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四种读法

读书是学习和研究的必由之路,但天下书多如牛毛,如何选书读书对于初探学术门径的年轻学人来讲尤为重要。本文作者袁江洋教授是科学史界的著名专家,他以科学史的学习和研究为例,分享了自己对于研究生该如何读书的一些心得,想必对其他学科也多有启发和裨益。

撰文 袁江洋(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在研究生阶段,读书一定要保持速度,精读也不例外。快速读书,甚至是“翻书”,是提高学术素质、视野和鉴赏力的快车道,也是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增强发现学术问题能力的捷径。

读书有多种读法,我归纳了四种。

读一本书

这种类型的读书是指读需要精读的书。

哪些书需要精读?

简言之,1)在学科交叉点、学术领域交叉点上出现的书;2)承先启后的书;3)思想上最具启发力的和论证最完美的书。

对科学史专业的研究生,在此列以下几种:

a、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英文适当对着读。这是一本影响极为广泛的书,其影响面涉及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三大领域。譬如,范式概念得到广泛应用。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科学知识社会学)学者也通过对库恩的强解读阐发其强纲领(尽管库恩本人对此深感不满!)。

左:《科学革命的结构》英文版;右:《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译本

b、巴特菲尔德《现代科学的起源》,中英文一起读。这是历史与科学史交界处的重要著作。

左:《现代科学的起源》英文版;右:《现代科学的起源》中译本,旧译“《近代科学的起源》”

c、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社会学》。这是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交界处的重要著作。

d、迪昂《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物理学家的哲学著作。

e、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西方哲学史方面必须找一本来细读,文德尔班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史,算是主流,且相对严谨。

对于所谓“经典中的经典”,需要细读。先快速粗翻一遍,然后抓住各章主要问题细读,弄清其中的术语、概念,做完这些基本功后,1)找出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2)弄清作者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线索,3)清点其论据和文献材料,4)弄清作者的结论,5)立即开始尝试展开自己的批判——不要迷信作者,尤其不要迷信其结论,要保持自己的批判力。不论读到何种程度,只要做好这5方面的事情,这一番读书就算是有成效了,这书就可以暂时放下了。

读一位作者的书

读一位作者的书,就要将选择的作者的书或论文全部找齐(尽最大可能吧),彼此参照,同时阅读,全面理清该作者的学术价值取向、他的理想、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他看世界、看事物、看学术、看其研究对象的方式与见解)、他所涉及的全部研究领域、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理解问题的提出、解决以及新问题的产生)、理解他的整体工作计划、理解他的思想变化过程等等。

同时阅读是很重要的。不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这样费时间,且不易找出书与书之间的关联。看一本书,看到某个感兴趣的问题时,就将其他的书找来对着看(包括其他相关作者的著作),一边看,一边想。尽早建立自己的学术坐标系,将同旨趣的、方法论上同构的(不同学科往往同时出现旨趣一致、方法相似的著作),列入坐标系并标定其方位和位置。

在进行批判时,应顺着作者的思路,往开处想,即考虑一个能够将作者的整体研究框架包括在内的、更大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中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譬如,在阅读乔伊诺夫《伟大的存在之链》时,看到他安排一章探讨“存在之链的时间化”,那么,就可以接着想,他是否还应该探讨“存在之链的社会化”这样的主题呢?

要想在更深的意义上展开批判,就必须对自己所选择的领域里的各个主要问题形成完整的看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进路与风格,这样才能将其他作者的研究见解与自己的一一印证,或批判对方,或批判自己,以使自己完善。

读一个学派的书

在科学、哲学、历史、社会学以及其他领域,均形成过一些学派。一个学派的形成,要满足一些条件,如,每一代要有一位或数位学术领袖或学术核心人物,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纲领,而且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找出一组特殊的、有学术意义及社会意义的问题,有他们自己的方法,并且有一系列重要成果。

就历史而言,兰克实证史学是一学派。年鉴学派又是一学派——其第一代领袖是布洛赫、费弗尔,第二代领袖是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第一代提出了总体史学的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第二代则进而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方法(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时段划分,以及适合于各时段的分析手段)。

逻辑经验主义的著作可读卡尔纳普、享普尔的著作以及蒯因等人的批判著作。

在科学史中,柯瓦雷科学思想史学派是科学史学科制度化初步完成时出现的占据优势话语地位的学派,该学派注重形而上学与科学之间的关联,看重逻辑理性的作用而不重视归纳方法对科学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共时分析、语境分析等等。譬如,柯瓦雷甚至提出,16-17世纪科学革命并不是得益于经验科学的发展与归纳方法的应用,并非得助于培根哲学以及工匠实验传统,而是得益于中世纪以降的思想实验传统。他认为,伽利略落体定律的发现是将中世纪的理性思维模式(思想实验)发挥到极至而达到的成果,而伽利略本人并不做真正的实验。这种说法一反以往在实证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历史研究传统,走上唯理智主义的极端。事实上,德雷克证实,伽利略做过斜面滚球实验,其落体定律可通过数学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到达。

选择读物时,可将柯瓦雷、库恩、狄布斯(A.G. Debus)等书放在一起对着读,再扩大范围到默顿社会学的科学制度化研究著作(科学制度化可解作科学革命的成果),进入对克隆比等人的连续论科学史著作的对照阅读,最后对后现代反讽体的科学革命著作的对照阅读(如夏平(S. Shapin)《科学革命》)。

在一个主题下读书

在进行学术知识贮备和素质提升时,采用在一个主题下读书的方式会有很大收益。

a、在“科学革命”主题下读书,将不同学派的不同方法、不同研究进路、不同结论作综合分析、比较、判断,然后设计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与视角,形成自己的预见,然后去了解、仔细解读原始文献,以印证、支持自己的看法,或者修正自己的预见以使之与文献材料一致。

b、科学与宗教关系。可将霍伊卡、巴伯、默顿等人(如当代有关著作)的书放在一起对着读。

c、科学政治学(科学与政治)。可将福曼(P. Forman)、黄一农(台湾)、SSK类型的著作和文章(尤其是夏平S. Shapin)放在一起对着读。

d、世界科学的历时发展。可将汤浅光朝、普赖斯、贝尔纳以及戴维斯的非标准统计研究放在一起读,并了解有关科学计量方法和数据库之所在。

e、迪昂-蒯因论题。可将迪昂《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奎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以及其他有关著作(科学哲学的外文综合性著作)或文章放在一起读。

一般说来,刚开始进入具体的学术研究时,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术分支或学术领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作者(或者说研究者),然后做一些模仿性的研究。即以类似原作者的方式,找一个相似的问题进行论述。

美国科学史家霍尔顿曾建议过这样的做法:一个青年学者,在起步时应选择一个他有兴趣的领域,然后了解此领域内各种不同流派的工作、方法与见解,然后选择一个他所喜欢的学派,再了解并掌握该学派的基本研究进路,然后选择一个问题,运用这种进路展开研究,完成自己的处女作。再一步一步往下走,最终会逐渐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一个优秀的青年学者,应从一开始就抱有更大的目标。为此,他必须通过大强度的、快速的阅读与思考来迅速拓展其视界,对他所在的整个学科形成基本了解,包括学科性质与主要学派、主要研究进路、主要问题领域;同时了解相邻学科的学术进展与方法论变迁,这样他才能找到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并找到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经过这样一个回合,就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点、方法和进路。

(0)

相关推荐

  • 评职称自费出书 学术专著合著署名出版

    评职称自费出书 学术专著合著署名出版 评职称时候要求出书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文件的要求出书.如中小学副高级评职称需要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以上,正高级教师需要任现职以来出版发行本 ...

  • 评职称出书挂名怎么办理

    评职称出书挂名怎么办理 评职称出书是学术专著著作教材图书出书的通俗说法.一般像工程.建筑.教育.医学.计算机.农业等专业在评中高级职称时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学术成果选项中就会有要求学术专著著作作为第X作者 ...

  • No.109 读书 | 时隔三年,重走《科学的历程》!

    在书架前搜索,看到了这本吴国盛教老师的<科学的历程>,决定再读这本书. 已经又断断续续读了一周,刚开个头... 说到再读,时间回溯到2016年上半年.记得某天晚上,在qq上和大学本科时的L ...

  • 评职称办理专著独著合著著作教材署名需要注意什么

    评职称办理专著独著合著著作教材署名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很多作者在参与职称评审的时候都会选择学术专著.独著.合著或者教材等著作出书出版的方式,评职称出书署名挂名加分多,容易办理,没有门槛限定要求,费用不高 ...

  • 俞晓群 | 我与郭书春先生的合作与友谊

    自1982年大学数学系毕业,我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光景.在漫长的职业经历中,因为工作需要以及个人的兴趣,我接触过许多优秀的作者.如今回忆起来,哪一位作者最让我难忘呢?总览全部所识所见 ...

  • 【诗词】中国四大科学名著 河北 王建中

    中国四大科学名著 河北 王建中 1.七律·梦溪笔谈(注) 科学史上里程碑, 大作成书问是谁. 沈括高谈泼墨写, 梦溪撰著纵毫挥. 集珍聚桂凝心血, 琢玉穿珠簇锦堆. 睨睥文坛传妙术, 鸿篇巨制敢称魁. ...

  • 鹄字有四种读法,你知道么?

    讲真,鸿鹄两个字放一起好认,要是单飞出来多数人认不出.比起七月流火.菁菁学子.吨吨教诲.乳秀未干.侉(kua)离分裂力谁任更难一点. 鸿鹄到底是啥鸟?最早文字记载的,可能是肝胆相照.义气冲天的&quo ...

  • 捧起书来就犯困?读书有四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阳光明媚的中午,小明坐在书桌前,翻开了老师在暑期布置的阅读任务书籍开始阅读. 可是刚读完第一页,他就打了一个哈欠,开始心不在焉. 几分钟后,这本书仍停留在第二页上,而小明,却已经进入梦乡...... ...

  •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 ...

  • 英语日期的六种写法和四种读法 英语日期的读法必须加the吗

    英语日期的读法.写法 1.年份 关于四位数年份的读法有下列几种情形: 1)一般情况下,将表示年份的四个数字按前后分为两组,每一组的数字都按基数词来读.例如: 1865年读作 eighteen sixt ...

  • 超级有效的四种读书方法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member Everything You Read 这四种策略可以有效帮你记住你读的所有书 1. Generate questions and l ...

  • 我的读书故事 || 神秘的呓语——《惊喜记》的另一种读法(郭学谦)

    建议先欣赏<惊喜记>. 杨永康||  惊喜记(上) 惊喜记(中) 惊喜记(下) 读杨永康老师的散文,我这里特指他的<惊喜记>,一篇17000多字的散文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座神秘 ...

  • 四种读书摘抄的功夫

    2020-09-14 01:01:38 抄功,就是读书时摘抄的功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天资再高,要长久记住自己读过的书是困难的,非借助抄书不可.所以,有人主张&q ...

  • 《绝对网球》读书笔记之二:平衡的概念以及四种训练方法

    在昨天的读书笔记里,我简述了保持身体平衡对打好网球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接着介绍马蒂·史密斯在<绝对网球>里谈到另外两个话题--什么叫做平衡?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说到平衡,人们很容易想到& ...

  • 简放|读书笔记:四种主要的交易风险(20200610)

    5月份读了一本经典的<交易心理分析>,从6月1日开始,再读一本经典,暂时不说书名,读完的时候我会公布的. 1.理解风险,尊重风险,这就是顶级交易者们的标志.他们知道,如果你不去注重风险,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