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国学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挑战书

共读国学第一期已经从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日坚持了1000天,来来往往最终有近百人坚持到了最后。陆游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来吧少年,加入咱们共读国学第二期!玩耍规则见本篇内容后……

6666-667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唐·杜甫的《绝句二首》

原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品读:大意是: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后免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一》

原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注释

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品读:大意是: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共读规则】

第一期咱们是每天学五句左右,背记一两句;第二期咱们进阶一下,曹班长会精选合适的学习内容推送,单列成行的五句古文或两三句诗词都要背记,最多一句背不了。同学们,咱咬紧牙关下点真功夫,必须揭去人生中无关紧要的东西,彻底告别装模作样!

背完转发微信图文到朋友圈,清晰标注“共读国学……天”,能坚持再加群

同学,咱们组团对抗惰性,肯下功夫学习你再说进班,已淘汰一千多人了!

简介:真实,坦诚,生动,有血有肉的曹班长。回乡书生创办者兼主编,共读国学发起人。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同学,跟班长一块儿善良,一块儿刁民,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坚持读书和运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