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练法要领 2024-05-15 11:10:50 身法: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练法: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习拳箴言: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神规矩,不离规矩。初习要慢,逐渐要匀,极熟后,从心所欲。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劲若断而意实未断也。灵动神妙,造极登峰。习拳至此,不可思议矣。(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谈。故第一须动,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四)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勿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气血调匀,否则有害无利。(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之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到臂部肘前一节,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致难于轻灵。(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头容正直,吊裆则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九)如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黏连粘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及时时以两臂摸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十)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十一)太极拳行住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举步之轻重,立定之进,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头着力,均可体验之。(十二)初步练拳时,觉身躯疫痛,此乃换力,不必惊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十三)架子练熟,推手入门。乃讲功劲,太极拳有粘动劲、跟随劲、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搓劲、揉劲、贴劲、扶劲、摸劲、按劲、入骨劲、摔动劲、挂劲、摇动劲、发劲、寸劲、脆劲、抖劲、去劲、冷不防劲、分寸劲、蓄劲、放箭劲、等劲。等等以上诸劲,仅述大概,领略各种劲。在知觉中运动中求之。一人求之较难,二人求之较易。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务在人身上求之。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十四)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发劲之原理也。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伸手不得过鼻尖,上举不得过眉,下压不得过心窝。此古之遗训也。如达此禁忌,力卸矣,变化之妙,主宰于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过鼻尖矣,力已卸矣。但左胸往后稍含,腰部稍稍左转,力又足矣。此变化在胸。主宰在腰也。形于手指者,浑身松灵,刚坚之劲,在于手指。则如纯钢松软之条。上有铁锤,向前一弹,所向披靡。无法御之。学者细心推敲,不久可得内家真劲。手法特别者,不在此禁。(十五)人乃动物,具有灵感。譬如我以拳击一人。彼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抵抗乃人之本能也。静物则不然,如悬一沙包。垂悬不动,拳击之后,当前后鼓荡。然其鼓荡之路线,乃一定之路线。向左击之,向右荡回。此乃物之反应也。人则不然,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须先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得用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十七)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在此原子时代,何物非阴阳,故行功论有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故读者于举手投足,务须注意一阴一阳。(十八)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文以养身武以御敌。(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于是论也,真实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纯然,自得得心应手之妙。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余曾曰: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拳术界中人多讲义气,学者当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则为师者必尽心教导。此虽世俗之理,但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二十)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润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杀,天之性也。然火遇风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坚,秋冬不调。人知礼义,见义勇为,此乃易后天之性返先天也。人未练拳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人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学者得此动后,当知余言之非谬也。(本文完) 赞 (0) 相关推荐 怎样做到练武又练功?真传内家拳在行拳走架中抻筋拔骨易筋洗髓 人类的发力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推,拉,旋. 我们学习内家拳,就要从最简单的推开始,太极拳称之为掤.但推和掤表面相似,内涵却大不同,从推到掤是一个质的飞跃. 普通人的推都是后天 ... 【原创】张光宗先生解读洪公原著“太极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下篇】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 太极拳站桩的要领 往期:杨式太极拳85式用法全集,所有的诀窍都在这了! 往期:杨式太极拳85式用法全集,所有的诀窍都在这了! Show More 欣赏丨民间太极高手 展示太极拳“缠丝劲”练法 欣赏丨民间太极高手 展示太极拳“缠丝劲”练法 太极拳“顺逆缠”要领只需记住一句话 "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圆开胯,膝走上下."正是顺逆缠身体运动的所有要领的阐述. "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是讲手臂的运动规则.这两个段好象都是自相矛盾的,因 ...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基本方法: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 ... 民国时期太极拳的练法,珍贵功夫录像,现在已经失传! 民国时期太极拳的练法,珍贵功夫录像,现在已经失传! 太极拳的身法要领,学习顺序是什么? 太极拳的精华全在于身法的练习,拳架是个容器,身法要求是要装进去的精华. 不过,身法要领那么多,我们学习时根本就顾不过来,有没有一个顺序让我们按部就班地掌握呢,就像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地往上升. 有的,今 ... 李雅轩谈太极拳具体练法和检验练拳准则 太极拳内功具体练法 *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 ... 归纳总结打好太极拳十大要领,看看你具备几点?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止要通过修炼太极拳提高身体素质,更要接受太极思想的熏陶.要做到这一点,身法.动作很重要,同时,对修炼的目标有看法.有思路,也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这十句话,只有太极高 ... 太极拳腰胯练法秘诀! 太极拳腰胯练法要求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综观现在许多人的练法,似乎与太极名家大师的要求练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我把过去近六十年来跟先师们学拳时听到的.见到的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