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董邦达《孤山放鹤图》

清 董邦达 孤山放鹤图 纸本设色 西泠印社2010秋拍 成交价806万元

作品鉴赏

《孤山放鹤图》纸本设色,纵135.5厘米,横69厘米,所绘乃借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典故描绘西湖风景,是董邦达的如意之作。董氏是浙江富阳人,富阳山明水秀,地近杭州,两地相距仅三十余公里,当年黄公望作《富春山居图》,画中所绘正是从富阳到桐庐那一段被称作富春江的两岸景致,而起笔那一段就是董邦达的家乡。自幼为山水浸润,又受诗文熏陶,作《孤山放鹤图》无论从人文还是自然的角度来说,都是董邦达谙熟于心的题材,故而绘来轻松自如。董氏作山水,上窥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近学董其昌,论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将他与董源、董其昌连成一脉,既是言其师承,也是对他的褒奖,评价不可谓不高。所作善用枯笔,线条干而毛涩,并以涩笔皴擦,注重烘染,所以董氏山水给人以轻盈柔美、明快流畅的视觉感受。

此画作于何时画家没有交代,以乾隆皇帝“丙寅(1746)首春”在画上御题推断,作画的下限应该在乾隆御题之前,而上限为乾隆九年(1744)六月之后,也就是1744年6月至1746年2、3月之间。因为乾隆九年六月之前,董邦达在詹事府任右春坊中允,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机构,也不是一个显要的职位,因为清代自雍正朝开始,詹事府的职掌起了重大变化,它本是一个管理太子宫内事务的机构,但是清代自雍正朝开始不立太子,它的职能就等于被废了,而机构依然保留,成了皇帝安置文学侍从和备翰林官员升转的衙门,所掌为经史文章之事。左、右春坊中允是詹事府的中下属官,尽管官阶正六品,但是难以进入皇帝的视野。而正是这个时候,董邦达获得了充日讲起居注官的机会,虽说与“中允”而言这是平调,但却被调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上: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从此他得以亲近乾隆,仕途开始朝阳,《孤山放鹤图》就是在他获得这一平调之后所作。

上有乾隆御题七言绝句二首,并钤起首印“研露”及“乾隆御题”,“含经味道”款印,这是乾隆对身边侍从进呈书画的惯常钤印,印见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五册,乾隆卷一。两首诗则收入乾隆《御制诗集》初集卷二十九中。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乾隆专门为董邦达这幅画而作,这对刚刚从右春坊中允充为日讲起居注官的董邦达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其实,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董邦达以其人品、才学乃至所擅之书画不仅在朝廷内部赢得了口碑,也日益为乾隆皇帝赏识和信赖,他一生职务变迁极多,几乎成了乾隆皇帝急需时的备用人选,都与此有关。及至晚年,在工部、吏部、礼部之间被频繁调遣,并一度兼任工部和礼部二部尚书,还数度以尚书之衔担纲殿试读卷,乾隆三十一年,更得殊赏,赐予紫禁城骑马。但是他毕竟老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七十岁的董邦达深感疲惫,身体出现了衰象,于是向乾隆皇帝请辞,乾隆仍不舍这位老臣,以体恤之怀谕旨吏部:“邦达年逾七十,衰病乞休,自合引年之例。惟邦达移家京师,不能即还里。礼部事不繁,给假安心调治,不必解任。”“不必解任”就是让他带职休养,别的不说,仅从俸禄这一点看,如果致仕(退休)在清代非世袭之官得俸是原职的一半,而带职休养,尚书在清代官阶为从一品,依顺治元年所颁俸禄标准,年俸银加柴薪银两项合计为327.8两,可见乾隆皇帝对董邦达的厚爱。但是两个月后董邦达就因病去世了,乾隆皇帝再下谕曰:“礼部尚书董邦达久直内廷,奉职勤慎,前以衰病乞休,特加恩给假调理,以冀渐痊。今闻溘逝,甚为轸惜,所有应得恤典,该部(礼部)察例具奏。”“应赔银两,着加恩宽免。”清代皇帝对大臣是有考核的,董邦达去世后,乾隆宽免他的应扣部份,这样的待遇不是所有大臣去世后都能享受到的。以“文”字加谥,谥号文恪,这也是朝廷给他的崇高哀荣。

关于这幅作品,还有一点值得谈谈。此画以西湖为题材,除了董邦达来自那一方水土以外,与乾隆皇帝初次南巡一事大约也有关系。早在乾隆九年(1744)朝野内外就曾传言乾隆皇帝将有南巡之举,兵部尚书讷亲于这一年奉命视阅江南就被视为是替乾隆南巡打前站作准备,结果因为昏庸的讷亲动作过大,并且过于奢侈遭到普遍议论,最后是否因为讷亲的误事推迟了乾隆南巡不得而知,反正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直至乾隆十六年(1751)春节之后才成行。这期间董邦达因为母亲去世返藉丁忧,《孤山放鹤图》是其丁忧回京后所画,时间、题材都与乾隆将有南巡之举巧合。他在皇帝身边当差,对乾隆的行踪有所了解完全可能,绘一幅合乎皇帝心情的画以博乾隆欢喜,也是合乎情理的。

《孤山放鹤图》民国初年为江苏吴县人、曾在北洋政府时期任财政部钱币司司长的著名收藏家章保世收藏,后归民国著名收藏家、实业家王有林收藏,是为难得。 (胡西林)

作品资料

作者董邦达  尺寸135.5×69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创作年代暂无

估价RMB  7,000,000-8,000,000

成交价RMB  8,064,000

HKD  9,409,568

USD  1,209,600

EUR  887,040

专场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拍卖时间2010-12-13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部分出版著录:

1. 《神州国光集》第十五集,上海有正书局,民国年间珂罗版。

2. 《南画大成》第六卷P105,日本兴文社,昭和十年(1935年)。

3. 《八大山人全集》,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79年。4. 《八大山人书画集》第二集P28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5.《艺术家》总第143号P183,1987年第四期。

6. 《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the life and art of BadaShanRen(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与艺术)》,王方宇、班宗华编,耶鲁大学出版社,1990年。

7. 《历代名画大观·花鸟人物轴》P174,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8. 《八大山人书画编年图目》上卷P204,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9. 王方宇《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问题》,载《八大山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八大山人》P138,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款识:孤山放鹤。臣董邦达恭画。

钤印:邦达(白)

跋文:漏泄春光香雪枝,高朋坐待莫嫌迟。奚僮翘首胎仙下,应是逋翁返棹时。梅鹤天然称隐沦,危亭湖畔与谁怜。肩舆莫羡陶彭泽,此子翩翩亦可人。乾隆丙寅首春御题。钤印:乾隆御笔(朱) 含经味道(白) 研露(朱) 含豪邈然(朱) 乾隆御览之宝(朱) 漱芳润(白) 乾隆御赏之宝(朱)

签条:清高宗题董东山画孤山放鹤大帧妙品。

鉴藏印:自在香馆(白) 章保世精鉴印(朱)

说明说明:乾隆帝御题,章保世收藏。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0)

相关推荐

  • 董邦达,高居天官,为山水画家三董之一,不过,他的影响最小

    <画人传>~第341篇 董邦达,高居天官,为山水画家三董之一,不过,他的影响最小! 文/卢秀辉 董邦达(1696-1769),字孚存.争存,号东山.非闻,浙江富阳人. 董邦达的祖父是乡间行 ...

  • 清代书坛:常为乾隆皇帝代笔,乾隆评: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

    张照<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轴>,清代,纵122cm,横60.7cm,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 ...

  • 西湖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早春怒放的自然特性,象征着君子"孤高傲岸.洁身自好"的 ...

  • 杭州孤山中山公园(二)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运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 ...

  • 西湖申遗的功臣 乾隆大爱的杭州画家——关槐

    作者简介:清兄,浙江江山人,居杭十余年,此心安处,已是吾乡:行山听泉,访石问刻,觅古探幽,在此山水之间,领悟"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的心境.   认识关槐,缘起于他在西湖 ...

  • 【粤港诗钟】 | 碎锦格:八大山人

    老 词 宗 掌 眼 雕 龙 粤港诗钟 新 钟 社 横 空 出 世 2019年10月27日,粤港诗钟社挂牌,经过两天临屏试笔后,于29日参与"中华诗钟社每日一题"作业<碎锦格: ...

  • 清 董邦达《曲院风荷图》

    清 董邦达 曲院风荷图 纸本设色 66x1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曲院风荷图>画的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曲院位于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 ...

  • 清 董邦达《花港观鱼图》

    清 董邦达 花港观鱼图 纸本设色 90x5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港观鱼为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景(花港观鱼地处苏堤的南段西侧.是承佛光紫气而幽静的植物园林).画中的西山层 ...

  • 清 董邦达《柳浪闻莺图》

    清 董邦达 柳浪闻莺图 纸本设色 154.4x3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 ...

  • 清 董邦达《三潭印月图》

    清 董邦达 三潭印月图 纸本设色 45x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 ,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 ...

  • 清 董邦达《双峰插云图》

    清 董邦达 双峰插云图 纸本设色 66x1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曾多次巡幸江南,他们的驻跸.吟咏及宸翰,大大增加了江南山水的人文厚度.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清代 ...

  • 清 董邦达《断桥残雪图》

    清 董邦达 断桥残雪图 纸本设色 133x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断桥残雪图>画的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景.白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两湖之间.春雪未消, ...

  • 清 董邦达《苏堤春晓图》

    清 董邦达 苏堤春晓图 纸本设色 66x1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 ...

  • 清 董邦达《弄潮图》

    清 董邦达 弄潮图 设色绫本 上海新华2009秋拍 成交价253万元作品鉴赏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加<石渠宝笈>.&l ...

  • 清 董邦达《竞渡图》

    清 董邦达 竞渡图 纸本水墨 保利2013秋拍 成交价155.3万元 作品鉴赏 此立轴为水墨纸本.高112厘米,宽52厘米.为清代书画家董邦达所作.画家自题款识:"兢渡图,董邦达画.&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