默默见证了这一切

黄浦路106号的两幢大楼,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也见证了上海的时空变迁。

来源:上海发布

(0)

相关推荐

  • 黄浦最上海“奇妙建筑”大赏 |不止外滩建筑!石库门、老洋房、纸片楼、绝美皇冠……带你一一解锁!

    读懂上海最好的方式, 就是走街串巷, 在那一条条梧桐浓荫里的小巷, 看婆娑摇曳的法国梧桐 和一幢幢风情万种的历史老建筑交相辉映. 本期,我们就要带你开启一场 最上海"奇妙建筑"大赏 ...

  • 行走在外滩源

    行走在外滩源 王伟国 06-17 阅读 882 关注 来自话题 #魅力上海游记 822篇 外滩是近代上海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源就是外滩的源头.1843年上海开埠时,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西南侧的李家 ...

  • 黄浦路106号红楼

    日本领事馆始建于扬子江路位于黄浦路106号.占地3670平方米,原南北各有一幢红楼,1941年,北面一幢红楼重建成灰楼. 红楼:日本建筑师平野勇造设计,协盛营造厂承建,1911年落成.建筑面积2705 ...

  • 上海外滩源

    金松定 关注 上海外滩源 06-16 阅读1021 来自话题 #小众景点推荐 2.5万篇 2021年6月18日 趁着梅雨季节中难得凉爽的好天气,六月十六日上午,我们五位老同学相约來到外滩源闲游. 外滩 ...

  • 黄浦路15号(原礼查饭店现证券博物馆)

    上海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一八四六年(清 · 道光二十六年)西名RICHARDSHOTEL,由西人礼查RICHADS创建,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 ...

  • 【教师文学-专栏】望志路106号(外一首) / 作者:陈峰

    望志路106号(外一首) --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而作 ◆陈峰 这个普通的门牌号码, 你可否记得它? 那乌漆大门里的呐喊, 唤醒一个民族的新生: 那石库楼墙上的数字, 闪烁一个时 ...

  • 黄浦路20号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事馆

    1914年7月,由俄罗斯外交部出面在上海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北堍公共租界黄浦路南侧一方购置土地,用于建造新的总领事馆大楼.同年,新的总领事馆馆舍于黄浦路20号即动工兴建.整幢馆舍由德国设计师汉斯·埃米尔· ...

  • 虹口北外滩这12栋经典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俯瞰黄浦江和苏州河的 "最佳观景台"上海大厦 "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 "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 "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 ...

  • 把北外滩这12栋经典建筑,说给你听

    2021 09.01 ArTianist 俯瞰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最佳观景台"上海大厦 "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 "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 ...

  • 高安路93号德国青年派风格特征建筑

    高安路93号,赉安洋行设计,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假三层砖木结构,近代法式风格花园住宅.局部带有德国青年派风格特征.红瓦组合坡顶,外凸小阳台有圆锥形底托,淡青色水泥拉毛墙面,局部以白色 ...

  • 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

    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坐北朝南.前身为金城大戏院,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国华影业公司经理柳中浩.柳中亮兄弟筹资建造,次年2月1日落成开业,黄中杰任经理. 1943年改演京剧 ...

  • 北外滩影像日志 | 武进路住宅(三)

    编      辑:子鸥 摄      影:杨伯荣 海报设计:杨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