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的孤军长征:第四支长征队伍,最早到达陕北,兵力不降反增
相关推荐
-
会宁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2
由于当年二方面军并没有到达会宁县城,因此,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只是一.四方面军. 会师后,一方面军向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赠送了红军被服厂赶制的冬装,还有毛衣.毛袜.手套.鞋子等慰问品,有的毛衣.手套上还绣有 ...
-
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根据地时住在瓦窑堡
李德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根据地时住在瓦窑堡,苏区面积较小贫瘠还不巩固,四处受到威胁. 1935年11月,国民党军队有20万人,与只有2万兵力的一方面军相比是10倍的优势. 东北军的 ...
-
红军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原计划是有的,但是彭德怀没同意
从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踏上长征之路起,先后有4支红军队伍踏上长征的征程. 红军长征 而这其中,除了人数最少.行军路线与其他三大方面军主力截然不同的红25军之外,其他三支 ...
-
三十九军 · 红军军的红军之路 (下)
编者按 39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一支让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有落脚点的劲旅.假如没有这支部队,中国革命的历史就会改写.而这支部队的领导 ...
-
养病九年还是“第二大将”!徐海东那些不为人知的功绩
养病九年还是“第二大将”!徐海东那些不为人知的功绩
-
徐海东缺席了解放战争,为何能位列十大大将第二位
徐海东,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人,出生于1900年6月,家境贫寒,靠做窑工维持生计.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普通家庭尚且生存艰难,何况是徐海东这样的贫困之家呢?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徐海东做窑工的收入 ...
-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若要说哪支红军队伍最传奇,可能没有一支部队能够与红二十五军相比,这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在红军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支偏师,1934年长征前夕,整个红军队伍有20余万的部队,而红二十五军也就3000 ...
-
红军长征到底有多少支部队?一般看法为四支,还有一支鲜为人知
周恩来弥留之际,想听<长征组歌>,但被拒绝了.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周恩来牢记长征中红军指战员英勇斗争的场面:在他病倒处于极端危险之际,是同志们日夜守护他,硬是把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他当 ...
-
四支红军长征兵力变化,中央红军损失最大,有支红军不减反增
1934年开始,先后有四支红军部队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最艰苦,有一支红军历经长征,兵力反倒增加了. 长征前各红军兵力 1.红一方面军,五次反围剿前战斗力最强,大约10万人.长征出发时,部队加上两个机关独 ...
-
此人长时间养病,战绩平平,为何主席却说:必须授予大将军衔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0期.排在我军开国大将第二位的徐海东,很多朋友并不熟悉,因为解放战争时他几乎销声匿迹.但在红军时期,除了人人皆知的三大方面军外,其实还有一支红军主力队伍,那就是徐海东大将统 ...
-
八路军下辖六个主力旅,为啥这个旅建制最特别?
八路军是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成的部队,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精华,其大部分指战员都是经历过长征,身经百战的健儿.虽然这些部队都经历过长征,并且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部队, ...
-
中央红军过草地后陷入困境,无意间一个烧饼铺老板帮了大忙
1935年8月,昼夜不停的红军熬过泥泞.历经艰辛,走出了茫茫大草地.本该是革命历程中值得庆祝的大事一件,然而眼下红军处境艰难--蒋介石已布下天罗地网,就等将红军一举拿下. 此时物资又严重匮乏,弹药不足 ...
-
红25军长征开会时遇袭,军长副军长受重伤,科长留墨迹后成正国级
1934年底,根据上级的指示,红25军2900多人,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在随 ...
-
长征出发时1.7万人,到达陕北后1.1万,为何红二方面军损失最轻?
从1934年10月开始,先后有4支红军队伍踏上长征的征程,这其中,除了路线和时间最短.人数也最少的红25军之外,其他三支踏上长征之路的,正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主力--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