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诸帝——从大权在握到禅位让国
相关推荐
-
三国:蜀汉和东吴联手,才能抗衡曹魏,可为何曹魏进攻欲望最低?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政权中,曹魏最强大,其综合实力超过蜀汉加东吴之和. 虽然实力如此强大,但曹魏在后曹操时代,给我们的感觉是毫无霸气可言.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 ...
-
忠诚与反叛只在一瞬间!!!
司马懿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位急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跟随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位君主,可以说是魏国的中流支柱,可到最后他却成为了曹家的掘墓人,从忠诚到反叛,他演绎了一场令人折服的别样一生. 在辅 ...
-
曹魏的三位“大司马”:第一位是曹仁,后面两位分别是谁?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比如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大将军曹爽为了排挤司马懿,就将其晋升为有名无实的 ...
-
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中,司马懿最怕谁?曹操还是曹叡?
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是英明之主,对臣子有极强的威慑力,不过要问他们三人中,司马懿最怕哪个,实际上很难回答,因为司马懿根本不怕他们中地任何一人!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怕曹操,或者司马懿怕曹叡,实际上这是一开 ...
-
曹魏诸将军职排名与都督区变迁十五,三路大军伐吴,魏吴三路统帅
一.三路伐吴 图片来自网络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大 ...
-
曹魏诸将军职排名变迁(十),张辽的军职曾一度是曹魏诸将之首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辽威震江东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 ...
-
赵匡胤称帝,忘写禅位诏书,有大臣帮忙写了一份,换来官位被压制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在距离开封仅二十公里处的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叛周称帝. 随即,赵匡胤在跟将士们约法三章之后,率部回师开封,后周灭亡,宋朝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如韩通.魏仁浦这样 ...
-
蜀汉曾挖过曹魏5大悍将,有一位成五虎上将,还一位成诸葛亮徒弟!
其实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乱世但却属于内战,而且并没有所谓的意识之争,故而文臣武将彼此投降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只要不是人品太差,基本投降后反而还能继续受到重用,比如曹魏的五子良将中就有四人属于 ...
-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为何没有篡位称帝?
249年正月,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与魏主曹芳出城谒陵,发动政变,除掉了政敌曹爽,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后,司马懿成为曹魏的权臣,魏国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他的手中.然而,司马懿却并没有篡位称帝,而是以权 ...
-
新刊 | 李庆西:《三国志》所述曹魏士风与吏治——以蜀、吴诸臣列传为参照
说到三国时期士林风气,向来谈论多的是"魏晋风度",是"竹林七贤"那些跅弛之士,毕竟<世说新语>那些故事给人印象太深.可是,<世说>取材本 ...
-
曹魏一个大臣去杀皇帝了,杀的什么帝?对司马昭的死心塌地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提起贾充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说贾南风,那么很多人就有印象了,如果再提起司马衷,那更多人就知道了,毕竟作为一个皇帝,能说出"何不食 ...
-
为什么曹魏时期博士与太学诸生名声较差?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呀.人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中部分博学多才者会选择将知识传递给他人.本篇就来聊聊魏国的博士们与太学诸生. 曹魏有着为数众多的博 ...
-
曹魏的勋贵二代们大权在握,为什么还是在高平陵之变中一败涂地?
在正史的记载上,并没有记载曹真和曹休的出生年月,只记载了他们死亡的年代.曹真死于公元231年,曹修死于公元228年. 最近的考古发掘证明,曹休享年51岁.按照这个记载推算的话,就应该出生于公元17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