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被《明史》评价为有大节的刘三吾,真的有“三省吾身”吗?

试读至此一个人的流放作为读书人 ,老刘家在那个文教不兴的大元时代,算是混得不错了。老刘家哥仨,老大刘耕孙和老二刘焘孙都中了进士,当了不大不小的官。老三刘如孙,字三吾。学问不错,再加上这个关系网,看样子中举是早晚的事。老刘家在元朝生活的应该很幸福,生活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估计刘氏一门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然而伟大的至正天子还是遇到了一届不好带的人民,他们不懂强大的人才会不吝赞美之词,弱小的人才会抱怨和反对。他们看不到大元朝厉害了,满眼都是负能量。看不到邻国总有凶杀案,而大元为了社会治安搞菜刀实名制的好处。可就是这些弱小的人,把大元朝赶去了草原,中原换了新秩序,出现了大明朝。在这个过程中,刘家老大、老二都成了元朝的烈士,刘三吾投诚的早,成了大明的开国功臣。那一年是大明洪武元年,五十六岁的刘三吾已在文坛有大师的地位,成为了明太祖极为看重的臣子。像这样的知识分子,绝对是新王朝的一张名片。

刘三吾干了半辈子学术,跟了明太祖就利用其学术身份,换了新的工种,成为了翰林学士,专业宣传正能量。比如天降祥瑞,刘三吾赶紧说,这是治世的标志,是皇帝圣徳导致的。但刘三吾毕竟是学术专家,跟那些不学无术的低级红还不一样。到这里插一句啊,历朝历代的皇帝御用小喇叭虽然无耻,但其换来的眼前利益,依然会让很多人羡慕。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底线,历史上不乏有为了取悦皇帝自我阉割的奇男子,当然也会有很多自我阉割思想而企图换取皇帝重视度的自干五。既然是自干五,那就有风险,自干五的智力,永远也摸不透皇帝的思路。

比如说同样是洪武年间,有自干五拍马屁,夸明太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与民作则。”明太祖大怒,非说这位低级红是高级黑,黑伟大领袖明太祖是贼(则),这下褶子了,不仅是自备粮草当五毛,还得是自备脑袋当五毛。再比如被电视剧吹上天的雍正皇帝,有大臣上书拍马屁上书雍正帝,说皇上对他太好了,他要为皇帝肝脑涂地,奉献自己的一切。那谁知道雍正帝看完大怒,皇上的思路惊奇:朕对你好你才效忠?那朕对你不好你就不效忠了?大大的奸臣!